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共7页).doc
《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09-5-27 一、2008年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系列政策集中出台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针对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欠优、开放度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今年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区县发展的专项政策,旨在推动区县扩大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二是本届政府每年为主城外31个区县安排上檔升级专项资金2500万,用于完善县域经济中心功能;三是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解决区县发展融资难题;四是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区县招商平台,推动区县招商引资工作;五是帮助区县
2、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六是加大对库区、渝东南地区以及贫困区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七是从“给钱、设厂、交流人才”三大方面加大“一圈”对“两翼”的对口帮扶力度。“一圈”帮扶区县每年按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实物量支持受助区县发展,重点用于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八是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132 号),对“两翼”5 个区县(自治县)继续执行地方税收全留和增值税增量返还政策,其余 12 个区县每年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留成部分全额定向补助当地;“一圈”中 14 个郊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部分全额补助区县。上述补助,专项用于特色
3、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8年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出台的部分扶持政策和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市国资委牵头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总额50亿元的贷款协议,用于支持“两翼”16个区县建设“出口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二是安排下达区县发展上档升级专项资金7.5亿元,共扶持区县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61个,带动投资32.68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区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是市政府发文明确了区县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为区县招商引资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促进了优势招商、错位招商和联合招商。四是组织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为区县引资构建良好平台。先后开展了“聚焦台商重庆IT特别行动”、2008
4、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2008跨国公司投资重庆经贸洽谈会、2008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两翼行等系列活动,签订了“粤渝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推进了37个区县与沿海发达省市的76个区县签署了结对合作协议,另有3个区县与沿海省市的4个区县(市)已达成初步结对意向,通过结对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合作62项、投资716亿元。五是支持渝黔经济合作取得成效,东方希望集团投资26亿元的20万吨醋酸项目在万盛开工,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二)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县域指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
5、,数据来源为统计月报)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1)经济总量加速壮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6.7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 (2)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4.85亿元,同比增长2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到37.7%,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3)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1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2%,略高于前三季度增速,大大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其中,工业投资实现939.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比前三季度增速低4.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9个百分点。新增中央投资对县域经济的
6、带动作用开始 显现。 (4)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与前三季度增速基本持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强。 (5)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内资39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7%,增幅较前三季度高8个百分点。其中,16个区县引进内资额实现翻番(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区县),双桥、大足、奉节、巫溪、秀山、酉阳等6个区县引进内资增长3倍以上。13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超过3亿美元。 (6)地方财力较快增长。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较前三季度有一定回落,但仍然高达45.5%,全年实现
7、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234.21亿元。 (7)农民收入较快增长。31个县域中,有24个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高于全市17.6%的平均水平。 (8)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万州、涪陵增幅分别为26.3%、24.6%),总量占31个县域的39.7%。万云高速公路、涪陵区黄旗集装箱码头、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合川区沙溪入城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新城拓展进一步加快,市政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形象日渐凸显。 (9)“两翼”县域经济发展提速明显。“两翼”17个区县中有15个区县发
8、展速度高于全市14.3%的水平(万州、城口、彭水三区县增速均在20.0%以上),带动渝东北、渝东南经济分别增长17.1%、16.4%,扭转了“两翼”发展速度长期低于“一圈”的态势,“一圈两翼”县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二、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单体经济总量普遍较小、产业层次依然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统筹城乡能力弱、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欠缺、人才支持乏力等制约短期内仍然难以解除。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我市县域经济将面临新挑战:一是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动荡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开始
9、回落,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有效需求将可能不足,对2009年县域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东部沿海产业西进步伐明显减缓,出现回流和向其周边地区迁移的新动态,加之我市区县投资吸引力在西部地区并不具备突出优势,县域招商引资将面临更多变数和困难;三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资本市场低迷影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仍将加剧,用地难、融资难两大突出问题可能长期制约发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伴随东部地区部分企业的倒闭出现回流潮,对外劳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也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短期内受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农民致富增收,并将可能使农民感受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性,从而对农村土地流
10、转产生不利影响;五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仍需完善,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够强;六是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大,新形势下竞争将更加激烈,区域之间县域发展水平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一圈两翼”县域协调发展困难。 虽然2009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我市造成不利影响,但并未改变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我国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开始反周期调节,2009年国家经济政策重心已经转为“保增长”,预计未来政策环境将整体适度宽松,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将进一步松动,这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三、2009年加快
11、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抓住国家 “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机遇,紧扣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综合实力这一核心,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各区县突出特色、优势联动、错位竞争,通过内启动力、外引动力实现加快发展。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重点: (一)调整优化县域经济布局 加快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区县“四规叠合”工作,通过国土空间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区县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县域国土开发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2009 年县域 经济发展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