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你是逐浪儿还是裸泳者(共12页).doc





《2018年你是逐浪儿还是裸泳者(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你是逐浪儿还是裸泳者(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你是逐浪儿还是裸泳者 靳论固收 2017年底,某天下午收盘后,我按计划前往一家北京的基金公司路演。在路上,和销售同事闲聊起来,同事提到“XX公司在上一轮牛市的时候大概有500亿左右的管理规模,牛市之后,他们规模开始一路下滑,到目前规模不到400亿了,公司领导压力挺大的”。细想,其实有类似情况的公募机构,绝不仅此一家。这一轮股票的2/8行情加上债券熊市,使一些基金管理人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业绩不好,规模趋降,优秀人员流失,业绩进一步下行。在目前收缩的金融周期里,一些小的基金公司正在规模保卫战中艰难前行。 2018年年初,和一位有着10年信托从业经验的老
2、友餐叙,那次聚会更坚定了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信托业曾经的辉煌,靠的的是“政信+地产+通道”这老三样,而将其利润收入进一步放大的,则是非标准化资金池。但随着本轮金融监管的逐步落地,信托传统的通道业务、平台融资都将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非标资金池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下阶段,整个信托业利润率的下滑,对身处其中的从业者而言,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当把这些景象连接与重构,就不难发现,我们所正在经历的,似乎并不是一次局部的调整或者阶段性的走弱,而是一场金融行业全方位的格局重塑,这个现象,是在过往10年中所不曾出现的,也是很难用以往的经验加以解释的。这场格局的重塑,极有可能使金融机构未来
3、的发展方向、业务模式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所不应忽视的。 一.金融监管重塑金融格局 错乱归位、套利终局2009年开启的金融自由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我们在本轮金融监管的宏观背景和逻辑一文中做了详细阐述。简言之,上一轮的金融自由化,产生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和错配,第二个是资金的脱实入虚与金融资产价格虚高,第三个则是金融本身作为加速器加快和放大了前两个问题的内生循环。 金融资源错配之下,金融绑定政府信用、债务大量堆积。金融机构偏好“低风险、高收益”资产,过去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向嵌入了政府信用的融资平台和国资背景的过剩产能。起初,债务还只是躺在商业
4、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随后影子银行的扩张,使得巨量的债务囤积在了银行的表外。商业银行押宝政府信用,通过表内、表外多渠道向其输送信贷资源,而非银机构则不断在这个链条形成闭环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金融运转低效之下,资金空转、套利丛生。过往相当长的时间里,所谓的金融创新,本质上都是绕监管。银监会监管银行理财,理财就借道信托继续套利;监管层限制银信合作,他们就再把券商拉进来,搞银证信合作。监管不让理财资金进交易所,机构就套通道,一层不行套两层,最终曲线进入交易所市场。银行发同业存单买货币基金,货币再返回头购买银行发行的存单,循环往复,规模不断虚增、泡沫不断涨大。 资产价格虚高之下,杠杆狂欢、风险积
5、聚。金融机构层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同业业务作为中小银行“突围”的一个出路,在过往发展迅猛,表外规模比表内规模还大的银行屡见不鲜;金融产品层面,1:6、1:9的股票和债券结构化产品曾比比皆是;在货币市场层面,自营类账户、产品类账户纷纷通过回购融资,杠杆买入金融资产。建立在杠杆之上的金融市场,充斥着不稳定性,最终导致股灾、债灾接踵而至。 本轮的金融监管,拉开了整饬这些金融乱象的大幕。在监管逐步落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会受到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形态也会受到影响。严管之下,曾经很多基于监管套利、杠杆盈利的业务模式都将衰减或消失。此前人们更关注“吃不吃的饱的问题”,但
6、却忽略了“未来还有多少饭碗的问题”。 银行理财近30万亿、信托产品20余万亿、券商资管近20万亿,巨量规模之下,有多少是靠通道业务撑起来的,有多少属于资金池产品,又有多少真正符合净值型产品要求,想必从业者们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过往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成本法估值账户养活的人数,保守估计十万有余,格局将变之季,他们将何去何从? 过往,众多的产品经理都是绕监管的高手;曾经,大量的资管账户享受着成本法的庇佑;此前,金融领域的融资文化远胜投资文化。过往的金融土壤,使得很多金融机构所孕育的技术专长、能力特点、资源禀赋等都是嫁接和寄生在监管套利、杠杆经营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当风向变换之际,曾经的先发优势
7、会不会变成先发劣势? 下阶段,通道业务持续萎缩,资金池业务已是夕阳,净值产品催生资金回表,刚兑打破重塑资管格局为了应对这些变化,金融体系内部毫无疑问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错乱即将归为、套利已是终局。身处这个时代,从业者也好、旁观者也罢,看清楚这个大的变局,对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未来,或许是大有裨益的。 二.债务扩张大时代的结束 兴衰将尽、浪潮落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凭借出口拉动而一骑绝尘的中国经济增长受阻,政府随即转向依靠内部投资拉动的内生增长模式。自此,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房地产、周期性行业开始了长达10年的快速债务扩张之路。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例,在过去的10年中,广义的债务规模每年以万亿
8、级别在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文化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各类融资模式层出不穷,而数十万计的金融从业者们也纷纷加入这场融资的浪潮。 可以说,过往中国经济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债务规模一路狂奔的10年,对金融机构而言,更是资产负债表和影子银行大幅扩张的10年。在这10年中,商业银行的公司部、资管部、同业部,以及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都成为了这个扩张链条中的搬运工和缔造者。债务大扩张过程中所蕴含的赚钱效应,使一家又一家机构、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蜂拥而至。 然而,扩张终有收缩时,大幅的债务增长在保证经济总体向好的同时,所引发的诸多潜在问题,也是这一轮政府正在着重解决的。无论是近两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
9、是陆续出台的地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以及十九大关于金融的定位,都是围绕着修正地方政府无序举债、房地产行业库存高企、以及过剩产能重复建设所展开的。十九大经济发展“质”字为先,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未提“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些信息无不再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不再会走曾经盲目债务扩张的老路。 因此,2018年或许将成为一个分水岭,银根收紧、信用收缩,政信融资、地产融资、过剩产能融资,这些曾经支持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核心引擎将开始降速,这种降速不是简单的行业周期循环的走弱阶段,而极有可能成为整个融资大时代缓缓落幕的标志。对于处在庞大债务链条上的金融机构而言,这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10、。 曾经的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堆积着天量的政信和地产贷款;曾经的信托公司,其看家本领也是“政信+地产+通道”的老三样;曾经的券商投行和资管,其债务融资部门利润最厚的业务也离不开政信和地产。而这些已提到的或未提及的业务模式,在融资时代大幕缓缓下落的过程中,也将不断的被动收缩,对于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和从业者而言,等待他们的或许将是一个漫长的煎熬期。 三.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强者恒强、弱者离场2017年,实体经济中发生的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实体企业向大向强的发展趋势。从上游到下游,从互联网领域到周期性行业,似乎都能看到大者愈大、强者恒强的趋势。一时间,行业龙头市占率提升、小散乱弱逐步出局,突然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是逐浪儿 还是 裸泳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