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共7页).doc
《“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 摘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促使教师专业持续成长,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构建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涉及到学生的四大状态:情绪状态、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其设计理念包含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体现现代教育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侧重自评、体现开放性、坚持可行性。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建构主义“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普遍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传统的课堂
2、教学评价标准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势在必行。 1“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理论依据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 既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多元的,评价者就要保持开放的心
3、态,尊重老师或学生的个人意见;同时,评价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评价中,通过对话、沟通、交流、观摩共同学习的方式,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受益。 1.2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教育评价针对以往评价的不足,在实证的基础上,引进了定性方法,并注意了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的互动作用及动态分析。强调评价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提倡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教育评价专家比贝、斯塔克、古巴和林肯等。20世纪80年代,以古巴和林肯等人为代表创立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
4、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一致看法的过程。 2“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设计理念 2.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从学生全面
5、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注重体现现代教育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特征的基本要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对完整的人的教育,仅仅达到认知目标的课,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好课。 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而如果将这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与 课堂教学 评价 标准 构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