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望牛墩镇新城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6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东莞市望牛墩镇新城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6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望牛墩镇新城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共69页).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莞市望牛墩镇新城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前 言近几年望牛墩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了普遍的赞誉,特别在城镇建设水平上得到明显提升。镇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双转型,在总体规划及规划咨询的基础上,2006年9开展中心区控规的编制工作,为中心区的发展建设提供有效、可行的管理文件与技术支撑。2006年9月中旬, 受望牛墩镇政府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望牛墩镇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随后我院着手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确立构思原则,于10月上旬形成规划初步方案,向镇领导及规划所汇报。会议对我院提出的方案基本认可,会后,我院根据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
2、整,进一步深化设计。11月份形成报批成果报送市规划局初审。为更好的整体把握新旧中心地区的发展关系,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互动关系,2007年9月镇政府提出扩大整体工作范围。规划范围从493.56公顷,扩大至741.14公顷,增加用地约248公顷。我院结合望牛墩镇的发展实际与原有规划的构思,尊重原新中心区规划的基础上,统筹新城、旧区的发展需求,着重扩大规划范围的系统考虑,关注旧城更新改造,新区局部微调,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形成了本次成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规划局、望牛墩镇政府和规划所的重视与支持,使本次规划能够顺利的开展,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目录1 规划背景分析 16给水
3、工程规划2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17雨水、防洪工程规划3. 规划依据与原则 18. 污水工程规划4 片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 19、电力工程规划5. 用地布局 20、通信工程规划6 城中旧村改造规划 21、燃气工程规划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消防规划8. 道路交通规划 23、管线综合规划9. 绿地系统与开放空间规划 24、实施保障建议10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引导 11分期建设规划 12规划控制与指标体系13竖向工程规划14. 环境保护规划15环卫设施规划1. 规划背景分析1.1珠三角发展背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市场经济启动较早,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区域一体化的先发地区。但近
4、几年,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珠三角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动力重组期。同时珠江三角洲自身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发展腹地有限导致发展空间的拓展存在较大阻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速度较慢导致了产业层次较低,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导致了缺乏合力,城镇之间恶性竞争日趋严重,小城镇发展散乱管理落后导致基础不坚实,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影响了投资环境,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对新兴产业吸引不强,新的经济动力不够强大导致竞争能力下降等等。面对问题、机遇和挑战,珠三角着手进行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开发经营方式,避免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以实现人口、资源
5、、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1.1.1跨区域合作加强跨境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加上港澳地区)一体化进程,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桂、湘、赣、闽等9省区,加上港澳地区为9+2)一体化进程,正在筹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大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促进整个地区的资源互动、产业互动,提升发展平台;1.1.2沿海(江)战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沿海、沿江发展战略,调整广东省的工业结构,加大基础工业和重工业投入,提高工业市场运行的协调与互动、产业配套与相互支撑、持续发展的安全性和竞争力等;1.1.3区域基础设施发生结构性变化加大区域性基础设施投入,力求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最大限度地改变经济欠发达
6、地区的投资区位,扩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扩充区域经济增长点(轴),提升区域不同类别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资源的有效互动,促进东莞建立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区域,改变以广深公路(107国道)和广深铁路为轴的双线经济发展地区,促进市域经济在空间上均衡、整体、协调的发展。1.2城市总体发展背景1.2.1市域空间结构调整与三带的联动发展过去二十年,东莞依托广深公路(107国道)实现工业化快速发展,但是西部沿海地区和东部众多城镇,由于区位条件制约,远离了东莞经济发展的主航道,在市域范围内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局面。市域城镇空间结构面临调整,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东莞将构筑“一主三副、多点带动、组团发展”的城
7、市发展框架,逐步由点轴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变,并形成中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西部沿海产业带和东部工业园的三大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以支持市域不同区位、不同类别资源优势地区和产业之间的互动,构建“三带联动、全面加速”的发展格局,促进市域经济在空间上均衡、整体、协调的发展。 1.2.2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与城市转型镇区农村城市化是转型期东莞市城市化发展的困扰,广大“城中村”的存在,浪费了土地资源,影响着城市景观,为此,积极推进城市化是新世纪东莞市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改变土地粗放利用和城市用地急剧扩张的重要举措。 2004年3月,东莞市明确了村改居的相关政策,村改居工作从2004年开始,将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
8、“村改居”后,禁止建设单家独户的居民住宅,统一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并由此提高社区居委会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城市化。各镇人民政府可根据城市化发展建设的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开发,改变目前农民住房建设的混乱局面,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加快城市转型。背景资料:关于“村改居”的相关资料为保证村改居工作的顺利实施,东莞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一是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时,必须足额兑现依法支付给村集体和农民的各项征地补偿,没有落实征地补偿的,不能办理征地手续。而且征地补偿标准要经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二是完成村改居后,必须给原村民的合法宅基地建筑物换发房地产权证,有关部门若收回转制土地使
9、用权,则必须按镇区征地补偿办法给予合理补偿;三是居委会的公共管理费用,先从集体经济组织预留的集体股的收益中解决,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由财政拨付,并纳入城市化管理;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村民转为城镇居民后,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有能力的,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通过,除市补贴外,还可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公益金进行参保。同时,东莞出台“村居民公寓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计划10年内实现全部居(村)民上楼。各镇区将在2005年前编制全镇的公寓小区规划,确定建设规模和小区用地。根据要求,公寓小区的户数规模控制在现户籍数的
10、1.1倍以内,每个公寓小区应不少于100户,鼓励村组间联合建设公寓小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人均用地面积不应大于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平方米;严格执行“退旧建新”的政策,鼓励利用旧村改造用地进行公寓小区建设,如果需要使用新地,必须回收与小区相当面积的旧村产权作为日后改造之用,公寓建成后,居委会将回收相应户数的私房产权,用于旧村改造;全面禁止建独院私房,从2004年10月1日起,除市政府同意的项目,国土部门不再审批新建独院式私房用地,建设部门不再新办独院私房报建,房管部门不再核发独院私房房产证。1.2.3西部沿海产业带的大发展东莞市积极配合广东省沿海(江)战略,开发西部沿海产业带,加大基
11、础工业与重工业投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市场运行的协调与互动、产业配套与相互支撑、持续发展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东莞沿海产业带的提出,不仅可以激活东莞西部城镇发展经济的潜力,改变市域城市空间发展的格局;更深层的意义则是可以增加东莞的对外开放度、提升城市产业级别、变内陆城市为沿海(江)城市等众多正面意义;增加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资本,为创建全新的城市形象提供平台。可以预计,未来东莞市经济发展的重心将向西部沿海地区转移,沿海产业带经济发展的走势将决定着东莞未来经济的走势。望牛墩镇毗邻西部沿海产业带,与西部各水乡地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未来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望牛墩应做好充分
12、的准备,提升发展平台,提高政府对资源的掌控能力。1.3镇区发展背景受传统经济的影响,望牛墩很长时间内,借助水、路优势,大力发展建材、造纸、化工等行业,在一段时间内经济飞速发展,走在东莞市的前列。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污染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不适合发展的需要,亟需转型。望牛墩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进“工业进园”战略,在镇域范围内形成五大工业园区,改变过去以红砖、水泥、造纸等产业为主的局面,大力发展制衣、五金机电、模具等,力图改变目前分散、低效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望牛墩的发展,无论从政策上、启动资金方面等
13、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倾斜,为望牛墩未来的发展与城市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广深高速、望洪公路、107国道及未来市域轨道交通站点、西部快速干道、环城路等从望牛墩穿过,交通区位非常优越,为望牛墩未来的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2.1 基本概况2.1.1区位与规划范围望牛墩新城市中心地区位于镇东北部,广深高速、107国道、望牛墩镇连接线、望洪公路等穿越规划区,赤窖口河沿东南侧穿过,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规划区范围东至赤滘河、南至广深高速出入口南侧水道,西至老城区部分用地,北至107国道,范围涉及李屋村、望东村、聚龙江村、望联村、扶涌村、赤滘村等,总规划面积为741.14公
14、顷。2.1.2社会经济概况新城市中心区人口主要为李屋村、望东村、聚龙江村、望联村、扶涌村、赤滘村等村的户籍人口和工业、服务业的产业人口,根据望牛墩镇调研资料,2005年底望牛墩镇总人口约为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1.3万人。表2-1 各村人口统计表行政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总人口李屋村60022092809聚龙江村91123613272望东村200917203279扶涌村84113202161望联村494127607701赤滘村269025005190小计(万人)1.21.32.5表22 各村经济发展情况村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万元)当年可支配收入(万元)资产总额(万元)农村人
15、均纯收入(元)李屋村977714014066443望东村1250011118046054聚龙江村306989948535934望联村367562235017055扶涌村253322319496272赤滘村852981654857041中心区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包括东兴工业园和中韩桥两大工业园区,目前,第三产业主要为部分商业服务业,分布在旧城区,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小商贸为主,目前区内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大型超市,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气氛,酒店业和房地产业刚刚起步。2.1.3建设用地现状现状建设用地约444.83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60.02%,主要沿望牛墩大道两侧、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旧村集中分布,包
16、括居住、工业、公建设施、绿地广场等用地;未开发土地集中在新区宝华路两侧以及望东村东部,面积大约296.30公顷,主要为农田、水域及已平整用地,详见现状用地汇总表。中心区大部分为已建用地,新拓展用地相对较少,因此未来中心区发展主要为功能完善与用地置换,应特别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表2-3 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比例()1R居住用地141.53 31.82 其中R2 二类居住用地8.882.00 R3 三类居住用地63.6414.31 R4 四类居住用地42.869.64 R5 商住用地13.643.07 R6 中小学和幼儿园用地12.512.81 其中R61 幼儿
17、园用地1.270.29 R62 小学用地7.181.61 R63 中学用地4.060.91 2C公共设施用地39.74 8.93 其中C1 行政办公用地7.56 1.70 C2 商业金融用地28.07 6.31 其中C21 商业用地13.47 3.03 C22 金融保险业用地0.55 0.12 C24 服务业用地4.44 1.00 C25 旅馆业用地6.69 1.50 C26 市场用地2.92 0.66 C3 文化娱乐用地1.15 0.26 C5 医疗卫生用地1.68 0.38 其中C51 医院用地0.64 0.14 C52 卫生防疫用地0.32 0.07 C53 休疗养用地0.72 0.16
18、 C6 教育科研用地1.03 0.23 C9 其他公建0.25 0.06 3M工业用地140.83 31.66 其中M1 一类工业用地39.91 8.97 M2 二类工业用地38.42 8.64 M3 三类工业用地62.50 14.05 4W仓储用地5.54 1.25 其中W1 普通仓储用地4.57 1.03 W2 危险品仓库用地0.58 0.13 W3 堆场用地0.39 0.09 5T对外交通用地13.13 2.95 其中T21 高速公路用地12.23 2.75 T23 长途客运站用地0.90 0.20 6S道路广场用地63.40 14.25 其中S1 道路用地56.07 12.60 S2
19、广场用地6.11 1.37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1.22 0.27 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5.69 1.28 其中U1 供应设施用地1.53 0.34 其中U11 供水用地0.78 0.18 U12 供电用地0.75 0.17 U2 交通设施用地0.63 0.14 其中U24 公共加油站用地0.48 0.11 U29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0.15 0.03 U3 邮电设施用地0.11 0.02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17 0.04 U6 殡葬设施用地3.25 0.73 8G绿地34.97 7.86 其中G1 公共绿地3.47 0.78 其中G11 公园1.42 0.32 G12 街头绿地2.0
20、5 0.46 G2 生产防护绿地31.50 7.08 合计现状建设总用地444.83 100.00 9E水域和其它用地296.31其中E1 水域79.25 E2 耕地121.32 E3 园地7.06 E10 闲置地88.68 合计规划总用地741.14 从各种用地的构成来看,居住面积和工业面积偏高,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借助“村改居”农民公寓工程的实施,同时进行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整合,有效提高用地效率。(1) 居住用地中心区现状居住用地面积141.53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31.82%,包括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以村民自建的三类、四类居住用地为主,另有小部分二类房地产开发用地。l 三类、四类居住
21、用地:村民自建住宅用地,面积约106.50公顷,分散布置在各行政村内,仍然采用传统的单家独院的居住模式。这种模式占地面积大,建筑间距小,采光通风不足,绿地率低,整体居住质量较差。l 二类居住用地:房地产项目,主要位于镇中心文化广场附近,面积约8.88公顷,建筑以小高层为主,整体景观环境良好。l 商住混合用地:面积约13.64公顷。(2) 工业用地规划区范围内现状工业140.83公顷,有一类、二类、三类工业不同程度的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外资企业主要以制衣、漂染、塑胶、服装为主,集体自办企业以水泥、造纸、红砖为主,民营企业主要以五金、电子、机械、服装等为主。区内有两个工业园,东兴工业园和中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莞市 望牛墩镇 新城 市中心 地区 控制性 详细规划 说明书 6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