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
《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铜铜陵陵市市承承接接产产业业转转移移示示范范市市建建设设规规划划(20102015)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南 京京 财财 经经 大大 学学2010 年年 12 月月0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基础规划背景与基础.7一、规划背景.7二、规划基础.81、资源禀赋.82、交通条件.83、产业发展.84、政策环境.95、科技进步.9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总体要求与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示范内容.111、地区协作示范.112、开发区整合示范.113、循环经济示范.124、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12三、战略定位.121、皖江城
2、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132、皖中南中心城市.133、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134、世界级铜加工制造业基地.14四、发展目标.141、总体目标.142、阶段目标.15第三章第三章 承接承接载载体建设体建设.181一、空间结构.181、一轴.192、两核.193、三区.19二、安徽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江南片区.201、结构布局.202、建设目标与步骤.213、承接产业.23三、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231、结构布局.232、建设目标与步骤.243、承接产业.25四、县区经济开发区.251、结构布局.262、建设目标与步骤.263、承接产业.28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承接发展重点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3、.29一、先进制造业.291、铜产业.292、装备制造业.313、电子材料业.314、光伏电子业.325、生物医药业.326、精细化工业.327、纺织服装业.33二、现代服务业.341、现代物流业.342、科技服务业.353、金融服务业.3524、商贸流通业.355、服务外包业.356、文化创意产业.367、旅游业.36三、现代农业.361、发展高效农业.36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37第五章第五章 支撑体系建设支撑体系建设.37一、交通设施建设.371、公路交通.382、水路航运.373、铁路交通.38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381、电力设施.392、天然气管网.39三、水利保障体系建设.40
4、1、水利设施.402、供排水系统.40四、信息平台建设.411、网络基础设施.412、电子商务平台.413、电子政务平台.41五、市场体系建设.421、产品市场.422、产权市场.423、人力资源市场.43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31、科技研发.432、教育培训.4433、创新服务.45第六章第六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46一、建立组织机构.46二、完善工作制度.47三、创新招商模式.47四、优化投资环境.48五、改善融资条件.48六、加大扶持力度.49七、实施人才战略.49八、加强生态保护.504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规划图则规划图则1、区位分析图、区位分析图.50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江南片起
5、步区位置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江南片起步区位置图. .513、产业园区分布图、产业园区分布图.524、核心区产业布局图、核心区产业布局图 .535、县区产业布局图、县区产业布局图. 54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6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基础规划背景与基础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国转移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比重持续上升。这为发展中国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竞
6、争加剧的压力,迫切需要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一些产业亟待转移出去。伴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颁布实施,安徽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吸引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安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巨大的消费潜力,投资软硬环境的整体优化,也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铜陵市作为皖中南地区重要城市、皖江城市带重要节点,肩负着承接我国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双重任务。充分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服务业转移,打造皖中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地,是充分发挥铜陵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
7、争力的必然选择。7二、规划基础二、规划基础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铜陵境内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矿种 30 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水资源丰富,长江铜陵段干流水质良好。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门户,向东连接芜湖、马鞍山、南京,融入南京都市圈。随着宁安城际、京福高铁、庐铜铁路暨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加上现有的铜九铁路、沪铜铁路,使铜陵市在华东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铜陵港作为顺江而下第一个可停靠万吨轮的港口
8、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之已开通运行的京台高速、沿江高速以及即将建设的铜宣高速、铜无巢高速和九华山机场,将进一步提升铜陵市在全国交通网中的枢纽地位,实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大大缩小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的距离。优越的区位与便捷的交通,确立了铜陵在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地位。83、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铜陵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铜陵产业发展特色显著,已形成以铜加工、化工、电子、建材、纺织和装备制造为主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拥有 6 家上市公司和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较好基础。铜陵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之一,还是国家重要的硫磷
9、化工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4、政策环境、政策环境除了国家和安徽省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所提供的优惠政策,铜陵还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安徽首个入驻商务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上海基地)的城市。这些必将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5、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铜陵在全国已率先成立铜产业、循环经济两个产学研合作联盟,与中科大、上海交大等签订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
10、与清华大学、合工大等9合作建立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国家级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已设立 18 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3 家博士后工作站。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入列首批国家级产业园。2009 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39.5%。然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城市体量小,经济腹地狭窄;资源型产业长期形成的资本、技术、人才结构,难以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专栏专栏 1 1:铜陵开发开放基本情况:铜陵开发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陵市 承接 产业 转移 示范 建设 规划 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