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共40页).doc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共4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共40页).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业委员会2013年11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1总则1.0.1 为了贯彻实施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引导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发展,规范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1.0.3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应结合光伏建筑应用系统工程实例和单元样本工程评价情况综合确定评价结果。1.0.4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 bui
2、lding integrated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将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在建筑中应用的光伏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组(构)件、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交、直流配电柜、支架及蓄电池等组成,能够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做到与建筑协调统一。本标准简称为“光伏系统”。2.0.2 光伏构件 photovoltaic components工厂定型生产、满足安装部位建筑性能要求的光伏组件。2.0.3 光伏组件 PV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2.0.4 系统适应性能 system applicabil
3、ity 光伏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配置所决定的适合用户使用的性能。2.0.5 系统安全性能system safety光伏系统的设备、设施和材料等及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危害人身安全并有利于预防或阻止灾害的性能。2.0.6 系统耐久性 system durability 光伏系统和各部件在一定年限内保证系统正常安全使用的性能。2.0.7 系统经济性能 system economy 光伏系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节能、节地和投资回收期等性能。2.0.8 单元样本工程 unit sample project具有发电并网功能的最小光伏系统。2.0.9 综合发电效率光伏系统综合发电效率即年性能比(Performanc
4、e Ratio),影响因素包括部件效率、温,影响因素包括部件效率、温度、遮挡、非线性损失、衰降、线损、表面清洁度等十几个因素,是判定光伏电站综合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年性能比的监测和计算参照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20513-2006。3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1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评价应以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为对象。3.1.2 申请评价主体单位应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包括但不限于申报书、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形式的设计方案、及运用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工程实例或单元样本工程等。3.1.3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分6个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应按
5、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设定的指标,使用本标准附录A附录F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应使用本标准附录G进行汇总。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光伏系统与建筑集成、系统适用性能、系统安全性能、系统耐久性能、系统经济性能、系统运行与维护6个评价指标体系组成。每个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3个分项指标。3.2.2 进行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时,应先审查是否满足控制项的各项指标。控制项指标满足要求后,应再进行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3.2.3 本标准评价指标中每个子项的评分结果,对不分档打分的子项,应分为得分和不得分两种。对分档打分的子项应以罗马数字、区分
6、不同的评分要求,较低档的分值应用括弧()表示。在使用评价指标,当同一条目中包含多项要求时,应全部满足才能得分。凡前提条件与子项规定的要求无关时,参评的总分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分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3.2.4 本标准中,各评价项目的最终得分,为本组专家评分的平均值。评价指标中6个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设定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 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设定项目分值总分系统与建筑集成(220)一般项100800优选项120系统适应性能(100)一般项50优选项40系统安全性能(160)一般项120优选项40系统耐久性(90)一般项68优选项22系统经济性能(150)一般项106
7、优选项44系统运行与维护(80)一般项60优选项203.2.5 分项控制条款全部合格,一般条款和优选条款总分等于或高于480分但低于580分的系统,评价等级应为一星级;总分等于或高于580分但低于680分的系统,评价等级应为二星级;总分等于或高于680分以上的系统,评价等级应为三星级。4 系统与建筑集成评价4.1 一般规定4.1.1 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集成的评价,应涵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4个评价项目。4.1.2 规划、建筑、结构和电气设计评价指标应按本标准附录A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220分,其中一般项100分,优选项120分。4.2 规划设计4.2.1 规划设计应综合
8、地理纬度、气候特征、场地条件及周围环境,确定建筑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在满足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时,做到合理、经济、美观,并尽可能少地影响建筑功能。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60分,其中一般项30分,优选项30分。 控制项4.2.2 光伏系统与建筑的布局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4.2.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及在既有建筑上安装或改造的光伏系统应分别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第1.0.3、1.0.4条的规定。4.2.4 光伏组(构)件布置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第4.2.2、4.3.
9、2的规定。 一般项4.2.5 合理利用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光伏雨棚、光伏遮阳、普通支架式等应用于建筑的光伏系统形式。4.2.6 与周边建筑规划配建分布式能源供应站。4.2.7 光伏组(构)件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寿命比值不大于1。 优选项4.2.8 用合适的光伏电池或组件类型、与建筑结合的方式等措施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综合效益,包括系统发电效率和建筑节能效益。4.2.9 规划设计全面的考虑了光伏系统的应用,并做好预留。4.2.10 规划设计时对可能造成的光污染采取防护措施。4.2.11 在影响声环境质量的情况下,光伏系统采用隔噪、降噪等措施,使运行噪声小于45dB。4.3 建筑设计4.3.1 建筑
10、设计的评价,包括合理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系统集成形式、建筑性能要求、安装要求、建筑部位的防水、排水和系统安装与检修的要求。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60分,其中一般项20分,优选项40分。控制项4.3.2 光伏系统主要组成部件在建筑中的位置应合理确定,并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防护要求。4.3.3 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构件满足该部位建筑热工方面和建筑寿命的要求。4.3.4 光伏系统的防火性能符合相应建筑规范要求。4.3.5 普通支架式光伏系统基座不影响屋面排水与防水功能。4.3.6 光伏系统不影响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并根据消防疏散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安装必要的照明设施。4.
11、3.7 光伏组(构)件及其支撑系统不跨越变形缝。 一般项4.3.8 采用光照条件好、朝向好的建筑立面或建筑屋顶应用光伏系统使光伏组(构)件利于接收太阳辐射。4.3.9 光伏组(构)件尺寸符合建筑设计模数。 优选项4.3.10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设置光伏组(构)件清洁系统。4.3.11 在多雪地区,直接构成建筑屋面的光伏组(构)件设置有人工融雪、清雪的安全通道。4.3.12 采用晶体硅电池组件的光伏系统通过合理设计达到对组(构)件通风降温效果。4.3.13 光伏发电系统能产生多联供效果。4.3.14 应用于建筑立面、采光顶及光伏瓦上的相同光伏组(构)件色差小于3块/100块的比例。4.4 结
12、构设计4.4.1 结构设计的评价,应包括光伏系统与建筑主体结构或构件的连接;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的安全复核和结构设计荷载等。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40分,其中一般项20分,优选项20分。控制项4.4.2 光伏系统中与结构相关的安全系数符合国家相关建筑结构规范要求。4.4.3 填充墙不作为光伏系统的支承结构。4.4.4 在新建建筑中考虑了安装光伏系统传递的荷载效应;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系统、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设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安装部位的构造及强度进行了复核验算,计算结果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能要求。4.4.5 用作幕墙、采光顶、窗户等的光伏构件,满足相应建筑构件四性实验要求和建筑物安
13、全性能要求。4.4.6 用作阳台栏板的光伏构件,符合相关标准对阳台栏板的刚度、强度、防护功能的规定;采取了保护人身安全的防触电措施。4.4.7 系统支架结构如采用钢材及铝合金,其结构设计分别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及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的规定进行。4.4.8 既有建筑安装光伏系统时,管线不穿越结构梁、柱。 一般项4.4.9 合理利用建筑原有结构作为光伏系统的支撑。4.4.10 支架、支撑金属件及其连接节点,应具有承受系统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检修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优选项4.4.11 光伏构件完全替代建筑构件的功能。4.4.12 光伏系统结构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光伏
14、系统与建筑主体之间采用预埋件,无任何后置连接件。4.5 电气设计4.5.1 电气设计的评价,包括系统选型、系统组串并联设计、离网设计、并网设计。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60分,其中一般项30分,优选项30分。 控制项4.5.2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并网光伏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光伏发电接入设计。4.5.3 同一最大功率点跟踪器或逆变器所接太阳电池组件串、相同组件串中不同太阳电池组(构)件的电性能参数一致,其STC条件下最大功率、最大功率点电流的偏差小于3%。4.5.4 接入同一最大功率点跟踪器或逆变器的光伏组件串的朝向、安装倾角基本一致。 一般项4.5.5 光伏系统设置了符合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
15、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 20513-2006要求的监测系统。4.5.6 离网系统合理采用了孤岛运行方式下的微电网。4.5.7 选择普通逆变器的系统逆变器效率满足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CNCA/CTS 0004的要求,无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6%,含变压器型逆变器最大转换效率应不低于94%。选择微型逆变器的系统微型逆变器的效率到如下要求。表5.5.8 微型逆变器的效率类型并网离网隔离94%90%不隔离94.5%91% 优选项4.5.8 光伏系统设置了与建筑负载匹配的储能系统。4.5.9 并网光伏系统具有根据相应电网指令进行自动调度的功能。4.5.10 光伏系统选择的逆变器
16、效率比4.5.8高2%。4.5.11 光伏系统中的光伏组件10年功率衰减小于10%;25年功率衰减小于15%。4.5.12 光伏系统局部故障不会对整个光伏系统造成影响或冲击。5系统适应性能评价5.1一般规定5.1.1 光伏系统的发电能力和电能质量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5.1.2发电能力和电能质量评价指标应按本标准附录B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90分,其中一般项60分,优选项30分。5.2发电能力5.2.1 光伏系统中发电能力包括输出电压、输出频率、可调度性、低辐照性能、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度、噪声及稳定性等。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90分,其中一般项60分,优选项30分。 控制项5.2.2 光伏系统应避免
17、遮挡,减少光伏阵列的组合损失、温升损失、线路损耗、MPPT效率和随光强变化的非线性损失。5.2.3 光伏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包括有功调节、无功调节、储能、负荷调节等,以适应高比例光伏接入条件和有逆功率流情况下保障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般项5.2.4 复查光伏阵列的前后间距,冬至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光伏方阵不应受遮挡。5.2.5 抽测组串的I-V特性和该组串内光伏组件的I-V特性,以检验光伏组串的组合损失,不应高于5%。5.2.6 光伏系统的综合发电效率达到或高于75%。5.2.7 由光伏系统故障或检修造成的系统不工作时间占全年的2%以下。 5.2.8 由光伏系统检修需要造成系统不工
18、作的次数每年不多于2次。 优选项5.2.9 建成微电网形式,与公共电网的电能交换功率可控制。5.2.10 光伏系统的综合发电效率达到或高于80%。5.3电能质量5.3.1 电能质量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频率偏差等指标。该部分的评价均为控制项。 控制项5.3.2 当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值满足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2326-2008、谐波值满足GB/T 14549-1993、间谐波值满足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间谐波GB/T 24337-2009、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满足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43-2008的要求时,光伏
19、发电系统能正常运行。5.3.3 光伏系统以低压方式与公共电网并网时,电网运行适应性和电能质量应符合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 29319-2012;光伏系统以中压方式与公共电网并网时,电网运行适应性和电能质量应符合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6系统安全性能评价6.1一般规定6.1.1 系统安全性能评价包括设备安全评价、系统电气安全评价和安全警示措施评价。6.1.2 评价指标按本标准附录C所列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160分,其中一般项90分,优选项70分。6.2设备安全6.2.1 设备安全评价包括对光伏系统所用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
20、电池、线缆等关键设备在产品性能安全认证、防火、防雷接地、耐压等方面的评价,该部分的评价满分为90分,其中一般项60分,优选项30分。 控制项6.2.2 光伏系统使用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电池、线缆等使用通过相关标准认证或型式试验的合格产品。6.2.3 直流线路满足以下要求:1)耐压等级不低于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1.25倍;2)额定载流量不低于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不低于光伏方阵的标称短路电流的1.25倍;3)直流线路压降不超过2%。 一般项6.2.4 光伏构件的耐火等级除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2中四级的要求外,还符合IEC 61730-
21、2和UL 1703中耐火试验C级的要求。6.2.5 光伏线缆的耐高温和防火等级满足标准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CEEIA B218的相关要求。6.2.6 光伏汇流箱内设置防雷保护装置;汇流箱中每一个光伏组件串分别由线缆引至汇流母排,在母排前分别设置直流分开关,并在汇流箱内设置直流主开关。6.2.7 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采取合适的防腐措施,其IP防护等级符合IP65的要求。 优选项6.2.8 光伏汇流箱的设置位置便于操作和检修。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的IP防护等级高于IP65的要求。6.2.9 交直流线路排布有防止打弧、过热等安全措施。6.2.10 光伏汇流箱内接线及箱内配置的避雷器的耐压不低于光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阳能 建筑 应用 系统 评价 标准 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