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共18页).doc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一、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一)专业建设概况本专业于2008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获教育部备案。2008年秋学期招收了第一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164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普通本科专业在校生551名。经过3年建设,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教科研、办学规模、学生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设施等基本教学条件初步建立,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在教学方面,各位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本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全部优秀或者良好。本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课教学以及专业
2、设置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本专业已明确国际营销和进出口业务两大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报关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二)专业办学条件1、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已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如“青年导师制”和“青年教师人人过关制”,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自2008年本专业招生以来,经过3年的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海内外学习背景兼具,在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两方面都有
3、较强实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任课教师近20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87.5%,近20%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本专业还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兼职教授队伍。他们是:安徽大学国贸系教授夏英祝、安徽行政学院双师型教师赵家凤和安徽鸿润集团福总经理郝朝阳等,他们教学实践水平较高,学科建设经验丰富,是进行本特色专业建设重要的辅助力量。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安徽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安徽省商务厅及相关外贸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专业技能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兼职教师。2、实践教学条件情况(1)在实验室进行单证实务模拟实习、外贸流程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等基础上,
4、安排学生去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完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操作与实施等。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外贸流程模拟实验、货代见习、报检见习、外贸企业或市场调研、广告策划书、国际营销策划案例、进出口贸易流程观摩、暑期“三下乡” 实践活动、外贸业务认知实习 (实践小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2)加强与企业实训基地的联系,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一方面加强与有关贸易公司的沟通交流,建立了长期的见习基地和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专门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聘请他们来讲授专业实务课程。合作教育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
5、学生和社会的亲密接触,使学生的培养更加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匹配。3、教科研成果情况本专业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从严治教,近年来共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著作)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三)存在问题与困难1合作教育刚刚开始,需要进一步开拓与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部分企业出于对生产现场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对接待高校学生实习不感兴趣;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存在差距,实习单位不愿承担大学生实习任务,无法有效实现实训的质量和效果。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能力还不强。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
6、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性课程。但是,专业教师中多数缺乏实际部门的工作经验。今后,本专业将通过基层研修,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力。3、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等仍有待提高和优化。4社会实践课程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如何将人才培养方案内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一个充分反映地方经济贸易发展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课题。二、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合肥师范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加强
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全面树立育人为本、质量为首、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的建设发展理念,立足安徽,面向区域,服务基层,重点为安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向教学、生产和管理一线。着力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力求做大,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办学水平。(二)基本原则1、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8、、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2、开放性原则。加快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办学,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引进、利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三)建设思路根据高等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入岗竞争力强、到岗适应力强、在岗发展力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将始终注
9、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教学过程和就业结合起来,以较全面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特色。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科专业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立足实际情况,实现突破性进展。通过5年全面建设和推进,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学术队伍建设成绩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有较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短期内,本专业成为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对象;中期内,成为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长期目标是力争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为安徽省应用型特色专业。1、改革
10、人才培养方案,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熟悉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而兼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2、建立实验室,模拟实践环境。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建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进行单证实务模拟实习、外贸流程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与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制定联合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4、根据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
11、情况,新设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并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提升办学影响力和声誉。5、积极引进人才,并和其他高校、企业实行人才共享,加强师资力量建设。6、培养德才兼备,兼有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高素质毕业生,不断提高办学声望。四、专业建设与发展具体内容(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区域,服务基层,着力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入岗竞争力、到岗适应力、在岗发展力”强,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洞察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能够从
12、事外贸营销、进出口业务,以及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外贸业务、外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向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1、素质规格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亲善的人际交往意识。专业素质:具备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等从事
13、实际外贸业务、管理等工作所应有的科学素养,理解并能应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贯彻求实创新的意识,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及相关领域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身心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卫生习惯,拥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2、能力规格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贸综合实践能力,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解决外贸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性课程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创造性思维设计、创新性经营决策、商务谈判和市场开拓等能力。3、知识规格专业知识:掌
14、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商务等方面的核心知识。熟悉国际贸易中的惯例与规则、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贸易政策,熟悉外贸业务和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外贸行业的法规、政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大学本科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工具性知识: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商务交流。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利用互联网从事涉外经济与贸易工作。(三)办学规模内容要点:数量与逐年发展分布(4届)年 度20112012201320142015办学规模(人)5515
15、60480480400(四)人才培养模式1、“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能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本专业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 “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1)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每年都定期对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人员访问与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就业市场上国际贸易专业适用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根据人才
16、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据此目前设置如下两个方向的职业群。(职业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序号职业岗位描述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要链接课程1外贸营销职业岗位知识1.具有经济管理和贸易营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国际营销策划、贸易商务谈判、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营销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国际物流学、市场营销学、国际服务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职业岗位能力1.人际沟通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理论研究能力5、外经贸部门管理能力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
17、销、管理学、跨文化商务交流、第二外国语、财经应用文写作职业岗位素质1.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2.工作踏实、吃苦耐劳3.专业敬业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专题讲座、经济法、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进出口贸易业务职业岗位知识1.系统掌握进出口业务知识2.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惯例法规3.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基本技能4.熟练掌握单证、报关、货贷、报检、税收等工作流程5.熟悉各国文化风俗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单证实务、货贷实务、进出口商品检验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税收、外汇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1.认知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国际商务的协调沟通及应
18、变能力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营销、外贸流程模拟、外贸单证模拟、管理学、第二外国语职业岗位素质1.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2.熟悉并自觉维护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3.专业敬业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专题讲座、经济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课程(2)“123”人才培养教学模式1、“一个全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能力和分方向职业能力培养全程化。2、“两段培养”。前三学年以校内培养为主体,第四学年开展为期5个月的岗位实习。3、“三线育人”。构建本专业“三线育人”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互协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五)教学团队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经济 贸易 专业 建设 发展规划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