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读后的几点(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审订稿)的研读意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研读工作的要求,我们认真组织了关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审订稿)的研读工作,现将研读意见反馈如下:一、宏观意见(一)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本课程的首要目标,但课程价值追求只能是主导而不能代替课程的能力和知识要求,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支撑。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突显的知识目标“虚化”及教学内容“泛化”的问题,本课程修订稿仍然没有改变。本课程之大忌,即知识目标的“虚化”和教学内容的“泛化”问题。如内容标准中成长中的我,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协调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这样的内
2、容标准完全是以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代替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能力要求不符合初中学生实际(过高),没有认知要求(空洞)。(二)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标准的左栏(内容标准)与右栏(活动建议)的功能区别是什么?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是对课程教学的一般规范和要求,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左栏(内容标准)的功能包括:第一是内容规范,即“教什么”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来实现。第二是能力目标,即“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内容标准”中的关键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说明、树立等等,右栏“活动建议”的功能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修订
3、稿的内容标准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标准中交往的品德,2.5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公关秩序。这样的表述有多处,不能发挥内容标准的规范与指导作用。二、微观意见(一)关于“前言”部分1、“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建议改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课程
4、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理由:从课程论的维度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本课程不是学科课程,而是综合课程。2、建议将“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修改为:“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或“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理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目的有许多,“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是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目的)。3、“思想性”中的“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建议修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由:使用“引导”更符合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的规律性;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使用“引导”更科学、更符合这一特质;这也是思想性特点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与表述)4、“人文性”特点中的“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建议修改为“用优秀的人类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理由: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与时俱进;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后面“目标”与“内容标准”也具有规定性和指向性。5、建议将“本课程
6、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修改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理由:与“分类目标”一致,“珍爱”相对“热爱”更平实。6、建议将“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
7、容要素。”修改为“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认识自我和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理由:初中生不仅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时更需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更需要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方面来全面认识和评价自我。(二)关于“课程目标”部分建议将“分类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最后一点“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修改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有全球观念。”理由:具有全球观念(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8、具有全球观念(意识)是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具有全球观念(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有的意识;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世界公民”的特质与要求。(三)关于“内容标准”部分认识自我1、建议将“内容标准的1.1”中的“协调”修改为“促进”。2、建议将“内容标准的2.1”修改为“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习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理由:每一种生命都具有独特性;对初中生来讲,不仅要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更要认识其他生命体的生命独特性,通过比较,初中生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体会生命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感悟生命、珍爱生命;更能体现人类的“大爱”精神,更能培养学生的“大
9、爱”精神。3、建议将“内容标准的2.3” 修改为“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理由:语顺更通畅;由“体验”到“懂得”到“学会”更符合逻辑;体现了人对行为后果负责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强迫接受,有利于责任意识(责任感)的培养。4、建议将“(二)自尊自强” 中的“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和“开展一次“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以增强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两个“活动建议”对调,可以使之与“内容标准”对应。5、建议将“内容标准的3.1”修改为“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
10、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将“和”改为“或”的理由:法律的制定(成文法)与法律的认可(习惯法)是法律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偏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都要具备” ,“或”偏重于“两者之间任选一个” 。将“我国”改为“理解”的理由:“内容标准的3.1”前半部分是讲普通意义上的法律,后半部分是讲我国个体意义上的法律,逻辑上不符;“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法律(法制社会)的本质与根本原则,“法”的这一精神应该是普通意义上的,而不仅仅是指在我国;与本“目标”之规定保持了一致;“内容目标”的重要作用是规定“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在此使用“理解” ,其要求就非常明确了,而且与
11、“知道”在逻辑上是和谐的。 我与他人和集体1、建议在“交往与沟通”中增加一个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或者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集体主义意识。”理由:将“集体”的内容调整过来后,在“目标”中没有明确体现;为“内容目标1.7”提供了依据;针对性更强青少年的一些现状(个性过于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漠视集体生活与行为,等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改革与创新、科技进步与发展更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需要重视和发挥集体的力量与作用);有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2、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1.4”增加一个相应的“活动建议”
12、,如“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谈一谈与异性交往应注意的问题。”理由: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在当前不能回避,反而要更加明朗化,更要注意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更利于对教学的指导。3、建议将“权利与义务”中“目标”的“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修改为“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理由: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做到”的目标要求太高,能够通过学习,达到“懂得”的要求更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我与国家和社会 1、建议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目标”的“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
13、的发展和命运。”修改为“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理由:关于“集体”的内容已经做出了调整;改为“国家”在逻辑上和内容上与后面的“祖国”更加和谐一致。2、建议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回忆童年的游戏活动,讨论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矛盾与相互促进并存的关系,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和游戏观。”和“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两个“活动建议”对调,可以使之与“内容标准”对应。3、建议针对“承担社会责任”中“内容目标的2.4 2.5”围绕“公平”或“正义”增加相应的“活动建议”。4、建议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目标”的“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修改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5、建议将“内容目标的4.4”修改为“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6、建议将“内容目标的4.9”修改为“4.9 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体会时代精神对年轻一代的要求,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愿和意识。”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