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共73页).doc
《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共7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共73页).doc(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仅供参考)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 编2010.03专心-专注-专业前 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和保障,多年来我省坚持不懈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自2009年始,国家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我省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为建好、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基层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为有效的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建设一流精品工程,确保工程实现良性运行,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健康发展,我们按照水利部规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参照涉及堰坝建设、泵站建设、机井、灌溉排水、节水灌溉、排水等现行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本着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在依据上述规范不降低工程建设、管理标准的前提下,编制本技术手册。本手册由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唐传义、赵琳、孙福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吕宁江、杜贞栋、李其光等同志编写,山东省水利厅副总工周玉印、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原总工李龙昌、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韩伟研究员进行了审核,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涉及面广,本技术手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满足和覆盖实际工程建设需
3、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技术标准和规范也会不断更新,实际工作中除本手册外,可按照涉及的相关现行规范、标准执行。同时由于时间比较紧,本手册中难免有欠妥和不足之处,敬请使用单位和人员批评指正,并将你们的意见和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山东省水利厅农水处2010年3月目 录1 总则1.0.1 为保证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到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使用方便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特编制本技术手册。1.0.2 本技术手册适用于山东省境内新建、扩建、改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
4、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范围包括: (1)小型水源工程: 水源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kw)、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3)等小型水源工程;(2)小型灌溉排水工程: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输水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小型排水工程: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kw)、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等。本范围以外的应参照相应规范,特殊用途时应进行专门的技术论证和试验研究。1.0.3 承担山东省境内新建、扩建、改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单位必须持有水利丙级(含
5、丙级)以上资质证书,水利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水利施工三级(含三级)以上资质证书。1.0.4 山东省境内新建、扩建、改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与设备。1.0.5 山东省境内新建、扩建、改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明晰产权并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建管并重,实行用水户参与管理。1.0.6 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本技术手册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2 工程等级2.0.1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的有关规定: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
6、小于1000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3)等小型水源工程等别为V等,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输水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等工程级别为5级,灌排建筑物为5级。2.0.2 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等工程中位置特别重要,失事后将造成重大灾害,或采用新型结构、实践经验较少的5级主要建筑物;5级的高填方灌排沟渠、大跨度或高排架渡槽、高水头或大落差水
7、闸、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其级别提高到4级。 2.0.4 在防洪堤、挡潮堤上修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防洪堤、挡潮堤的级别。2.0.5 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与公路或铁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或铁路的级别。3 技术标准3.1 防洪标准3.1.1 塘坝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按表3.1.1确定。表3.1.1 塘坝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项 目防洪标准(重现期a)山区、丘陵区设 计3020校核混凝土坝、浆砌石坝200100土石坝、堆石坝300200平原、滨海区设计10校核50203.1.2 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kw)、小型排水泵站(装机
8、容量小于1000kw)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中表3.1.1之规定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中表3.4.3之规定,按表3.1.2确定。表3.1.2 引水堰闸、小型灌溉泵站、小型排水泵站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项目防洪标准(重现期a)设计10校核引水堰闸3020泵站20 3.1.3 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工程的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的防洪标准为10a一遇。3.1.4 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重现期510a确定。3.2 灌溉标准3.2.1 大中型灌区末级
9、渠系(流量小于1m3/s)、小型灌区渠系、井灌区输水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3.2.2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参照表3.2.2确定。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3/s)节水改造工程应与大、中型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致。表3.2.2 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水方法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地面灌溉以旱作为主5075以水稻为主7080喷灌、微灌各类作物8595注: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小值。3.2.3 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拟定作物
10、灌溉制度时应考虑冲洗定额;缺水地区拟定作物灌溉制度时宜考虑进行非充分灌溉。3.2.4 应采取措施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使其设计值不低于表3.2.4所列数值。表3.2.4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区面积(万亩)301301渠系水利用系数0.550.650.753.2.5 管道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5。3.2.6 旱作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0;水稻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0.95。3.2.7 灌溉水利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11、;滴灌区不应低于0.90。3.3 排水标准3.3.1 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510a,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与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设计一致。3.3.2 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可采用13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与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设计一致。4 小型水源工程4.1 总体要求4.1.1 小型水源工程主要是塘坝、小型引水堰闸、小型泵站、风力提水、小型蓄水工程、机井工程等。4.1.2 灌溉用水应以保持河、沟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适宜水位,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为原则。4.1.3 塘坝、坑塘、渠
12、、沟等水域岸边应保持天然植被,种植有经济价值并对水源有良好保护效果的乔木、灌木,建立水源保护区。4.1.4 生活饮用水与灌溉用水同用一个水源时,水源区不得有污染源存在。4.1.5 有污染源的地区,灌区取水工程应建在污染源上游,并应控制其取水量。4.1.6 开采具有多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时,必须封闭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的含水层。不得开采已被污染的潜水或承压水。4.1.7 地下水已过量开采的地区,有条件时应利用天然洼地、坑、塘、渠、沟或筑坝、建闸蓄水,进行渗水回补。回补后的地下水水质不应劣于回补前,地下水位埋深不宜小于2m。4.1.8 塘坝、小型引水堰闸、小型泵站、风力提水、小型蓄水工程、机井工程等小型
13、水源工程,要发挥民办公助的有效机制,推行“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行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产权和管护主体。4.1.9 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机制,新建工程从建设之初到工程竣工验收,产权登记、移交,均有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在水利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的指导、协调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体,从工程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均有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最终产权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对工程进行使用、维修维护和运行管理。 4.2 塘坝4.2.1 塘坝坝型一般采用碾压式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等型式。4.2.2 塘坝设计除参照本手册外,应符合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14、规范(SL274-2001), 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等要求。4.2.3 塘坝工程设计规模应根据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水资源的可利用条件、灌溉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等,经调节计算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2.4 塘坝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工程形式,要考虑生态和美观效果。4.2.5 塘坝取水可采用卧管式取水设施,也可采用泵站取水方式。 4
15、.2.6 坝顶有生产交通要求时,坝顶路面宽不低于4m,上游侧设置栏杆或防浪墙;无生产交通要求的,坝顶路面宽不低于1.5m,上游侧设置栏杆或防浪墙。栏杆高度1.3m,要求美观结实、坚固;防浪墙要求采用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并设置伸缩缝。浆砌石防浪墙采用料石浆砌,高1.3m,厚度0.4m,料石帽石压顶,料石帽石单块尺寸可采用长0.8m、宽0.6m、厚0.3m;钢筋混凝土防浪墙高1.3m,厚度可采用0.250.35m。4.2.7 塘坝大坝采用碾压式土石坝型式时,上游坝坡采取砌石或混凝土板护砌,下游采取草皮或混凝土梁格草皮护坡,排水设施应完善。4.2.8 塘坝建设要求大坝、溢洪道(必要时配置闸门)、
16、放水洞或提水设施、坝后排水、安全检测设施配套齐全;库容大于5万m3塘坝,需配备无人值守信息化监控与自动控制系统,以自动控制溢洪闸和放水洞闸门,保护塘坝安全。4.2.9 塘坝大坝采用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型时,要求坝面光滑、美观,水力条件好、坝体稳定性好。4.2.10 为体现景观水利、生态水利,塘坝大坝、溢洪道(必要时配置闸门)、放水洞或提水设施等需美观大方、园林化、景观化,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力求人水和谐。4.2.11 塘坝竣工验收后,要落实管护主体,位置重要、防洪标准高的、跨行政边界的、库容大于5万m3塘坝,可将产权移交给当地镇政府,由当地乡镇水利站管理;一般塘坝可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产权移交农
17、民用水户协会,并负责运行管理。4.3 小型引水堰闸4.3.1 渠首引水工程设计应根据河(湖)水位、河(湖)岸地形、地质条件和灌溉对引水高程、引水流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无坝引水或有坝(闸)引水方式。4.3.2 无坝引水渠首引水口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河、湖枯水期水位应能满足引水设计流量的要求。(2)应避免靠近支流汇流处。(3)位于河岸较坚实、河槽较稳定、断面较匀称的顺直河段或位于主流靠岸、河道冲淤变化幅度较小的弯道段凹岸顶点下游处。(4)在弯道段河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高、中、低水位时不同弯曲半径所形成的弯道形态,采取必要的防洪护岸措施。4.3.3 无坝引水渠首的引水比
18、宜小于50%,多泥沙河流上无坝引水的引水比宜小于30%。4.3.4 无坝引水渠首的引水角宜取30o60o,引水口前沿宽度不宜小于进水口宽度的2倍。4.3.5 无坝引水渠首进水闸闸前设计水位,应取河、湖历年灌溉期旬或月平均水位进行频率分析,选取相应于灌溉设计保证率的水位作为闸前设计水位,也可取河、湖多年灌溉期枯水位的平均值作为闸前设计水位。 4.3.6 无坝引水渠首进水闸设计流量,应取历年灌溉期最大灌溉流量进行频率分析,选取相应于灌溉设计保证率的流量作为进水闸设计流量,也可取设计代表年的最大灌溉流量作为进水闸的设计流量。4.3.7 采取侧面引水、正面排沙的有坝(闸)引水渠首,其进水闸应位于溢流坝
19、一端或两端的河岸上,冲沙闸宜紧靠进水闸布置。在多泥沙河流上,还应在进水闸前设置拦沙坎;在冲沙闸前设置有导流墙分隔的沉沙槽,并在闸后设置冲沙槽。4.3.8 侧面引水、正面排沙的有坝(闸)引水渠首进水闸宜采用锐角进水方式,其前缘线宜与溢流坝坝轴延长线呈70o75o夹角;进水闸前的拦沙坎断面宜为倒“L”形,坎顶高程宜比设计水位时的河床平均高程高0.51.0m;冲沙闸前的沉沙槽长度宜为进水闸宽度的1.3倍或比进水闸宽度长510m,其两侧导流墙的顶部高程宜高出溢流坝坝顶0.5m;冲沙槽槽底坡降宜大于渠首所在河段河道底部平均坡降。4.3.9 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河道狭窄、河岸较陡的山区河流,可采取隧洞引
20、水方式。进水闸可设在隧洞进口处。在多泥沙河流上,也可在隧洞出口后设置沉沙槽,其末端可按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方式布置进水闸和冲沙闸。4.3.10 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山区多泥沙河流、且要求引水流量较大时,可利用河势和有利地形采取人工弯道引水方式。人工弯道宜布置在引水渠首段,其中心线宜与河道上泄洪闸的中心线成40o45o夹角;弯道的曲率半径可取水面宽度的56倍,长度不宜小于弯道曲率半径的11.4倍,弯道底部坡降宜缓于河道底部平均坡降。在弯道末端可按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方式布置进水闸和冲沙闸。冲沙闸中心线宜与进水闸中心线呈35o45o夹角。4.3.11 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大粒径推移质较多、水面
21、比降较陡的山区河流时,可采取在溢流堰堰顶设底栏栅引水方式。溢流堰堰顶高程宜高于河床多年平均高程的1.01.5m,底栏栅坡度宜取1/101/5。4.3.12 小型引水堰闸竣工验收后,要落实管护主体,位置重要、防洪标准高的、跨行政边界的小型引水堰闸,可将产权移交给当地镇政府,由当地乡镇水利站管理;一般小型引水堰闸可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产权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并负责运行管理。4.4 小型灌排泵站4.4.1 小型灌排泵站指装机功率小于1000kw的灌溉泵站、排水泵站、灌排结合泵站。小型灌排泵站设计除参照本手册外,应符合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GB/T 505
22、10-2009)的要求。4.4.2 泵站选用的主泵应能满足设计扬程与设计流量的要求;在加权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并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在最大扬程与最小扬程下,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不得产生汽蚀和动力机过载。选用的水泵允许采用改变转速、车削叶轮和调整叶片安放角等调节运行工况的措施。4.4.3 小型灌排泵站选用的主泵台数按流量大小宜取39台,根据泵站的重要性可设12台备用泵。4.4.4 泵站动力机应首先采用电动机。对电源紧缺且非经常运行的泵站,可采用柴油机,但必须设置能储存燃料油的储油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宜利用水力、风力或其它能源作为泵站动力源。4.4.5 泵站选用的动力机与水泵应配套
23、合理。动力机功率备用系数,电动机可采用1.051.3,柴油机可采用1.151.5。如选用电动机,应对其启动特性进行校验。4.4.6 净扬程高于3m的轴流泵站与混流泵站,其装置效率不宜低于70%;净扬程低于3m的轴流泵站,其装置效率不宜低于60%。离心泵站的装置效率,抽取清水时,不宜低于65%;抽取多泥沙水流时,不宜低于60%。4.4.7 从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动力源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防洪、防冲、防淤和防污要求。取水口应选在主流稳定靠岸、能保证取水的河段。取水建筑物设计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并与河道整治工程相适应。4.4.8 从多泥沙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小型 农田水利 工程 建设 技术 手册 7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