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共12页).doc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节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 生物因子 (一)一般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于1882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Koch发现并证实为结核病的病原菌。1886年,Lehman和Neuman正式将其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菌。1.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大小约(14)m(0.30.6)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有时呈V、Y、人字型排列,无鞭毛和芽孢。多数学者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无荚膜。结核分枝杆菌常用萋-尼氏(Ziehl- Neelsen)抗酸性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现红色,其他非抗
2、酸性细菌呈蓝色。结核分枝杆菌除正常典型杆状形态外,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或受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异常变化;另外,还有可通过在内在电镜下观察细菌滤膜的滤过型、细胞壁缺损或丧失的细胞壁缺陷L型,以及存在于结核病灶、浆液性渗出液等样品可看到的革兰染色阳性颗粒的球状微粒型。2.生长特性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为缓慢生长细菌,较普通细菌生长十分缓慢,在动物体内繁殖代时约为15h,在家兔角膜中约需要2022h,在巨噬细胞内月需要1520h。体外生长时营养要求高,可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素或动物血清等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
3、适PH6.47.0,在3540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油酸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和苏通液体培养基等,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生长代时约1824h,培养2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而在液体苏通培养基内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3.生化反应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胺、N-甲萘基乙烯二铵盐酸盐形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牛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性分枝杆菌不能产生硝酸盐还原酶,因此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的鉴别。结核分枝杆菌缺乏烟酸酶,故不
4、能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烟酸,在培养中,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时的烟酸聚集量较牛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高。烟酸砒啶环的氮与联苯胺及溴化氰作用后,呈现桃红色或红色沉淀反应。通过烟酸试验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同其他分枝杆菌区分。4.免疫学特性抗结核免疫反应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根本作用,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大多数感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大多数人(约90%)在其一生中并不能发展成患有结核病。然而,当与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时,如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展为结核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未活化的巨噬
5、细胞的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但可递呈抗原,使周围T淋巴细胞致敏。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L-2、IL-6、INF-。这些因子与TNF-的共同作用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存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则免疫也随之不存在。5.遗传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序列有4400多万bp,包含了4000多个基因,有很高的鸟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分枝,主要有北京家族、东非-印度分枝、中亚或德里家族、哈勒姆家族、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
6、族等,其中北京家族有高毒力和高致病性。6. 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性的机制主要是靶编码基因的突变所致。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耐药突变率为10-1010-5之间。当结核分枝杆菌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后,其对耐药的敏感性表型发生改变,这样的突变是随机、自发的,并和是否与药物接触无关。在一个菌群中,耐药个体的出现是以一定频率产生的,并随着药物对敏感菌体杀灭的选择作用,耐药菌体的比例逐渐增加,直至成为耐药菌优势菌群。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分为原发耐药、初始耐药和继发耐药,但结核分枝杆菌会出现交叉耐药的情况,即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同时又对另一个药物也产生敏感性的改变。(二) 来源 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
7、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许有了人类之后,不久就有了它的存在。1965年,法国学者Sylvius根据解剖了死于所谓“消耗病”或“痨病”人的尸体,发现肺脏及其他器官有颗粒状的病变,根据其形态特征称之为“结核”。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身上发现左上肺门均有结核病灶。因而,结核的名称就此被应用至今。(三) 传染性因结核病病变进展的患者痰中带有大量的结核杆菌,故这类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痰中的结核杆菌越多,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大。病人出现痰涂片阳性,若1mL痰液中含菌量为100010000,则其痰涂片阳性率为40%50%。病人排菌量越大,其密切接触者的
8、感染率也就越高。结核杆菌菌株之间毒力有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病人排出结核杆菌不仅在数量上不同,其毒力也不同,因而其传染性亦不同。感染的结核杆菌活力越强,数量越大,传染性也越强。 感染药物敏感菌的结核病患者在未治疗时的相对传染性为100%。通常,结核病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结核杆菌对人的感染能力减弱,相对传染性降为25%;感染耐药菌的病人未治疗时相对传染性为100%,在治疗时则降为27.3%。(四) 传播途径结核分枝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的痰。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受感染。直径小于10um的痰滴可
9、进入肺泡腔,或因其重量轻而漂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在室内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带菌飞沫,亦可被吸入引起感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量、毒力弱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能被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杀灭。仅当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不足时,感染后可能发病。其他感染途径,如经皮肤、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等均少见。(五)易感性1.宿主范围 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包括人、牛、犬、猪、猴、羊等。人、畜、禽类被结核杆菌感染后,在感染个体的机体多种组织内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灶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2.易感人群 结核病主要是人群之间传播的传染病,发生结核杆菌传播主要取决于传染源排菌情况。在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只有
10、4%5%的人发生结核病,其余90%以上的人并不发病。3.易感者的自身因素 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引起易感者机体的复杂反应。易感者的身体和心理等状况均可影响机体的反应过程和结果。机体的自然免疫力强、接种过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rin,BCG)或受过感染后获得了免疫力,则能将入侵的结核杆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六)潜伏期潜伏期尚不明确,可能为数天、数月、数年。(七)剂量效应关系传染源排出的飞沫受压力和黏度的影响而大小不一。飞沫核直径为110um者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长。进入人体末梢气管内越多,越容易传播。豚鼠通过气溶胶途径接触15个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就可造成肺
11、部感染并导致死亡。小鼠对结核分枝杆菌少见天然感染,静脉注射标准毒株H37Rv2501000万个菌量,可于半月左右发病死亡。而杂种小鼠则需要更大的剂量。不同小鼠株系也有耐受和敏感性程度上的差异。(八)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肺结核为多见。因肠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结核分枝杆菌必须通过竞争才能生存并和易感细胞黏附。肺泡中无正常菌群,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飞沫微滴或含菌尘埃的方
12、式被吸入,故肺结核较为多见。1. 肺部感染 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肺结核可以有以下两类表现。(1) 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少数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肺泡即被巨噬细胞吞噬。该菌有大量脂质,可抵抗溶菌酶而继续繁殖,使巨噬细胞遭受破坏,释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内引起炎症,称为原发灶。(2) 原发后感染:病灶亦以肺部为多见。病菌可以是外来的(外源性感染)或原来潜伏在病灶内(内源性感染)。由于机体已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因此,原发后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被纤维素包围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钙化而痊愈。若干酪样结节破溃,排入邻近支气管,则可形成空洞并释
13、放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至痰中。2. 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结核分枝杆菌缺乏明确的外毒素、侵袭性酶和内毒素。其毒力与素状因子、硫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磷脂、某些分泌性蛋白等有关。但在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仍未得到可满意的解释病原性毒力因子。其致病性可能与在宿主体内顽强增殖和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关。结核感染和发病时间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感染后数月至数十年发病,甚至可终身无病。欧美在20世纪报道一代感染者中约有5%10%发病。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统计表明年内发病率为30%,近年报告降
14、低为10%。我国无确切统计数字可依据。在发病者中近半数在感染后半年至两年内于机体抵抗力低时发病。90%的结核菌感染者可保持终生不发病。(九)变异性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卡介苗(BCG)就是Calmette和Guerin 2人(1908年)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变异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而产生,耐药利福平药物结核分枝杆菌多联系ropB基因突变,而异烟肼、吡嗪酰胺多联系katG和inhA、pncA基因的突变。一株结核分枝杆菌可以发生多到对十几种药物的耐药,印度等国家就陆续报道了
15、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TDR-TB)。(十)稳定性1.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对温度的敏感性 在自然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在室内阴暗潮湿处能存活半年;在干燥的痰中于阴暗处可存活68个月;在随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可保持传染性810d;在污染的图书上可存活3个月;3条件下存活1年,68环境下可存活45年。另有资料表明,室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微滴核约60%71%,可存活3h,48%56%中存活6h,28%32%中存活9h以上。2.化学灭活 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接触70%75%乙醇530min可被杀死,因此可用于皮肤消毒。但由于乙醇能凝固蛋白,使痰表面形成一层把菌体包裹起来的膜,短时间内不能杀死细菌,通常乙醇不用于痰标本
16、的消毒,1%甲醛处理结核分枝杆菌5min,可使细菌死亡。5%甲醛和痰液等量混合,处理12h以上才能达到杀菌作用。在房间密闭性好、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使用810g/m3甲醛熏蒸12h以上,可有效杀灭空气中和光滑表面物品上的结核分枝杆菌。对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室内空气,可用甲醛气体熏蒸的方法进行终末消毒。3.物理灭活 干热180可达到杀菌目的,杀死痰中的结核菌则需3h以上。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65 30min或95 1min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纯培养物;100煮沸5min可杀死痰中结核分枝杆菌。65巴氏消毒法可用于牛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灭活。用600W微波灭菌器照射4min,可将玻璃表面污
17、染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完全杀灭。121压力蒸汽30min,132预真空压力蒸汽3min均可杀灭动物脏器、痰或培养基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对日光敏感,日光照射2h以上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紫外线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杀灭作用,用辐射强度在100w/cm2以上的30w紫外线灯,在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照射40min以上,对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可达99.9%以上。(十一)预防和治疗1.免疫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具有抗感染免疫的特征,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抗结核的天然抵抗力,由体表和体内防御系统租成,是非特异性免疫,如体表屏障、呼吸道的纤毛上皮、肺泡巨
18、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受结核杆菌免疫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病原体的抵抗力,是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起决定性作用,体液免疫无重要影响。目前使用的卡介苗接种可以获得部分免疫性保护,对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等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青少年和成人的保护效果差异较大,不同的人群和不同地区的保护力在0%80%不等,尤其是对HIV感染者,无法接种卡介苗以提供保护。2.预防 药物预防的目的,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感染结核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进行预防性服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因为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受到两种
19、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的强弱。对已感染结核菌但没有发生结核病的人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杀死体内感染的结核菌,减少菌量,防止产生或减少已感染结核菌者发生结核病的机会。常用药物预防方法有:利福喷叮加异烟肼,每周服药2次,3个月;单服异烟肼每日1次,6个月。在进行“预防性治疗”时,必须有专业医生指导,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存在,服药要进行管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3.诊断 结核病的诊断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1)临床诊断肺结核病的诊断参照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肺外结核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判断。(2)实验室诊断细
20、菌学检测 细菌学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的选择根据感染部位,可取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脑脊液或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应部位分泌液或组织细胞。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指对获取标本进行染色后显微镜检查,通过形体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结核病。该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从痰中查出结核菌,就能确诊患了结核病,但敏感性低(050%)。分离培养是指对获取的标本经碱性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上,观察生长情况,诊断结核病。分离培养的结果可信度高,一般23周内肉眼可见菌落,但个别菌需68周,检测时间长使得应用受到限制。药敏试验是指对分离后的结核分枝杆菌在耐药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获得结核分支
21、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情况。药敏试验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药敏试验需要4周,影响了耐药结核病的及时诊断。免疫学检测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该方法可以用于结核病筛查,但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人工接种感染。细胞免疫介导的结核菌干扰素释放试验(T-cell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TIGRA又称IFMGRA或GRA)是近年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定量检出受检者全血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IFN-检出释放反应,用于结核菌潜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核 分枝杆菌 实验 活动 风险 评估 报告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