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二级)(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二级)(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二级)(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隧道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二级交底) 管理要点管理内容及事项奖罚措施责任人检查人监督人隧道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利用三等GPS网测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洞外控制点平面位置,利用精密水准仪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洞外控制点高程,平原地区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地势复杂处采用三角高程法复核。在各开挖洞口设置引测投点,以利施工时进行洞内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选点工作应结合隧道平面线性及洞口(包括辅助坑道口)的投点需设,结合地形地物,力求图形刚强简单,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观测条件、测站稳定程度。各测站应埋设混凝土金属标桩。洞口投点的位置应便于引测进洞,避免施工干扰,各掘进洞口至少设一个投点,
2、尽量纳入控制网,条件不允许时,用插点形式与控制网联系。洞口位于曲线上时,在曲线上或曲线附近增设1个投点,洞口位于直线上时,可在洞口前后各设1个测点,其间距不宜小于200m,以便沿隧道中线延伸直线进洞。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引伸量测,后视方向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5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严格执行交底内容认真检查技术交底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查人发现问题按照规定给予50100元罚款处理。监督人除日常检查外还要坚持月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罚。隧道中线和高程的测量控制隧道中线和高程的
3、测量控制隧道中线和高程的测量控制1.洞内导线等级根据隧道长度确定,按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法进行观测。隧道内控制导线从隧道外联系边引入,隧道内外平面控制以边连接。按隧道长度确定隧道内导线长度,测量精度应符合相关规定。隧道内施工中线测设应符合以下原则:隧道内采用导线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应少于3个,并相互检核;采用独立中线测设中线点,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法延伸直线;曲线上采用坐标法测设;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宜每10m加密一点。直线上应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采用上下半断面施工时,上半断面每延伸90-120m时应与下半断面的中线点联测,检查校正上半断面中线;隧道内中线点应埋设混凝土
4、桩,严禁包埋木板、铁板和在混凝土上钻眼。2. 洞外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0mm,往返观测不符值或环闭合差不大于4L1/2。(L为水准测量的环线或路线长度,单位为km)。洞内散设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高距以200-500为宜。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为使施工方便,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宜每100m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复核。3.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口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洞内导线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施工 测量 技术 交底 二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