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信息化建设应用项目(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田信息化建设应用项目(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青田县信息化建设应用项目建设方案(平安青田)青田县公安局2017年7月一、 项目概况(一)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县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青田县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初具规模,已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仍然存在着缺乏全局的统筹规划、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效能发挥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发展。该项目的建设有
2、利于整合青田县各部门各单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力量,促进设施互联互通和图像数据集成应用,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最大效益;有利于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对反对暴力恐怖、维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风险加强预警预控,提高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有利于适应违法犯罪动态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发挥公共安全视频在主动打击、侦查破案、固定证据等方面作用,组织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以创新为引领提高预防打击犯罪的科技化水平;有利于推动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交通疏导、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等各领域精细化治理
3、水平,促进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二)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周期1 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的目标是围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城区布局,拓展乡镇村视频监控建设,进一步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实现视频监控“村村通”。以公安机关视频图像共享平台为核心,依托统一视频专网,分级整合青田全县的视频监控资源,建设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统一门户。到2020年,基本建成涵盖县城、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实现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按需联通、视频资源有效整合,达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2 工作现状、需求和项目建设必要性(1) 青田县公共安全
4、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现状1 概况青田县位于丽水东部毗邻温州,是丽水的东大门,被誉为“侨乡”。全县共有3个街道鹤9个集镇20个乡414个行政村。而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行政村分布广。自2006年启动“天网工程”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公安机关为主,积极推动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16年底,我县已经建成视频监控摄像头2075个(其中329个正在安装调试阶段),已有181一个行政村覆盖视频监控,覆盖率为43.7%。2 基础建设表2.1-1 青田县视频监控现状情况摸底类别单位截至2016年底已建视频监控一类点数“十三五”规划新增一类视频监控点数截
5、至“十三五”末预估一类视频监控总数量一类点:公安机关建设的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鹤城所41459500江南所17132200温溪所214339200船寮所1262050海口452950腊口995850东源963650高湖178250黄垟133550油竹1411050山口134150仁庄193350泉山245950滩坑291450合计14218471450 表2.1-2 青田县各县区社会面视频资源联网统计列表序号单位截至2016年底视频监控已建点数截至2017年底二、三类视频监控已预算点数备注1民宗局701022社保局60363交通局132613264民政局45455青田县水利局61316县文广局
6、71717县旅游局1161168人民银行16119中国银行9958010林业局22411环保局151512市场监管局74074013银监会3635179714建设局134740515国资委(财税)474716商务局(石油公司)13513517火车站(高铁站)535318卫计局74219安监局30020教育局2232223221合计1202872463 联网建设通过“综合业务承载网”、“千兆网络进所队”等项目的建设,丽水现拥有一张覆盖全市各乡镇的健壮视频网络,实现了“万兆到县区、千兆到所队、百兆到桌面”。截至2016年底,青田县已完成联网整合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21830个。
7、全市视频专网,包括区县以下的视频专网,IP地址都进行了统一规划,以区县为最小单位分配IP地址网段,各乡镇的IP地址以尽量连续为原则,同时对已经建设好的乡镇,按新规划的地址统一进行整改。4 运维管理视频专网目前的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缺乏统一技术规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运维、考核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不高,费时费力,也无法适应视频监控规模的迅速增长;专业运维人才、应用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发挥效能。 5 网络平台青田县已建成公安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公共安全视频专网的三网架构,且物理隔离。公安信息网可以分为市-县二级主干网、机关局域网、城域网(三
8、级主干网)和信息中心核心局域网四大部分,依托“金盾工程”的建设,已全面建成开通了青田县公安三级主干网,四级接入网也已经全面覆盖。网络采用双核心、双汇聚,核心设备万兆互联;核心设备双万兆上行至市公安核心;双核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核心交换机冗余备份,派出所接入层分别通过千兆交换机与县局核心交换互联;所队通过千兆网与县局互联,使用端口聚合技术可实现带宽提升至2000兆;重要所队提供万兆互联。公安网主要承载普通业务、网警业务、技侦业务、机要业务、指挥中心业务、视频会议、政法网业务(在建)。普通业务包括常住人口系统、综合查询系统、打防控系统、暂住人口及旅馆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办公自动化、警用地理信息
9、系统等业务系统。机要业务由于其为绝密级,将不再承载于公安信息网,市与县(区)之间建立2M电路单独组网。公安视频专网分为省、市、县三级网络,并与公安信息网通过“视频安全接入系统”和“边界安全接入平台”互联。视频安全接入系统专门用于传输视频流及相关信令,边界安全接入平台专门用于图像信息和文本信息的数据交互。在公安视频专网内构建省、市、县三级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在公安信息网内构建省、市、县三级视频信息联网平台,并实现三级平台联网。6 应用现状基于青田县视频专网建设格局,青田县公安局已部署开发了警务工作平台,包含派出所模块、警讯通等六大模块,警讯通日平均在线人数约为400多人。青田县公安局也在此基础上自
10、主研发了“青田县公安局视频实战应用平台”,其中卡口应用板块整合全县138路卡口设备,435路微卡口,可完成每日约200万路过车量统计,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案事件研判提供了数据来源。但在视频应用上,需进一步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在部门共享和惠民中的深化应用。针对各部门视频信息共享应用需求,建设政府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以共性应用为基础,满足政府各职能部门实时监控、信息采录、信息存储、地图服务、快速检索等应用需求,将视频资源输送至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2) 业务功能和业务量分析1 业务功能v 综治管理功能以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提高城市应急指挥能力,创建公共安全视频联网资源池和智能应用平台为总体目
11、标,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技术基础,使其成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面综合防控的重要技术保障。根据全县已建点位的整体布局,结合各个单位的应用需求,统筹规划选择新建视频监控点位;统筹调度各县区综治平台视频内容,建成覆盖全县的政法委综治办多级信息联网系统,服务于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促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实体化实战化,最终实现“收集研判、指挥调度、监管考核、群防群治”的应用目标。v 实现政府应急指挥应用功能结合不同的警种、各社会联动单位(如:消防119、交通事故122、急救120、气象、市政、防洪、护林防火、人民防空、公共事业等等)的联网,实现在丽水“应急指
12、挥”接处警指挥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医疗急救、人民防空、公共事业服务等政府职能部门业务,形成可以处理城市居民生活的各种呼叫、求助、报警、举报等的综合性的紧急呼叫服务系统及社会联动系统。v 实现公安实战应用功能(1)指挥调度方面:实现在县级平台上对全县所有视频的数据实时调用,做到一点布控、全网响应。保证所有卡口车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布控报警信息的及时准确性。系统通过与PGIS进行对接,实现所有监控卡口资源的实时标注;通过110接处警车辆上的移动视频,实时了解掌握重大警情的现场情况,实现点对点的扁平化指挥并对110接处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与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对接,实现人员数据分析比对碰撞和布控
13、。(2)治安管理方案:通过整合后的各类场所、小区视频资源,实现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监管,服务于侦查破案、视频守候、震慑黄赌毒类违法犯罪等实战工作。通过与旅馆业系统和人口信息库对接,运用人像比对技术,实现对星级酒店、宾旅馆、民俗业的管控预警。通过快速浏览、局部特征检索、模糊图像处理、人像比对等应用,提升对“人、车、物、事件”动态信息的准确发现能力。(3)刑侦破案方案:通过建立的视频侦查平台,实现车辆数据的分析比对碰撞和布控。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汇聚各类视频资源与PGIS有机结合,实现地图上划定区域内的视频资源快速调阅、快速下载并由此建立涉案现场视频库,通过与协同办案系统对接,对在侦查中能反映作案
14、过程、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的视频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标注,为串并案件、提供证据服务。(4)技侦情报方面:通过在中心城区要害部位、敏感部位、重点单位、易发案地区,市区主要出入口、交通枢纽综合布建WiFi采集设备和人脸识别设备,建立“电子围栏”和“人脸围栏”,实现对重点人员管控和预警及犯罪嫌疑人的识别和分析。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通过移动视频,应对突发事件及技侦秘密手段视频侦查取证工作。运用事件统计、圈踪技术、行为检测、智能巡视、人员聚众分析等智能工具,实现对重点单位出入口、大型广场等特定区域的管控和预警。与大情报(八大库)系统对接,通过合理授权,可以访问大情报系统中的警用数据信息,并将警用信息和联网平台系
15、统实现联动。v 视频服务社会功能探索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新的应用领域,研究视频图像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管理模式,在严格依法、严格审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逐步开展城市综合治理业务,在城市综合治理理念下,可以将视频资源共享给城管、交管、消防、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其城市治理业务功能开展相应的视频业务应用。如城管利用视频可以对积水点、河道进行监控,实现有效管理。v 服务民生功能着力打造市民迫切需求的“视频+服务”,如: “视频看交通”、“视频看旅游”“视频看窗口(政务大厅、医院窗口
16、)”“视频看停车场”的服务内容,在安全授权体之下,将打通青田县公共安全视频云平台基础设施和国内主流公有云平台-如海康威视萤石、大华乐橙云的设备和用户账号,利用行业云+混合云模式可实现视频发布、视频广场被第三方手机APP快速集成(如微信、支付宝的城市服务功能),真正实现惠民服务和可视化智慧丽水,满足社会民众的日常需求,将会更大程度发挥视频监控的社会价值。2 业务量经过对省厅、市县分局、各其他相关部门的调研分析和意见反馈,本项目的建设内容目标为至 2020 年底,全县整合联网应用监控摄像机不低于 2 万路,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其中公安机关组织建设的联网应用监控摄像机
17、不低于 9000路,高清化率达到100%,智能化率达到 80%以上,前端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8%;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监控摄像机不低于 1.1万路,前端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对联网目标而言,预计到2018年底全市将联网二三类点数20000路,加上公安自建的9000路一类点,总计联网规模达到近29000路。 结合目前已建的相关点位的信息量,考虑整合社会资源后的情况,至2018年业务量估算如下表所示:表2.3-1 青田县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工作业务量估算(部门)序号政府主管部门场所分类业务估算1公安局旅馆业、危险物品存放场所、网吧、娱乐场所、治安监控、交通监控86782
18、交通局港口、海事港行、公交、公路管理、运管及客管27773市场监管局商业批发与零售场所、餐饮业21394建 设 局公共供水场所、住宅小区、公共场馆、城镇燃气供储场所56525教 育 局学校、幼儿园54496卫生计生委医院、诊所50087民 宗 局各类宗教场所10008旅委A级景区、星级饭店13159环 保 局企业排污监控59110水 利 局45511安 监 局企业监控100012林业局34813金 融保险、证券、小贷500合计34912 (3)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1 网络传输信息量分析与预测以下计算方案为系统网络传输提供一种分析与预测方法:720P监控图像,码率约2Mbps(25帧/S);108
19、0P监控图像,码率约4Mbps(25帧/S),本次每路视频监控均按4Mbps估算。监控点和存储设备之间的传输网络带宽,应至少大于所需存储监控点的码流总和,同时考虑网络传输过程及其他应用所占的带宽,链路的实际带宽需考虑30%链路冗余。即带宽要求监控点数码率/0.7。考虑到网络传输过程及其他应用所占的带宽,链路的实际带宽为理论带宽的40%左右(预留40%带宽说明,二层数据帧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占用近20%的网络带宽,为应对突发数据量和缓解网络带宽满负荷运行预留20%带宽)。汇聚层与核心层使用万兆链路互联(引入虚拟化技术增加链路的带宽利用率),扣除40%预留,可以确保6000M的接入带宽。所以上行互联链
20、路最大带宽可以支持并发至少1500路4Mbps码流的视频。2 存储信息量分析与预测系统的数据主要包含三种类型:视频码流、车辆图片以及系统业务数据,以下计算方法为系统存储总量提供一种分析与预测方法,合计有效存储量约44.36PB,考虑硬盘实际可用率90%,采用RAID5备份方式,所需实际硬盘大小为59.15PB。v 视频码流视频监控系统一般采用H.264 编码算法,设计码流为4Mbps(25帧/S),这样的算法和带宽可以确保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及编解码延时等几个关键指标的综合最佳效果。按照这样的码流计算30天的存储空间:4Mbps*3600秒*24 小时*30 天/1024/1024/8=1.2
21、4TB。考虑到码流的不平滑等影响因素,建议在此计算结果上预留 10%存储空间,一路画面需要的存储空间是:1.36TB。按照以上测算方法,规划期内公安视频监控预计接入2万路,存储容量大约需要26.55PB。考虑反恐要求,部分视频需存储90天,在此结果上预留30%存储空间,青田县视频录像存储容量大约需要34.52PB。v 车辆图片数据车辆图片信息采用JPEG 编码格式,符合ISO/IEC15442000 要求,压缩因子不高于70,200 万高清摄像机输出照片文件平均大小为300K,按单车道日均2500 辆流量估算,一个车道的图片信息按半年的时间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2500 辆0.3MB1车道30天
22、/月6个月/1024/10240.125TB,总存储容量=0.1卡口数量4车道。按照以上测算方法,规划期内公安视频预计接入1.2万路,青田县智能卡口系统图片数据存储总量为5.86PB。v 系统业务数据每辆车辆的号牌等动态数据信息为0.9KB/条,按照全县总体建设规模200万日过车量计算,每条车道的数据信息按3年的保持时间来计算,智能卡口系统业务数据存储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200万条0.9KB/条4车道365天/年3年/1024/1024/10247.34TBv 系统功能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全县视频监控云共享应用体系,构建一张打通多级、多域、多平台、多行业视频资源的公共安全视
23、频专网,搭建一个整合全网视频资源、提供全行业视频共享和支撑服务的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共享平台,建立一个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体系,推动全县视频图像应用逐步向智能化、高清化、网络化、数字化升级,实现视频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深度应用,有效满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条线、企业单位、社会公众视频应用需求,切实提高公共安全、应急处突、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水平和能力。(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青田县在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面,起步晚,发展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缺乏顶层设计,建设标准有待统一。缺乏全县统一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规划、建设规范及联网标
24、准,导致各单位、部门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组网拓扑、技术标准各异,为后续的联网整合工作带来困难。2、缺乏立法、政策和规章制度支持。包括涉及视频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的行政法规;涉及跨区域、跨部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应用机制、安全使用审核制度、运维管理制度等;涉及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等,这些制度的缺位给相关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3、发展不够均衡,应用层次高低不一。青田县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均衡,县发展不均衡,部门、行业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安、教育、交通三个部门及其列管行业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数占全县总量的近七成,其中仅公安、交
25、通部门开展了视频监控的联网整合工作;视频监控智能应用程度最高的是公安机关及交警部门,其余大部分部门的视频监控应用水平仅停留在“看的见”阶段,甚至未必“看的清”。4、建设主体不同,重复建设问题明显。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与需求进行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与联网应用,规划设计、立项审批、项目验收相对独立,造成难以避免的重复建设和联网共享困难。5、 覆盖联网不足,应用效能有待提高。青田县视频监控覆盖率明显不足,尤其是乡镇、农村地区;高清化、智能化水平偏低,大量早期建设的视频监控仅“看的见”但“看不清”,智能化应用水平最高的公安部门,视频监控智能化率仅20%多。极大制约了监控智能分析应用能力的提升和视频图像
26、的深度应用。6、缺乏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无论是遇到破路、施工、供电、修枝、夜间照明等建设问题,还是直接接入、间接接入、信息采集等整合联网问题,亦或是抢险救灾、污染治理等应急联动问题,只能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协商解决,影响工作效率。 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整合工作进展缓慢。同时,该项工作的开展虽然近几年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持,但是由于部门之间认知差距和担心资金的问题,使得该项工作不尽如人意。 8、轻视运维改造,工程可持续性不强。各部门“重建设,轻运维”,更多注重前期建设阶段的投入,而对后续允许维护和升级改造所需投入估计不足,且由于维护方案可行性较低,升级改造资金来源难以落实,导致视频系统的
27、在线率和可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限制了系统运行的持久性。基于以上问题,为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青田县将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汇聚、整合共享和智能应用。特别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以“信息共享、高度融合、全面感知、深度应用”为核心,从理念、架构、职能、手段、机制等各个层面和环节,推动视频监控系统汇聚、整合和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3 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前端感知系统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综合智能指挥中心、云机房建设、合成作战平台、数据
28、中心。(1) 前端感知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手机、MAC、RFID跟踪分析系统等。(2) 网络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市县网络链接;县本级与各相关部门网路链接等;保证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等在合成作战平台正常运行。(3) 综合智能指挥中心: 综合智能指挥系统以整合和利用无线集群网、有线电话网、图像监控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建成集通信信息、指挥和调度于一体的高度智能化的指挥系统。该系统部署在指挥中心,在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重大活动发生时,通过指挥系统,各级政府领导可以实时监控其动态变化,迅速做出最优的决策,快速实施统一的调度和指挥,从而保障
29、重大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处理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保障重大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综合应急指挥系统还可以为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其中包括:v 指挥中心装修系统v 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v 指挥中心综合汇接系统v 视频指挥会议系统等。(4) 云机房建设: 主要包括:机房装修、动力系统建设、通风空调系统建设、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动环系统、消防系统等系统建设。 本项目将以县本级云机房为中心(县公安将不再新建或者扩建机房,原来机房所有设备移至丽水市公安数据中心),在13个派出所建立分控中心;云数据核心存放在县本级云机房内,在分部分控中心(例如:鹤城、江南、温溪等)建立云数据灾备中心。(5) 合
30、成作战平台: 主要定义为8业务系统,分别是:业务支撑系统、安全支撑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图像侦查系统、情报会商系统、人员管控系统、移动警务系统、运维管理系统。 合成作战平台功能拓扑图: 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整合数据资源,解决集约共享不足的问题。2、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高效打击能力不足的问题。3、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防范体系不完善的问题。4、综合系统权限,解决重点人员脱管漏管的问题。5、明确服务事项,解决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势必要让科技引领青田信息化工作冲在最前沿。(6) 数据中心: 建立青田县的城市区级数据资源中心,为青田县提供完备的数据资源服务,支撑丰富的上层业务。 数据中心拓扑图: 专心-专
31、注-专业4 建设周期本项目计划分5年,三个阶段建设;阶段建设内容备注第一阶段(2017年8月2018年12月)前端感知系统建设完成80%;完成基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部分建设完成数据汇聚对接网关、数据基础服务器、数据共享中心、智能化解析应用硬件的搭建;完成主要类型有人员基本信息、身份登记类信息、动态轨迹数据、资产登记数据和车辆登记等信息对接;完成数据集成及标准化清洗服务;完成大数据基础服务、智能化解析服务、大数据资源池设计并完成软件开发完成云机房基础建设,完成30%的云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综合智能指挥中心第二阶段(2019年3月2019年12月)完成前端感知建设100%完成云设备安装调试100%数
32、据中心部分建设完成大数基础服务器、大数据共享中心、智能化解析应用的硬件服务器搭建;完成大数据基础服务、智能化解析服务、智能化解析服务软件的部署。合成作战平台完成合成作战平台,如:重点人员档案中心服务器、布控应用服务器、数据检索服务硬件服务器、视频图片结构化分析服务器等完成硬件上的建设;完成业务支撑系统、安全支撑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图像侦查系统、情报会商系统、人员管控系统、移动警务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合成作战平台,如:重点人员档案中心服务器、布控应用服务器、数据检索服务硬件服务器、视频图片结构化分析服务器等完成硬件上的建设;完成业务支撑系统、安全支撑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图像侦查系统、情
33、报会商系统、人员管控系统、移动警务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第三阶段(2020年3月2020年8月)合成作战平台完成对合成作战平台业务系统优化配置。本项目竣工验收二、 项目运作方式PPP项目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设计-建设-融资-经营(DBFO)等。根据同类地区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经验采用企业投资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基础,引入社会资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期满后资产移交给政府。本项目的具体运作方式定为BOT(建设运营移交),即: 实施机构依法定程序选取优秀的社会资本(或企业),与其签订相关PPP协议,由社会资本出资并建设,建设完成后,政府方授予运营公司运营服务权,运营公司自行承担风险和责任,运营和维护项目设施,提供相应的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合同期满后,运营公司将项目设施无偿、完好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机构。 项目建设和运营需在社会、安全方面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