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碧山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说明书(共2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黟县碧山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说明书(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黟县碧山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说明书(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黄山市内有众多的古村落、古民居,这些古村落、古民居无论是在村镇规划结构上还是在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应用上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者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如今遗存下来的古村落、古民居是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徽州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闪耀着浓郁的人文地域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这些古老的遗存,黄山市市委市政府在经过反复筛选、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于去年初正式提出了“百村千幢”保护利用这个概念,保护利用并举,建设重点项目,分步组织实施,五年内基本完成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
2、古民居的保护工作。“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沓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黟县碧山村的赞美,碧山村地处碧山南麓,村因山得名,人文与自然资源丰富,是“百村千幢”工程的百村之一。为加快“百村千幢”工程的推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合理引导村庄保护与发展,保持古村落原有特色风貌,发展乡村旅游,特制定本规划。二、规划范围规划区为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本次规划的范围为碧山村全境,南至云门塔,北至碧山,东临漳河、西达际源河,总面积大约179.8公顷,村庄沿碧山山脚而建,以山脊为界线,东西到两条水系,依山傍水规划。三、规划依据(一) 法律法规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3、法,1989年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l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l 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2004年l 安徽省旅游条例,2005年l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l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二)有关部门规定、标准与规范:l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国家建设部)l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国家文化部)l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06年国家建设部)l 安徽省实施办法l 皖南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l 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与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三) 技术文件l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
4、划管理办法,2000年l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l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l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年l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山市规划设计院、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l 黟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l 安徽师范大学,黟县乡村旅游整体规划(20062020)l 中法合作,黟县盆地开发总体规划四、规划指导思想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人类社会进步的世界
5、观,是统领保护与发展的世界观。2、可持续的保护和利用观古建筑是属于全人类的,是经过世世代代留传下来,并继续留传下去的人类共同资源,需要可持续保护和利用。3、统筹和区域协调观古建筑唯有在区域环境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有可能缓解压力、减轻包袱。4、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遵循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方针。五、规划目标与年限积极发挥“小花”电影取景地的娱乐效应,充分展现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合理利用碧山村依山傍水的村落环境,将碧山打造成以“小花”文化为特色,以老年养身、乡村度假为功能的黟县县城旅游二级的目的地。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二章 古村概况一、地理位
6、置碧山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北向,离县城5公里。村子呈龙状沿碧山山脚绵延数里。村前地势平旷,漳水和霁水(际源河)环抱村子东、西两头,东方红水库北干渠又穿村而过,自然环境极其优越,山水水色十分宜人。白墙灰瓦的徽派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环城公路从碧山村前绕过,加强了碧山村的可进入性。二、行政区划碧山村隶属于黟县碧阳镇,2008年由原碧东、碧西两村合并而成,辖区内有21个村民组。三、自然条件碧山村的气候水文条件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冬少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湿度适宜;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5度16.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 500 毫米1 800 毫
7、米,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255 天左右。四季均适合开展旅游活动,全年适游时间在330天以上。四、社会经济条件碧山村有人口2400余人。2009年1月设立党总支,下设碧山村千亩桑园示范基地党支部,种蚕繁育基地党支部和老年协会党支部,共有8个党小组,党员120人。产业布局有蚕桑种植业、肉鸡养殖业、优质茶种植和各类加工业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新安志记载:隋开朝十二年(59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设州治于此。境内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有“三都八景”,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北宋政治家汪勃、清代书法家汪联松、近代教育家汪达之的故里。现还保存有明清时期古民居、祠堂300余处,有宋代私家园
8、林遗址一处,清代古塔一座,是黟县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 山清水秀风光美,乡久村古民风淳。境内森林覆盖面积达到70%,是漳水源头,拥有小(二)型水库三座和体现现代农业风貌的千亩桑海,处处展现悠然恬静的乡村风情。这里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第三章 分类和价值评估碧山村属碧阳镇所辖行政村,位于古黟县盆地的西北向,碧山原本是指山,正如屏山原是屏风山,西递原是西递铺一样,如今都移植到村名上了。古称黄陂,又名三都,为明代黟县十二都之一。隋朝时,曾设州治于此,是黟县较大的村庄之一。碧山多汪姓,百多户王姓,东头街一带多何姓。碧山旧有八景:石孟霁雪、霭峰夕照、石枧流虹、冰壶印月、碧岳乔松、
9、双溪春晓、榛林舞风、龙田甘雨等。云门塔、人字街等名胜,至今仍基本保留着过去面目。宋代园林培筠园遗址尚存。资源现状(一)培筠园培筠园,为南宋签书枢密院权参知政事汪勃故居,面积2000余平方米。园中松竹青青,清泉流泻,芳草菲菲。园中有池塘、竹林、石笋、假山、古木、花卉、园中小路上,有用巨大石块堆砌而成的卷洞,隔断园中景色,不教人一览无余,穿洞而过,方能见到园中另一部分景色。卷洞洞顶花木扶疏,并敷有石桌石凳,站立洞顶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相传汪勃虽为南宋副宰相,官居二品,却因和秦桧政见不同而屡遭迫害,无奈辞官还乡,建造“培筠园”闭门游客,顾养天年。辞海解释筠者,竹子的别称。竹本无心,汪勃将自己的住所起名
10、为培筠园,是否借此表示自己已无心于功名利禄,以避免某些人的猜忌和迫害。然而,这种表面上的淡漠,毕竟掩饰不住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所以当那位以反对秦桧议和而遭到贬官的礼部侍郎张九成来到碧山时,汪勃将他迎入培筠园,而且一住便是数月。张九成在培筠园逗留期间,写下了一首七绝,诗曰:“万仞巍然叠嶂中,泻来峻落几千重,森森桧柏松杉老,又见黄山六六峰。”诗的前两句是对碧山景致的赞誉,而后两句似乎是对以秦桧为首的统治集团的一种评定和对汪勃复出的一种期盼。如今培筠园的景致已不能和当年相比,但雕着张九成诗文的碑刻依然存在,虽经近900年的霜侵雪压,诗文字迹依然比较清晰。据说,两颗古柏在1958年因避免雷击而折
11、去。(二)云门塔云门塔,位于村南漳水西岸。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村民汪世禧、汪世炜捐银3400两纠族人所建。塔五层,宝珠顶,高36.4米,径5.28米,呈正六角形,内外两层砖筒结构,二筒之间,设盘旋楼梯,每层窗均飞檐翘角,挂有铜铃,和风吹拂,叮当悦耳。底部是六角形台阶。登高远眺,黟城在望,远山近陌,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塔下原有云门书屋,房依地形而建,整洁典雅,为汪姓会文之所,今已倒塌。清名士汪夑廷有诗云:“一塔凌霄起,晴云足下浮。遥天连碧野,远水抱村流。树入层岚隐,山横暮霭稠。凳临情未极,欲下且夷犹。”云门塔198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人字街俗名土地堂,介于碧东、
12、碧西之间,纵贯村中,有路可延伸到村口。青砖铺地,呈人字形的,原来是碧东、碧西的分界线。(四)耕读园耕读园,是村中过去一所私塾,摆设依旧。园中有池塘,池水清澈,游鱼可见,池边仍留有往昔的美人靠。园中的桂花树、罗汉松已百年,开花时幽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五)碧山书院碧山书屋,建于清末民初,八字门楼上方有黟县青雕刻的“碧山书屋”四字。正屋为三间楼房,屋前、屋侧有小院,楼房中的窗棂、门楼均精雕细刻,图案千姿百态,人物栩栩如生。(六)十三门大本堂汪氏祠堂(十三门)座落于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始建于清代,座西北朝东南,其开间19.55米,进深42.86米,建筑占地面积837.90平方米。该祠堂为五开间二进
13、一门屋两廊建筑,三合土地面基本完好,天井地坪石为黟县青石板,门屋原已倒塌,现已按照原样进行了恢复,大门口有2根硕大的黟县青石柱,斗拱铺作,梁架基本完好,少许部分有朽烂和白蚁侵蚀的痕迹。屋面基本完好,门屋五凤楼经过修缮后气势较为宏大,颇为壮观,整个祠堂用料硕大,步架规模、中进宽广宏敞,梁柱雄伟,步架规矩,天井四周斗拱层叠相承,气势凝重壮观,后进庄严威武。该祠堂为木构架承重,中青瓦屋面,三开砖空斗墙围护,整体建筑经过全面修缮后,保存情况较好。(七)新厅厦祠堂新厅厦祠堂座落于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始建于清朝,座北朝南,其开间10.3米,进深17.95米,建筑占地面积184.9平方米。该祠堂为三开间二进
14、一天井,大门门楼保存较好,雕刻精美,工匠技艺超群,造型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天井地坪石破损严重,三合土地面保存一般,后进腰檐破损严重,大梁已坍塌,中青瓦屋面下沉,木构架大多用木撑支护,木雕刻精美绝伦,保存较完整,该祠堂总体保存情况一般。(八)明睦堂明睦堂是葵孙汪志祥祖祠,结构与惇大堂相同,只是前面的广场气魄略小,建国后办起了碧山小学,现在已经面貌全非。(九)石狮祠堂石狮祠堂(汪家祠堂)座落于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始建于清朝,座西朝东,其开间14.2米,进深27.9米,建筑占地面积396.20平方米。该祠堂为三开间三进二天井建筑,左厢侧耳门为入口大门通内院,三合土斜方格地面,后进现状无装修,天井上空
15、已被封闭加盖了瓦顶,前进两庑廊檐口木构架用木撑支护,后进左厢通外,前进有卷棚轩设置,中进前廊部有卷棚轩。该祠堂为砖木结构,中青瓦屋面,三开砖空斗墙围护,青条砖横铺就天井及阶沿石,砖、木、石构配件及木装修等制作一般,保存情况亦一般。(十)乐成桥乐成桥在何家溪,清嘉庆四年(1799)邑痒生何家搢率族人所建。为单孔石拱桥,长12米,宽6米,高6米,在云门塔北首,造型秀丽。桥与塔均以拍电影小花外景而闻名。1991年夏,黟县山洪爆发,桥被大水冲到。翌年重建后,以水泥平铺桥面,两侧配有雕花石栏杆,桥身加长到25米。(十一)西门桥西门桥在何家溪,为石拱木面桥,过去为何村放生处,河水源自枧溪,沿途砂石渗透,清
16、洁透明,河底卵石,深浅皆见,游鱼欢跃其间。桥原为李凤岐集资筹建。(十二)汪勃纪念馆其实原是土地庙,占地约50万平方米,早先庙里塑有一头带相冠,端庄慈祥的神像。这实为汪勃塑像,一到正月,家家来此上香礼拜,追思先祖,祈求平安。祠内两侧,有楹联两幅,一为“万山冠冕天宫耸,全浙源流掌上看”;一为“流水桃花天别有,全堂玉马运重开”、汪浚有诗曰:“新正女伴预商量,明天齐过土地堂,膜拜神像求利市,人间个个尽浓妆。”现庙堂已改为汪勃纪念馆。(十三)章山题壁章山题壁座落于碧阳镇碧山村漳河上游,距碧山村约2公里,题壁系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乡贤汪廷圭及当时村中一些退隐官宦,乡坤和文人等12位老人在谷雨日游览
17、遵孝寺时的题词刻石。题壁高达10余米,宽约5米,每字大约20cm见方,共有楷书166字,题壁距今790余年的历史,虽部分石刻已风化,字迹尚能辨识,是我县保存最早的文字实物资料,2004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题壁总体保存情况一般。(十四)碧山村老年人协会碧山村有21个村民组,2900多人口,60周岁以上老年人409人,约占总人口14%。该村两委历来非常关心支持老年人协会建设。原碧东村老年人协会2006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2007年又被评为尊老爱幼模范村。2008年碧东村和碧西村合并为碧山村,老年人协会也随即合并重组为碧山村老年人协会。在村两委直接领导和关心下,新组建的碧山村老年人
18、协会由党支部书记朱显东同志为名誉会长、丁启涛为会长(退休干部)、汪保华同志为副会长、王晓峰同志为副会长(村主任)、欧阳金同志为秘书长(退休教师)、姚立兰同志为财务人员(退休教师),汪瑞芳、程天保、丁邦全、王建一同志为协会委员。全村21个村民组,划分为7个分会。各分会会长分别负责2至5个村民组的老龄工作。每年召开两次分会会长会议,确定当年工作任务和活动内容,年终进行工作总结。老年协会下设七个分会,工作上做到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尽职尽责。每年“重阳节”开展一次尊老敬老相关活动和宣传教育。三是开展富有特色、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明确专人管理常规工作。老年之家内设会议室、象棋室、资料室、阅览室和棋
19、牌室,天天开门,为老年人老有所乐提供服务。每年举办一次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心脏病发病原因和预防及其治疗的专题卫生保健知识讲座。老年协会与小学学生每年联合办一次“故事会”或“猜谜语”活动,既体现尊老爱幼、又丰富儿童知识,调节老年人心态、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让童心伴我度晚年。组织老年协会委员赴歙县或婺源村级老年协会先进单位参加学习。二、古建筑资源一览表3-1古建筑资源一览表建筑编号建筑名称建筑年代建筑层数保存质量G01査永生民国2层较好G02汪建辉民国2层较好G 03邵东寿民国2层较好G 04汪望爱清代2层一般G 05汪灶生民国2层较差G 06汪爱龙民国2层一般G 07胡伟吾、汪小九清代
20、2层一般G 08汤金保民国2层一般G 09方利群清代2层一般G 10汪佩琪清代2层一般G 11汪清霞民国2层较好G 12汪裕明清代2层较好G 13胡建平民国2层一般G 14程赵保清代2层较好G 15胡建平(2)清代2层一般G 16汪阿星清代2层一般G 17汪长发清代2层较好G 18丁建义清代2层一般G 19李善洪民国2层一般G 20李进德清代2层一般G 21清代2层一般G 22李新春清代2层一般G 23汪志庭清代2层一般G 24朱玉良清代2层一般G 25汪建忠民国2层一般G 26龙道明清代2层一般G 27汪敬平清代2层一般G 28何渡生清代2层一般G 29何建忠清代2层一般G 30方吾棣民国2
21、层一般G 31汪建新清代2层一般G 32汪松元清代2层较好G 33李秀娟清代2层较好G 34民国2层一般G 35汪利华清代2层较好G 36清代2层较好G 37胡云良清代2层较好G 38周国生清代2层一般G 39清代2层一般G 40清代2层一般G 41张毕成清代2层一般G 42许贵文清代2层一般G 43丁荣新清代2层一般G 44汤利平清代2层一般G 45许英渚清代2层一般G 46汪林生清代2层一般G 47万云珠清代2层一般G 48李国光清代2层一般G 49汪承强清代2层一般G 50程小平清代2层一般G 51查东方清代2层一般G 52清代2层较差G 53清代2层较差G 54汪荫生清代2层一般G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黟县 碧山古 村落 保护 利用 规划 说明书 2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