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测量控制方法(共7页).doc
《高层建筑测量控制方法(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测量控制方法(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摘要:建筑施工测量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不仅要符合设计图纸本身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等,而且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如何精确地进行建筑轴线测量楼面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沉降与垂直度观测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其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的偏差将直接影响结构受力,对建筑物的平面定位一般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全站仪或GPS定位仪,可以避免两点间距离因丈量尺寸本身和外界因素(如风等)而产生的误差。在竖向传递方面采用激光铅垂仪、 经纬仪等,在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方面常采用水
2、准仪,在垂直度观测方面应采用经纬仪。 1 建筑特的定位放线 1.1轴线的定位依据 根据城市规化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点座标,总平面图建筑地外轴线交点的座标。 1.2 建立施工控制线 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工程建筑特点,形状变化,遵循由总体向局部的规则,为了便于准确地定出建筑物各轴线的相交点,提高测量的精度和进度,根据施工顺序采用极坐标法对每单体方格控制,把十字形主轴线的测设,作为定位放线的控制线,建议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 1.3控制线的施测 现总平面图设计没有给出建筑特外轴线相交点坐标,故设法计算出建筑物十字主轴线与用地红线坐标点的关系,这里没法详述该建筑物控制线的施测
3、过程,现介绍极坐标法的施测方法。 用极坐标法测定一点的平面位置时,系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 但该点必须与另一控制点通视。根据测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 ( 极角) 与距离 ( 极距S), 按与S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 如上图:M 、N 为控制点, 即己知 M,N 之坐标和 MN 边的坐标方位角MN。现在要求根据控制点 M 测定 P 点。首先进行内业计算, 按坐标反算方法, 求出 M 到 P 的坐标方位角MP 和距离 S 。计算公式如下: MP=tg-1 (yP-yM/xP-xM) S=yP-yM/sin MP=xP-xM/cosMP = MN-AMP 在实地测定P点的步骤:
4、 全站仪安置于M点上, 把坐标方位角aMp 和距离 S 的数据输入全站仪计算器, 以 MN 为起始边,测设极角和MP方向上的距离S,即得所求点P。 2 建筑物的竖向传递 2.1 在承台,地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地轴线引侧至承台混凝土面,按施工图放出有关截面的尺寸线。 2.2 基础柱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线,把轴线精确引测到柱的侧面上,待0.00层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的位置,然后把轴线向内移(一般内移为一整数)经复核无误后,弹出墨线,把相交点做好标记,作为以后放线竖向传递的基准点。 2.3 以后上面楼层在装模时,应在相应位置留150mm150mm的传递孔,以便
5、在室内传递轴线。 2.4 竖向传递方法采用激光铅垂仪法,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查看红色斑点离靶心最小之点,此点即为第二层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采用同样方法向上传递:然后把控制点与点之间连成直线,向外移动回原来内移的实际尺寸,即还原该轴线。 3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3.1 基坑开挖后,当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在基坑的四壁或者坑底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以便根据标点拉线修整坑底和浇捣垫层混凝土。 3.2 在基础柱、 墙钢筋接驳和安装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每栋建筑物基础的相应
6、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再根据施工图在墙、 柱筋相应位置上标出承台面,地梁面等各施工面标高。 3.3 在拆除模板后,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侧面上并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作为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 3.4 以后每施工一层,用钢尺沿结构边柱或电梯间等位置向上竖直丈量。至少要3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如下: 3.4.1 光用水准仪根据控制点或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米标高线)。 3.4.2 用钢尺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整米数的水平线,各层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向上直接量取,当超过一整
7、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起始标高线,作为向上引测的依据。 3.4.3 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核由下面引测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不得超过正负5mm,在各层抄平观测时,最少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 建筑物的沉降与垂直度观测 4.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要求 4.1.1 观测点的位置与数量,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荷重等特点布设,具体布置根据设计要求: 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A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B观测点的上总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C要保证要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4.1.2沉降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沉降观测点
8、一般埋设在外墙面,高出清水面1米左右。 4.1.3沉降观测的方法 A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观测应要做到以下四层,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B确定沉降观测线路并编制观测路线图,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在观测面,根据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根据选定的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编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以后每闪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
9、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 C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依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故采用N2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测定。 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以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每一年要测4次,第二年测2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直测到沉降稳定为止。 4.2垂直度观测 4.2.1需对工程的八个大角和十个小角进行垂直度观测。 4.2.2在施工过程中每层在外墙墙角侧面轴应弹出轴线的垂直线,利用经纬仪进行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
10、的控制要点(一)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一般而言,916层(50m)为一类高层,1725层(75m)为二类高层,2640层(40层(100m)为超类层。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2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
11、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那么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呢? 2.1配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一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一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1)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如540
12、mm石子,M2.3细砂做一组,540mm石子,M2.3中粗砂做一组等等。 (2)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沙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如适量掺石等。 2.2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建筑 测量 控制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