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旅游名村建设三峡云顶茶乡民俗风情街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共2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旅游名村建设三峡云顶茶乡民俗风情街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旅游名村建设三峡云顶茶乡民俗风情街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旅游名村建设三峡云顶茶乡民俗风情街重点项目建设方案二OO九年二月十六日3.1总论3.1.1项目背景3.1.1.1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民委员会项目承办单位:夷陵区邓村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中心,该企业法定代表人郑科忠,企业主要从事集镇市政建设和维护、绿化管理、环卫、环保和村镇建设项目工作。3.1.1.2项目编制依据(1)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性规划(2)宜昌市夷陵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3)宜昌市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4)夷陵区政府邓村生态文化旅游专题办公会议纪要;3.1.1.3项目建设的重点意义本项目作
2、为邓村(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配套内容,对于提升邓村及大老岭的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建设国际性AAAA级旅游风景区及中国名茶之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邓村独特的区位优势,突显邓村作为三峡大坝与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重要节点和生态文化旅游集散作用,以“依托生态、旅游兴村”为发展战略,以“建设旅游名村,实现兴村富民”为总体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湖北旅游名村的总体目标,巧打三峡牌,高举生态旗,共谱服务曲,促使该村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3.2项目概况3.2.1项目拟建地点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3.2.2项目背景及现状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南
3、邻三峡工程,西望屈原故里秭归,北依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23公里,距宜昌市区60公里。邓村是全国的产茶大乡,茶叶种植面积6.5万亩,转换和认证有机茶园1万亩,年均茶叶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1.3亿元,人均茶叶收入达到4000元,其生产的“邓村绿茶”、“宜红功夫茶”、“金香品雪”、“三峡剑毫”、“邓村云雾”等名优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质量评比金、银奖,2008年邓村乡喜获“中国名茶之乡”殊荣。近年来,邓村以茶文化研究会为依托,大力挖掘和弘扬茶文化,茶乡特色旅游业开始起步,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万余人。邓村坪村是邓村乡政府所在地,由原邓村坪村、花栗村、沈家坪三村整合而成
4、,平均海拔850米,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3000人。该村生态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有良好的创建条件。村内成规模的茶叶加工厂13家,其中以邓村绿茶集团中心茶叶加工基地和萧氏茶产业科技园最为出色,为该村未来大力开发茶系列旅游商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三峡云顶茶乡民俗风情街项目,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邓村是三峡坝库区的生态屏障,决定了邓村的发展方向是立足生态、立足环保、立足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经济支柱是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服务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二是通过创建旅游名村,可以加速提升广大村民对旅游业发展的再认识,促进村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发展的转变,尽快实现村民向“景民”的角色
5、转换,加快邓村坪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成功创建旅游名村,不仅可以为三峡旅游产品增添亮点,也可以为三峡旅游增添特色旅游商品卖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节点作用,更好地服务两大精品旅游区乃至整个三峡区域旅游。3.2.3建设规模与内容围绕服务三峡大坝和大老岭两大旅游区,倾力打造三峡云顶茶乡民俗风情街。按照建设全省茶叶生态旅游示范乡和旅游与文化对接、资源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思路和要求,以邓村坪村老街区改造为契机,强化特色旅游消费服务,以“农家乐”的形式,全面加强旅游的吃、住、娱、游、购、行“六要素”的规划、建设、服务和配套,提升核心区的旅游文化功能和氛围。将茶园建成公园,车间建成景点,作为茶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6、,强化重点节点建设,以绿化、亮化和美化为主要手段,重点建设农家乐特色餐饮服务区、制茶工艺展示及茶道展示区,完善高效生态示范茶园、茶文化民俗苑、茶文化长廊、生态茶园游憩区、景观小品等建设,培育茶乡旅游休闲的新型吸引物。(1)街道改造将街道1500米道路全部进行更新改造,6米宽的路面改造,两边铺装2米宽当地产青石板。供排水管网改造,供水管主管全部更新为200毫米PE管。排水沟加宽加深,设置电缆沟两条(强电、弱电),电力电线、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线路全部实现地埋。设置路灯35盏(每40米一盏)。绿化及环卫设施建设,采用当地特色植物进行绿化,采取地栽和盆栽相结合,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添置垃圾筒、设
7、置特色标志标牌、修建三星级旅游公厕2座(20个蹲位/个),设置消防及安保监控设施。(2)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在村入口建设占地面积10亩的游客接待中心、牌坊及服务设施,建休闲小广场5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3)沿街房屋立面改造街内外房屋立面改造成统一协调且不失特色的峡江风格,街内修建特色门牌,街外悬挂统一的景观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茶文化底蕴。重要节点处部分房屋进行拆迁,修建民俗文化广场,完善绿化及环卫系统。目前房屋均是平屋顶,青瓦、白墙(外墙涂料)。需要改造的房屋342栋,首批改造私房164栋,单位用房18栋。(4)停车场建设规划修建旅游停车场1个:集镇入口处3000平方米,配置相应绿
8、化环卫设施及管理用房。3.2.4旅游资源优势邓村乡(宜昌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部山区,最高海拔2008米,平均海拔850米。乡域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亩,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这里山清水秀,土质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是国家名优茶生产基地,享有中国名茶之乡美誉。3.2.5主要建设条件本项目属改扩建项目,其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准备就绪,交通便利,施工技术成熟。3.2.6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工程总投资969.16万元。本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可以直接或间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人的就业问题,正常年均门面收入约150万元(年上缴税金约39.7
9、万元)。3.3项目建设条件3.3.1地理位置条件邓村坪村距宜昌主城区48公里,距三峡大坝20公里。宜大公路贯穿村而过,与即将建设的“十宜”铁路相距6公里,与正在建设的太红路相距4.8公里。3.3.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北缘气候类型,区域气候受秦岭和大巴山脉冬季寒流的遮蔽,东南、西南受季风影响;受本地区特殊地形的影响(特别是高海拔影响大,渝东和鄂西南诸山脉对暖湿气流的层层阻截下),形成独特的局部小气候。其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长夏短,秋雾冬雪,气候湿润清凉,风大雨露多。3.3.3场址条件街道、房屋改造均是利用原有建筑,市政设施不需新扩占地,民俗风情街建设是将沿街1500米,按区域改建为具有茶
10、乡特色和茶文化底蕴的旅游功能区。沿街居民近年来通过发展旅游,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均表示支持民俗游风情街建设。3.3.4道路交通条件项目区公路发达,交通条件极为便利。3.3.5建材供应条件项目区所在地邓村坪村建材资源丰富,项目实施所需的主要材料砂、石、砖、水泥、石灰等可就地取材,而且质优价廉,可减少运费,加之劳动力资源充足,人工费有高,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还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建筑钢筋需从外地购买。3.3.6电力电讯条件项目区所在地邓村坪村的电网改造已完成。项目区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的宜昌地区,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好。3.3.7工程技术条件项目建设应保持原始生态自然、古朴的风情风貌
11、,当地建设施工队伍和众多的工艺匠人继承并发扬了民间传统技艺,完全有能力完成修建任务。3.3.8社会环境条件夷陵区委、区政府对邓村坪村的湖北旅游名村创建高度重视,迫切希望借助邓村坪旅游名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促进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和经济繁荣。3.4工程技术方案3.4.1方案设计原则3.4.2在充分考虑项目区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基础上,研究道路建设标准。3.4.3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通行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地区内已建和在建工程的标准,研究工程规模及横断面布置。3.4.4认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现有基础设施及
12、排水、水利规划情况,研究标准合理、使用可靠、投资效益高、满足集镇道路功能需要的排水方案。3.4.5建设内容3.4.5.1街道改造将集镇1500米道路全部进行更新改造,6米宽的路面改造,两边铺装2米当地产青石板。供排水管网改造,供水管主管全部更新为200毫米PE管。排水沟加宽加深,设置电缆沟两条(强电、弱电),电力电线、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线路全部实现地埋。设置路灯35盏(每间40米一盏)。绿化及环卫设施建设,采用当地特色植物进行绿化,采取地栽和盆栽相结合,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添置垃圾筒、设置特色标志标牌、修建三星级旅游公厕2座(20个蹲位/个),设置消防及安保监控设施。3.4.5.2功能区
13、建设将茶园建成公园,车间建成景点,作为茶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强化重点节点建设,以绿化、亮化和美化为主要手段,重点建设农家乐特色餐饮服务区、制茶工艺展示及茶道展示区,完善高效生态示范茶园、茶文化民俗苑、茶文化长廊、生态茶园游憩区、景观小品等建设,培育茶乡旅游休闲的新型吸引物。3.4.5.3沿街房屋立面改造项目区内街内外房屋立面改造成统一协调且不失特色的峡江风格,街内修建特色门牌,街外悬挂统一的景观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茶文化底蕴。重要节点处部分房屋进行拆迁,修建民俗文化广场,完善绿化及环卫系统。目前房屋均是平屋顶,青瓦、白墙(外墙涂料)。需要改造的房屋342栋,首批改造私房164栋,单位用房18
14、栋。3.4.5.4停车场建设规划修建旅游停车场1个:集镇入口处3000平方米,配置相应绿化环卫设施及管理用房。3.4.5.5项目建设要求所有工程项目的建设均执行相应的国标、部标及相关规范。严格限制在风景名胜区及主要旅游线的视线范围内开山采石、打砂取土。3.4.5.6改扩公路(1)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2)横断面:2车道路基宽8米,车行道宽6米,路肩宽21米,路面横坡1.5%。(3)路面结构层:自下而上为24现浇水泥混凝土,17cm水泥稳定碎石垫层,素土压实。(4)公路两侧盲沟排水,安道路外侧石。3.4.5.7停车场建设内容包括地址平整、水泥砼加铺,排水工程,设置标志牌、停车线
15、。设两个净距不小于15米的独立的出入口,双车道进出,地面双向排水,坡度1.5%,停车场周边设置排水沟。结构层为:素土夯实,10cm厚碎砾石碾压密实,30cm厚粗砂垫层;面层做法视具体的景区环境特色选择12cm厚C20砼面或水泥地嵌卵石或青石板。3.4.5.8旅游厕所及垃圾点(1)三星级旅游厕所靠近各景点修建水冲式防臭厕所,建筑形式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结构为砖混,瓷砖地面,白色面砖内墙面,内设前室加管理室、洗手池、镜面等,屋面采用仿树皮或小青瓦,外墙面用瓷砖装饰,室外设化粪池及配套设施。(2)垃圾点沿各景区游览步道及景区主要道路两侧,每30m100m设置一座果皮箱,采用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的造型
16、,材料为混凝土。3.4.5.9无障碍设施本工程无障碍设计主要考虑缘石坡道的设计和盲道设计。在平面交叉人行横道两端,缘石坡道采用三面坡型,期宽度可小于人行横道宽度或与之等宽,位置要相互对正。在十字型路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应采用单面坡型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1/101/12,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1.2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但彼此应相距2030cm。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城市主要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直线向前行走。盲道宽随人行道的宽度而定,但不得小于0.60m。在
17、人行道中,盲道一般设在距绿化带或树池边缘2530cm处。盲道应躲开不能拆迁的柱杆和树木以及拉线等地上障碍物。地下管线井盖可在盲道范围内,但必须与盲道齐平。3.4.5.10排水工程排水管线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经营开发利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工程排水管线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配合邓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更好改善邓村集镇的投资生活环境,加大邓村坪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快、更好地形成邓村旅游集镇的框架,改善人居环境,推进邓村旅游集镇的旅游产业发展。本项目建议采用雨、污水管道敷设,且采用雨、污分流制。结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本项目工程雨水管道总长约800米,采用d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昌市 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 旅游 建设 三峡 云顶 乡民 风情 重点项目 方案 2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