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doc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3 卷 2005 年 第 5 期 10 月 中国管理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M anagement Science Vo l. 13, Oct. , No. 5 2005 文章编号 : 1003- 207( 2005) 05- 0142- 07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 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郝 颖 , 刘 星 , 林朝南 (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重庆 400030) 摘 要 : 基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 ,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 人员过 度自信 的现实 表现及 其与企业 投资决 策的关 系 进行 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 表明 : ( 1) 在实施股
2、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 , 四 分之一左右 的高管人 员具有过度 自 信行 为特征。 ( 2) 同适度自信行为相比 , 高管人员过度自信行为不仅与投资水平显 著正相关 , 而且投 资的现金流 敏 感性更高。 ( 3) 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敏感 性随股 权融资 数量的 减少而 上升。 ( 4) 在我 国上市 公司特 有 的股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下 , 过度自信高管人员在 公司投资决策中更有可能引发配置效率低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 过度自信 ; 公司投资决策 ; 行为公司金融 中图分类号 : F830 2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言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发展与深入 , 西方学 主导发展
3、起来的新兴股票市场背景下 , 高管人员的 过度自信行为及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 当前的 研究则尚未涉及。那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是否存 者将行为金融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同企业决策主 体的行为研究结合起来 , 从高管人员行为特质角度 在过度自信行为 ? 该行为是否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 寻求对企业投资决 策研究的补充 与完善。 Gervais 生作用 ? 其作用机制与 成熟资本市场 相比有何不 和 Odean ( 2000) , Goel 和 T hakor ( 2002) 研究发现 : 同 ? 在我国资本市场现状下 , 究竟是那种融资约束 在充分分散化的股东看来 , 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比风 险厌恶
4、高管人员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 这正是持有 多种风险组合的股东所期望的 。 Hall 和 H evin ( 2002) 、 Heaton( 2002) 认为 , 过度自信的高管人员如 果比外部投资者对投资项目更乐观 , 则容易认为资 本市场低估了公司价值。他们将不情愿通过外部融 资支 持 投 资 项 目 , 投 资 对 现 金 流 的 敏 感 性 将 增 加 。 Malmendier 和 T at e( 2003) 首 次运用实 证 方法研究了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下投资与现金流之间 的敏感性 , 检验结果支持了 Heat on 的理论分析。 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 现有 文献主要集
5、中在西方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以及其中有 关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投融资 决策影响的评 价方 面 。而在我国这样一个转型经济时期由政府 收稿日期 : 2004- 08- 04; 修订日期 : 2005- 08- 0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0372041) 作者简介 : 郝颖 ( 1976- ) , 男 ( 汉族 ) , 山东济南人 , 重庆大学经济 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 生 , 研究 方向 : 公司 财务与 公司金融 更能对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 阐释 ? 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制度安排和治理 结构下 , 过度自信高管人员在公司决策中可能对投 资效率产生怎样
6、的影响 ?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 实证检验来回答上述问题 , 并为我国理论界和监管 部门提供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2 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行 为的理论分析 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决策时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能力 , 对不确定性事件过于狭窄的确定性预期心理 现象。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 : 人们在将自己的技 能同所在群体的其他个体比较时 , 习惯性的认为自 己的才能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这种 优于平均效 应 的心理倾向同时影 响了个体行为的归 因判断。 行为个体更可能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 , 而将坏的 结果 归 咎 于 运 气 不 佳。 L ang er ( 1975) , Weinstein ( 1980
7、) , A licke 和 Klotz( 1995) 的实验研究发现 , 高 管人 员通 常比 普 通员 工 表现 出 更显 著 的 过度 自 信 。 本文从高管人员和股东间的投资价值最大化模 3 4 5 6 9 12 20 第 5 期 郝颖等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 的实证研究 # 143 # 型出发 , 将过度自信行为变量纳入模型。 通过模型 由 ( 3) 可知 0 0, E( I ) 0 为高管人员过 度自信变量 ; 同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比正常收益高 E ( I ) i # i 0 为投资者过度自信变量。 I - C 0 时 , 为了达到投资水平 I , 需要发行价值
8、为 S 1 的股 票。高管人员和投资者都过度自信下 , 投资价值最大 化模型为 : I S + S 1 S + S 1 ( 2) 最优化条件为 : E!( I ) = A + E( I ) ( 1+ I) A + E( I ) ( 1+ I) ( 3) 双方过度自信下的最优投资水平大于双方均理性下 的最优投 资水平 , 而且投资水平整体攀升。再考察投 资与现金流的关系 : dC E!( I )( 1 + i ) mE ( I) E( I ) F ( I) + E!( I ) G ( I ) + E!( I) ( 1 + i ) mE ( I ) + m - 1 ( 4) 其中 : F( I )
9、 = E( I ) 1 + i + m + 2 i m + ( 1 + i ) ( I - C) m + A ( 1 + m) ( 5) G ( I ) = 1 + i + m + 2 i m + ( 1 + i ) ( I - C ) m ( 6) dI / dC 的大小和变动趋势 , 取决于双方过度自 信程度的对比 , 即 m 和 i 的比较。投资的现金流敏 感性因受到双方过度自信行为的共同影响 , 与投资 者理性下的结论不同 。 3 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与衡 量方法 国外学者通常选用行权期内高管人员应出保已 到期股票的最少比例 , 以及所持股权数 量在行权期 内是否净增长作 为衡量过 度自
10、信的 指标 。不 同于外部投资者 , 高管人员无法通过交易自身拥有 的公司股权或是卖空股票来对冲风险 , 因而过度地 暴露于公司特定风险之下。如果高管人员一直持股 到行权截止日或者在一个行权期间内增持股票 , 那 么预期股票价格有较大可能上升的过度自信判断将 是解释该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 1 上市公司持股增长高管人员 状况及净资产收益率统计 年份 四年连续持股董事长样本 增持董事长人数 占样本比例 11. 23% 四年连续持股总经理样本 增持总经理人数 占样本比例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高管持股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四年连续持股不变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四年中持股增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2000 年
11、 n= 383 43 15. 67% n= 346 37 10. 69% 8. 234% 11. 766% 12. 113% 9 020% 2001 年 n= 383 60 20. 89% n= 346 49 14. 16% 4. 950% 6. 877% 7. 224% 5. 008% 2002 年 n= 383 80 24. 28% n= 346 74 21. 39% 5. 531% 7. 765% 8. 260% 5. 903% 2003 年 n= 383 93 n= 346 91 26. 30% 6. 210% 9. 497% 10. 125% 7. 508% 注 : 对于董事长和总经
12、理二职合 一的情况 , 统计中均归为董事长样本。 那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状况和变化趋 2000 年 - 2003 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年报中高管人 势又是怎样呢 ?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和监管法规下 , 员的持股状况 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进 行了统计分 能否对高管人员做 出过度自信的 判断呢 ? 我 们对 析。从表 1 可以看到 : ( 1) 增持股票高管人员的人数 15 S Max A + E ( I ) ( 1+ m) ( 1) S s.t. A + E( I ) ( 1 + ) = I - C E ( I ) + E ( I ) 1- A + E( I ) + 2 E( I ) + ( 1
13、+ ) E ( I ) ( I - C) 1+ dI = 2 9 # 144 # 中国 管理科学 2005 年 和所占比例连续同步增长 , 这主要是因为 1999 年以 来 , 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推行了股权激励计划。 ( 2) 尽管高管持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上市公司整 体水平 , 但其中增持股票类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却 比持股不变类的平均水平低。这表明 : 增持股票类 公司的绩效并没有为其高管人员的增持行为提供更 为良好的业绩支撑。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始于 1999 年 , 基 本都没有经历完一个行权期。通过考察 2001 年以 前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年报 , 我们 发现
14、 : 大多数公司高管人员以往年份所持股权并没 有按相应比例分阶段行权 , 甚至连续几年持股数量 都没有变化 ( 考察范围不涉及 98 年以前证监会叫停 的规定 , 而 2005 年以前股份回购的用途受 公司法 % 限制 ; 证券法 %和 公司法 %中的相关条款规定上市 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期间不得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转 让本公司的股票。尽管上述法规并未禁止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方案的出台和实施 , 但由于相应 条款的滞 后对高管持股来源和行权的限制 , 使得股权激励计 划缺少完备的实施条件。既然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动 主体 & & &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控股股东明确知 道相应法规的滞后 , 那就应该在激
15、励方案的设计中 考虑如何规避这种制度性风险 , 但绝大多数并没有 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层面 上 , 上市公司大多数采用的是经营者年度风险收益 金购股模式、用年薪的相应比例购买流通股模式、提 取激励基金用于购股模式及以上三种模式的混合。 对期权持有人而言 , 同公司股票特质相关的风险必 然存在。按 公司法 %规定高管人员所持股票只能在 离职或退休六个月之后才能出售 , 长时期不能变现。 如果不是对公司的前景充满确定的信念并且自信未 来公司股价将上涨 , 这样类似纸上富贵的期权又怎 能激励持有它的高管人员呢 ? 而目前上市公司高管 人员持股比率的偏低和股权激励外部市场条件的缺 损
16、 , 使得通过激励管理者提高企业业 绩并传 导于股票价格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我们在考察中进一步发现 : 相当数量的高管人 员在实施股权激励未满一个行权期内 , 所持股票数 量显著净增长。其中 79% 的公司是运用高 管风险 收益金参 配、参增 , 或用相应比例的年薪直接从二级 市场购入并锁定。综上所述 , 大量实施股权激励公 司的高管人员在行权期内表现出相当一致的持股数 量不变和持股数量增加特征 , 表明了在这些公司的 高管人员中存在着普遍的过度自信情绪。这种过度 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地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推行股 权激励试点中存在选择性偏见 , 即试点企业在实 施股权激励前的业绩普遍 较高。在被
17、确定为试点企 业后 , 高管层由于这种选择性重视的激励更容易产 生 优于平均 的过度自信。 基于上述分析 , 本文采用高管人员在任期内持 股数量的变化作为衡量是否过度自信的指标。考虑 到目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特点和本文的研究 目的 , 我们做如下划分 : ( 1) 相应法规的滞后使得股 票期权的阶段性变现存在制度障碍 , 高管人员未在 行权期内分比例 兑现期权 , 有着外部的客 观原因。 出于研究的严谨性考虑 , 将三年持股数量不变的高 管人员归为适度自信。 ( 2) 如果 2001 年至 2003 年 三年 间持股数 量增加且增加原因不是 红股和业绩 股 , 视其高管人员为过度自信。 4
18、 研究设计 4. 1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根据前两部分的理论模型和现实表现分析 , 按 逻辑顺序和递进关系提出三个假设。 假设 1: 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行为与公司的投 资水平正相关。 假设 2: 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敏感 性比适度自信高管人员的敏感性更高。 前面部分的理论模型是在融资时机和数量无限 制条件下得出的分析结果。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 权融资偏好和再融资监管约束 , 提出假设 3: 过度自 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 敏感性大小与企业所受融 资约束大小不相关 , 与股权融资数量变动正相关。 本文选择 1999 年以前上市的所有深市和沪市 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 研究区间为 200
19、1 年 - 2003 年。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 , 将研究区间内发生重大 高管层变动和 股东更替的公司 剔除 , 同 时排除 ST 和 PT 类上 市公 司 , 共 得到 有 效样 本 916 个。以 2001 年底前实施高管持股激励的公司作为过度自 信考察对象 , 深市 95 家 , 沪市 126 家。财务数据来 自中国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查询系统 ( CSMAR _F inacial) ; 高管人员持股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上市公 司年报 ; 市场数据来自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查 询系统 ( CSMA R_T rading) 。 4. 2 检验模型和研究方法 基本回归模型 : K it- 1 K
20、 it- 1 16 17 18 19 a 第 5 期 CFi t K it- 1 + a 5 CFit K it- 1 # Q it- 1 + 郝颖等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 的实证研究 模型变量描述如表 2 所示 : 表 2 变量描述 # 145 # 被解释 K I it I it 为资本品投资 , 具体指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工程物质以及在建工程三项之和的增加值 ; K it- 1 为期初固 变量 解释 CF it- 1 it it 定资产净额。 高管人员过度自信虚拟变量。 it 取 1 时代表高管人员过度自信。 变量 K it- 1 # it it 取 1 时代表
21、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对现金流的作用。 控 Q it 托宾 Q 值 , 本文用公司权益市场价值加上公司负债面值之和 , 同 公司总资账面价 值的比值表示。在模型中 , Q 值 是为了控制潜在投资机会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为期末经营活动现金 CF 与同期初固定资产净额 K 之比。冯巍 ( 1999) 认为由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 称引起的融资 CF K it 13 制 变 CF it- 1 # Q 约束 , 使得现金流对公司投资产生影响 。 14 量 K it- 1 D it 何金耿 ( 2001) 认为存在高管人员机会主义条件下 , 当公司价值下降时 , 现金流对公司的投资影响增强 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
22、的比例 , 即内部人控制度。内部人控制将影响投融资决 策 11 。 。 Yt, F i 控制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行业因素的影响 由于样本观测值中投资的行业差异颇为显著 , 我们采用 G LS 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 , 以消 除样本异方差和序列自相关。在假设 3 的检验设计 中 , 我们引入 K aplan- Zingales 指数 ( KZindex ) 作 为融资约束多元判别分类的参考标准 , 并与股权融 资数量的分类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股权融资数量的 度量按 ( p i qi ) / K i 比值的大小分类 ; p i 为配股和 增发价格 , qi 为融资数量 , K i 为固定资产期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上市公司 人员 过度 自信 投资决策 实证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