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识教案:常用护理技术教案(共7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护理常识教案:常用护理技术教案(共7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识教案:常用护理技术教案(共73页).doc(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研室 护理教师 冯爱萍课程 常用护理技术教研室主任专业班级 12级农村医学班周次 一课次 1单元及课题 第一章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授课方式 讲解、举例、重点提示、图例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引入新课 王女士,52岁,退休工人。因持续发热、头痛、鼻塞、恶心3天,自己在家吃药未见好转,来医院就诊。门诊经检查后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进入到病区后,护士需要对其进行常规检查。请你按照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重点难点重点: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绘制方法及正常值。 2、体温计、血压计的基本构造及常规的消毒处理方法。
2、难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本次课应达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说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2、学生说出体温计、血压计的组成及消毒处理方法。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正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对患者的重要性。教学评价及作业作业:1:名词:生命体征;高血压 2:发热的机制、分期与特点是什么? 3:常见热型有几种?各有什么意义? 4:怎样绘制、填写体温单?评价:焦作卫生医药学校教案(首页)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导入新课第一节 体温的测量一、体温的正常值二、 水银体温计的基本构造、特点三、 体温计的检测与消毒四、体温的测量方法1、 腋
3、窝:36.037.0。2、 口腔:36.337.23、 直肠:36.537.7正常波动范围:0.51。1、 基本构造:真空、3542;37处以红色标示,最小分度值卫0.1。2、 分类:腋表、口表、肛表。3、 特点;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易碎、潜在汞中毒、潜在交叉感染、消毒繁琐。1、 检测;35.0下,40.0温水中,3min后取出。0.2的误差不能用。2、 消毒:碘伏、75%乙醇、1%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30min再另一消毒液浸泡30min冷开水冲击擦干甩到35下。(一) 评估:患者情况;影响因素。(二) 用物准备;体温计等。(三) 操作步骤:1:解释目的2:安置体位3:置表测量:多媒体展示案例
4、,提示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教师取实物由学生讲解构造、特点及分类。教师补充说明。录像演示教师旁白讲解。教师设计临床场景按照场景解释每一步操作。5min2min3min4min15min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第二节 脉搏与呼吸的监测二、监测方法1) 腋温:腋窝深部、屈肘臂过胸、10min。2) 肛温:插入直肠34cm(1.52.0cm幼儿);3min。3) 口温:舌下热窝、3min。(4) 取表检视(5) 整理告知(6) 消毒记录(四) 注意事项(1) 依情择位:偏瘫健侧;腋下创伤、手术、消瘦者不测腋温;腹泻、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禁测
5、肛温;呼吸困难、口鼻疾患、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等禁测口温。进热食、面颊部热覆者,间隔30min重测口温。(2) 重测核实(3) 破碎处理;清除碎屑;进食粗纤维排除水银。一、 概述(一) 脉搏:与心搏一致,安静时成人60100次/分。选用桡动脉、颈动脉、肱动脉、颞动脉、足背动脉等。(二) 呼吸:安静时成人1620次/分。呼吸:脉搏为1:4。女性胸式;男性及幼儿腹式。二、监测方法重点强调禁忌症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记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5min6min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第三节 血压的监测测量血压的方式(一) 评估:患者情况;有无影响因素。(
6、二) 用物准备:秒表、记录本、笔;必要时备棉签盒听诊器。(三) 操作步骤1:解释目的2:安置体位3:触诊脉搏:食指、中指、无名指。正常测30sX2;异常测1min。4:监测呼吸:正常测30sX2;异常测1min。5:整理告知6:洗手记录(四) 注意事项1:状态安静:活动后休息20min再测。2:依情择位3:特殊处理:微弱呼吸可用棉絮纤维。4:核实绌脉:一人心率,一人脉率,听心率“开始”“结束”,计数1min。心率/脉率/min。5:因素控制一、 概述正常成人安静时收缩压:90139mmHg,舒张6089mmHg,脉压3040mmHg。受诸多因素影响。(一) 测量方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二)血压计
7、的种类教师图片展示学生观看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学生理解记忆,随时提出疑问。划出重点记忆图片展示3min17min1min5min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二、测量血压的方法及基本构造1、 种类:水银血压计;无液式血压计。2、 构造:袖带、输气球与空气调节阀门、测压计首次就诊分别测量右上肢、左上肢,以较高值为准。(一)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测量部位周长及功能情况;影响因素。(二) 用物准备:1、 血压计2、 听诊器、记录本、笔(三) 操作步骤1:解释目的2:安置体位1) 肱动脉:坐位、卧位。2) 腘动脉:俯卧位3) 踝动脉:仰卧位3:调整体位;测量部位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8、;坐位平第4肋间;卧位平腋中线。4:缠绕袖带1) 上肢:袖带下缘位于周我上23cm,容下一指。2) 下肢:袖带下缘距腘窝35cm。3) 踝部:气囊中部对足背动脉、袖带下缘置于内外踝上。5:预测高度6:固定加压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记忆并回答教师提问。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学生理解。7min11min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总结重点、难点布置作业7:控速减压:2mmHg/s。8:听诊辨音9:整理告知10:用物处理11:洗手记录(四) 注意事项1、 检查校正血压计2、 因人择带3、 部位选择:以较高值的部位为准;偏瘫、肢体外伤、手术后的患者健侧测量。4、 松紧适度:过松偏高;
9、过紧偏低。5、 速度控制6、 正确辨音:妊娠、12岁、严重贫血、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搏动音变弱为舒张压。变音与消失音明显差异记录两个音。7、 重复测量8、 排除干扰教师根据临床案例实际情况来告诉学生在测量过程应该注意的内容。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重、难点,提出对学生的要求。4min2min1min焦作卫生医药学校教案(首页)教研室 护理教师 冯爱萍课程 常用护理技术教研室主任专业班级 12级农村医学班周次 二 课次 2单元及课题 生命体征测量;搬运与卧位安置技术(实验)授课方式 示教、练习教学资源 教材、实验物品引入新课各位同学,生命体征的理论课上我们学习了测量用具的基本构造
10、和测量方法。那么这次课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有很多患者是行动不便的,怎么运送患者到想去的地方呢?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有些患者在休养和接受检查、治疗、护理时需要采取特殊的体位,怎么指导和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和操作的项目。重点难点重点:1、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 2、搬运技术和安置卧位技术。难点:生命体征的测量技术。本次课应达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各项技能的操作要点。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安全舒适的搬运患者;给患者安置 舒适的体位。教学评价及作业作业:学生相互练习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搬运技术;安置卧位的方法。评价: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
11、程时间复习引入新课内容学生学习新知(一) 生命体征的测量:体温(一) 生命体征的测量:脉搏、呼吸(一)生命体征的测量:血压上次课的重点、难点。一、 生命体征的测量1:解释目的2:安置体位3:置表测量:1)腋温:腋窝深部、屈肘臂过胸、10min。2)肛温:插入直肠34cm(1.52.0cm幼儿);3min。3)口温:舌下热窝、3min。4:取表检视5:整理告知6:消毒记录二、 脉搏与呼吸的测量1:解释目的2:安置体位3:触诊脉搏:食指、中指、无名指。正常测30sX2;异常测1min。4:监测呼吸:正常测30sX2;异常测1min。5:整理告知6:洗手记录三、 血压的测量1:解释目的2:安置体位4
12、) 肱动脉:坐位、卧位。5) 腘动脉:俯卧位踝动脉:仰卧位6) 3:调整体位;测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上次课的重点、难点。通过临床案例的实际情况导入新课的内容。随机挑选学生先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由学生说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其余学生应注意的重点。5min3min20min2min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学习新知(二)患者搬运技术量部位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间;卧位平腋中线。4:缠绕袖带4) 上肢:袖带下缘位于周我上23cm,容下一指。5) 下肢:袖带下缘距腘窝35cm。6) 踝部:气囊中部对足背动脉、袖带
13、下缘置于内外踝上。5:预测高度6:固定加压7:控速减压: 2mmHg/s。8:听诊辨音9:整理告知10:用物处理11:洗手记录搬运技术一、 轮椅运送法:1:核对解释2:调整制动3:协助入椅4:协助下椅5:安置患者二、 平车或担架运送法1:解释目的2:移物松被3:安置车位(一人搬运法:小儿或体重较轻;二人搬运法:体重较重;三人搬运法:病情、体重较重者;四人搬运法:颈椎、腰椎骨折或病情危重 的患者。)由教师在学生总结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生命体征正确的演示。教师示范演示操作方法和步骤在操作过程中提示应该注意的事项。10min10min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学习新知(三
14、) 卧位安置学生练习 布置作业任务5:移步轻放一、 分类1:主动卧位2:被动卧位3:被迫卧位二、 重用卧位的安置1:仰卧位(去枕仰卧位: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者。中凹卧位:休克者。屈膝仰卧位:胸腹部检查。)2:侧卧位:灌肠、肛门检查等。3: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脊椎术后或背部伤口者。4:半坐卧位:头面部、颈胸部手术后;心肺引起的呼吸困难;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腹部术后换患者;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者。5:端坐位: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6:头高足低位: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7:头低足高位: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下肢骨折牵引。8:截石位:回音不手术、检查、治
15、疗。9:膝胸位:肛门、直肠检查治疗;矫正子宫后倾等。课后练习。使用模型人、床来演示9种卧位。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分组巡视讲解。5min35min1min教研室 护理教师 冯爱萍课程 常用护理技术教研室主任专业班级 12级农村医学班周次 三课次 3单元及课题 第三章院内感染及其控制技术(概述、手卫生、口罩、护目镜的使用)授课方式 讲授、重点提示、多媒体展示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引入新课无菌场景、无菌技术操作图片引入。同学们,你们很多人都见过上面的图片和场景。那么你如果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在这样的场景中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院内感染及其相关的控制技术。重点难点重点:1、院内感染定义、分类。 2
16、、洗手、卫生手消毒技术;口罩、护目镜的使用技术。难点:1、洗手、手卫生的消毒技术。 2、院内感染的形成原因。本次课应达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说出什么是院内感染及其分类。 2、学生能口述洗手、手消毒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能正确叙述口罩和护目镜的使用。教学评价及作业作业:1、名词:医院感染;手卫生;卫生手消毒。 2、院内感染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分类? 3、通常哪些情况下才需要洗手?评价:焦作卫生医药学校教案(首页)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院内感染概述院内感染的控制技术(一)手卫生一、 定义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住院期间发生和在医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常识 教案 常用 技术 7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