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升降机)(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升降机)(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 2009-2 姓名 李进杰一、 课程设计题目设计摄影车上的升降机构二、 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1) 课程设计指导书(2) 齐秀丽,陈修龙 .机械原理 中国电力出版社(3) 邹慧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三、 课程设计应解决主要问题(1) 通过机构设计满足机构运动要求(2) 优化设计方案,使机构工作达到最佳状态(3) 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可行性及机构工作的稳定性四、 课程设计相关附件(1) 结构原理图一份(2)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五、 任务发出日期:2011.06.25 任务完成日期:20
2、11.07.09指导老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指导老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老师签字: 年 月 日目录1 课程设计概述.7 1.1 设计题目.7 1.2 生活经历.7 1.3 创新思维.7 1.4 原始数据.72 课程设计安排.9 2.1 小组方案讨论.9 2.2 绘制原理图.9 2.3 整理设计说明书.93 方案原理分析及对比.11 3.1 方案一.11 3.2 方案二.13 3.3 方案三.15 3.4 方案四.174 方案有缺点分析及对比.18 4.1 优点分析.18 4.2 缺点分析.195 课程设计总结.20 参考文献1. 课程设计概述1.1 设计题目设计摄影车上的升降机构1.2 生活经
3、历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看电影电视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摄影技术要求的提高,因为只有更好的摄影技术才能拍摄出更让人们满意的作品。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莫过于对摄像机的要求,摄像机必须能在合适的时间内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化位置,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这就要求摄影机必须有一个灵活平稳的升降机构作为平台,满足拍摄过程中的各种需求。1.3 创新思维鉴于对拍摄效果对升降机的要求,升降机应尽量保持平稳,且应该灵活简单地上下或左右移动以达到跟踪镜头的需求。1.4 原始数据如下图所示,升降机构安装在汽车车身上,座斗可以升降3米。座斗升降过程中应保持水平状态。左右移动过程中也应该保持水平状态。数据组
4、编号123456a(mm)8009001000110012001500h(mm)400400500500500500 2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2.1 小组方案讨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两周前老师布置的,老师一下达任务,我们就在平常想方案,想了差不多一周吧,找了闲空时间我们坐在一起讨论,小组长把设计条件说了一下,然后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没想到都那么具有想象力,因为升降机机构都是大家都见过,所以设计的都不错。我们一块把每个人的设计方案帮忙改了改,然后就开始自己动手了。2.2 绘制原理图 由于设计原理图有的很复杂,简单的画图工具不能完成,我们就选择了CAD,每个宿舍差不多都有电脑,所以画图就很简单了
5、。虽然事情简单,但是画图的时候还是有难度的,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逐渐完善了令人满意的设计图。2.3 整理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我们设计方案的核心,所以我们小组又组织起来一起讨论整理,虽然都有设计和分析,但是都不够专业,我们就保留好的,找出不满意的。然后我们就上网的上网翻书的翻书,尽量使说明书达到完美。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耗费不少时间,但是每个人的设计说明书都是很满意了。3 设计原理分析与对比 3.1 方案一图1 曲臂式升降机实物图 图2 曲臂式升降机结构简图曲臂式升降机能悬伸作业、跨越一定的障碍或在一处升降,可进行多点作业,平台载重量较大,可供两人或多人同时作业并可搭载一定的设备。升降平台移
6、动性好,转移场地方便。如图2所示,1为固定架,和卡车固定相连,1和2构成一个移动副,使升降机可水平来回移动。3为液压千斤顶,可让杆件4、5、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座斗7上下移动,达到操作要求。座斗规格:200cm100cm100cm座斗升降高度:06m可搭载重量:0200kg3.2 方案二 图3 剪叉式升降机实物图 (1) (2) 图4 剪叉式升降机结构简图剪叉式升降机是用途广泛的高空作业专用设备。它的剪叉式机械结构,使座斗起升后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大的作业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作业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作业。它使高空作业效率更高,更安全。是用途广泛的高空作业升降设备。如图4(1)所示,A、B
7、为固定架,与卡车固定相连,A、C、E、F、G、H均为铰链连接,5和AB杆构成移动副,8和CD杆构成移动副。在液压千斤顶2的带动下实现机构上下运动。如图4(2)所示,座斗通过一个四杆机构和CD杆固定相连,四杆机构可使座斗在水平面来回运动,从而达到操作要求。座斗规格:200cm100cm100cm座斗升降高度:03m可搭载重量:0300kg 3.3方案三图5 定滑轮式升降机结构简图如图5所示,1为固定架,和卡车相连,1和2构成一个移动副,是机构得以在水平面上来回运动,3为定滑轮,电机4通过5和座斗6相连,带动座斗来回上下运动,从而达到操作要求。由于采用了滑轮机构,致使座斗承重不能太大,否则会压坏滑
8、轮和杆件2。座斗规格:100cm100cm50cm座斗升降高度:03m可搭载重量:0100kg3.4 方案四图6 如图6,该机构主要采用了两个移动副,构件1为固定架,和卡车相连,1和2构成一个移动副使座斗可以上下来回运动,2和3构成一个移动副,使座斗得以在水平面内来回运动。 座斗规格:100cm100cm50cm座斗升降高度:03m可搭载重量:0100kg4 方案优缺点对比4.1 优点分析(1) 对方案一来说,从外观上看相对于其它三种设计来说比较美观。能使摄影机悬伸拍摄、跨越一定的障碍或在一处升降,可进行多点拍摄,座斗载重量较大,可供两人或多人同时拍摄并可搭载一定的除摄影机以外的其它设备;升降
9、座斗移动性好,转移拍摄场地方便 ,采用优质结构钢,单面焊接双面成型工艺, 高空作业升降座斗装有平衡阀、自动保压等安全装置,座斗安全可靠耐用。总体来说性能很好,适合拍摄作业。 (2) 对于方案二来说, 它的剪叉式机械结构,使座斗起升后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影响拍摄效果,宽大的拍摄平台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使高空拍摄范围更大,并适合多人同时拍摄。它使高空拍摄效率更高,更安全。 (3) 对于方案三来说,该设计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成本较其它三种设计要低。 (4) 对于方案四来说,该设计结构也比较简单,制作成本比较低,占用场地面积小,易于收放。4.2 缺点分析(1) 对方案一来说,该设计性能较全面,材料要求较高
10、,但是正因如此使该设计生产成本较高(2) 对方案二来说,该设计太过于笨重,不方便移动,而且升降操作没有方案一灵活,可能会跟不上拍摄的速度。(3) 对于方案三来说,该设计结构过于简单,采用了滑轮绳索设计使座斗稳定性较差,对拍摄效果影响过大。(4) 对于方案四来说,该设计机构也过于简单,稳定性不高,影响拍摄效果。5 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机械原理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讨论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
11、,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
12、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机械原理一些平常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巩固了AUTOCAD的技巧和方法。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
13、了解决。 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参考文献1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7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齐秀丽机械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3 黄锡恺,郑文纬机械原理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梁崇高.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 邹慧君,傅祥志等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 邓宗全,张朋,胡明,高海波.轮式行星探测车移动系统研究状况综述及发展态势J. 机械设计,2008,25(1):1-58 曹冲振、王凤芹、张华宇等.虾形六轮移动机器人P:中国,6.9,2008-08-08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