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事心理学概述(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人事心理学概述(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人事心理学概述教学重点:心理的实质教学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二、人事心理学理论基础 了解现代心理的三大学派 人事心理学学科定位 普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2、管理心理学3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心理学的定义心理: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即关于人的思想、情感活动的规律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科学研究 (二)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的源泉是连续的 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二)心理的特点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仁者游山、智者游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二人事心理学理论基础(一)现代心理的三大学派l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
2、:弗洛伊德,奥地利的心理学家代表作释梦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主要观点:人心理的病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结果,主张通过分析被译梦的含义去寻求治疗方法2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代表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引论行为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机能、物理化学变化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3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代表作: 科学心理学 动机与个性 主要观点:(一)人性是善良的(二)障碍人发展和完善的是外部环境因素(三)若想使人正常发展,需要良好的关爱的环境(三)普通心理学以一般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动
3、机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心理状态:睡眠、觉醒、注意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化的一门科学人事心理学研究在旅游环境、社会环境的特殊交往研究内容:社会化:角色社会认知:认知偏差社会沟通:语言,非语言(五)管理心理学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规律,目的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研究的内容:个体心理:成就需要、双因素需要,公平理论群体心理:从众,凝聚力领导心理:激励 造成“少见多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第二章 行为公式教学重点:行为公式的内容以及影响因素影响他人行为的途径教学内容:一、行为公式1二、影响他人行为的途径 2三、暗示3 一、行为公式(一)相关概念1刺激环境对人的作
4、用2反应人对环境的反作用(二)黑匣理论西藏游决策结论:l 我们看到的是环境刺激物和人的反应行为, 心理活动是未知的l 同一刺激,不同人不同反应l 同一刺激,同一人不同反应(三)行为公式l B = F(PE)l BBehaviorl PPersonall EEnvironment二、影响他人行为的途径 (一)内因、外因关系及启示(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路径1驱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导向3制动力心理防御# 调控心理防御1启动的原因 人们面临困难冲突、挫折时候的过分痛苦和不安,人的意识无法应对,会产生消极情绪,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2启动方式 通过对现实的歪曲、篡改、或采用变向的
5、躲避和攻击行为使自己的意识受到蒙蔽,不再焦虑,使心理平衡。“自欺”否认、固执、合理化、潜抑三、暗示(一)意识、潜意识 案例:冷飕飕的火1、意识是个集合名词,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外部)的综合觉察与认识。2、潜意识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下的感情、欲望等复杂经验,因受到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人不自觉知的意识。(二)意识、潜意识、前意识的关系1人的意识具有批判功能、潜意识不具有批判功能,不能回到意识中 前意识具有稽查判断能力,能回到意识中2潜意识中内容并未完全消失,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做梦,肥胖3前意识进入意识的条件l 带有强烈的情
6、绪烙印l 认知者的实际环境规定了哪些经验的提取(三)暗示1、定义 人不加怀疑、不加批判、不加抵制地受外界影响,是信息输入潜意识的一种方式。 2、心理暗示测试催眠老鼠来2、暗示的种类1)自暗示2)他暗示:望梅止渴3、暗示的作用1)积极作用:工厂的黄布条2)消极作用:学医的学生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l 1把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l 2每天给自己一点好暗示(植物的生命)预热式先把自己迷住,才能迷住l 3不要总想负面的东西比如朋友l 梅兰芳先生在训练戏剧学员只要学好某一个角色l 佛教中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求闻持法”,要求佛教修持者每天将一句毫无关联的经文重复背诵10,000遍。他们超常的智慧就是来自于这
7、种超然的重复。l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强度和频率的运行规律,用经典的英语作品反复背诵,不断地操练,语感是潜伏在人的灵魂深处的语言天赋.知觉(第3章)教学重点:u 知觉的特性u 第一印象与晕轮现象教学内容:u 知觉概述u 知觉的特性u 错觉 3.1 知觉概述3.1 知觉概述的结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着距离.人所认识的世界是人们以自己的看法构成的.知觉的定义1、感觉:v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v 个体加工从五官获得信息的过程。v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定义的理解v 必须以各种形式感官的感觉为前提v 知觉是刺
8、激物的整体形象3. 知觉的特性教学目标v 认识知觉的特征 v 理解影响知觉特征的因素 v 认识知觉特征的意义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一)涵义 : 在知觉过程中,主体优先、清晰地反映部分对象的特征。知 觉 的选择性基本特征选择的过程就是区分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选择的原因:丰富的外界事物和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实质: 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的目的,主动地有意识地选择部分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或者无意识地被某一事物吸引(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2、主观因素:v 稳 定:职业,专长,知识经验,个性人格;v 不稳定:需要,兴趣,心理状态;3、文化因素: 知
9、觉的基本特征 二知觉的理解性与照相机的区别(一)涵义: 知觉过程中,主体根据过去的经验去解释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言把它们表示出来。知觉的(二)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1语言作用提醒2以往对此事物的经验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 知觉的恒常性 (一)涵义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知觉映像保持不变。 (二)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三)影响知觉恒常性因素 1,客观因素: 后天习得 2,主观因素: 个体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基本特征 四 知觉的整体性(一)涵义: 知觉过程中,主体总是倾向于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知觉的整体性(一)涵义: 知觉过程中,主体总是倾
10、向于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一)特点:l 知觉整体性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特点l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功能 3.3 .1 错觉(一)涵义: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二)错觉产生的原因 当刺激摸棱两可时候,知觉倾向于更多受到个体解释基础(态度,兴趣,背景)的影响,而不是刺激本身 3.3 .2 第一印象 (一)涵义: 人们首次接触时所留下的印象 第一印象(二)影响因素 l 人的体态、姿势、谈吐等表面层次的认知形成的l 他人给的间接信息,也会影响其形成 第一印象(三)特点 l 不全面l 会不断变化,只是对人认
11、知的起点,不是终点l 会随交往时间的延长而弱化(四)作用 l 人际交往中的定向和动力作用(五)本质 l 思维定势,是社会认知的误区(六)启示 l 注意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l 不要对他人只凭借第一印象就作出判断是什么样的人(七)留下美好第一印象的因素 l 仪表:不同场合注意仪表得体l 谈吐:说话最容易看出人的才华,幽默风趣的谈吐给人听觉的享受和心灵的美感 3.3.3 晕轮效应(一)涵义: l 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二)形成 l 由于其某一特别突出特征,而泛化成全部印象(三)特点 以偏概全(四)本质 思维定势是社会认知中的误区(五)与第一印象的区别 l 从时间
12、上来说的l 特征上来说的(六)两者的联系 l 都是思维定势l 都是认知中的误区3.4.1入职印象理论初入职者给单位留下印象受三方面影响1老员工自居作用2初入职者的心理预期与行为表现3第一印象魏冰为何被孤立v 魏冰名牌高校毕业,入职民企。她专业能力强,个性强。老板喜欢她这样的人,刚入职就得到重用。这引起公司资格老的员工嫉妒v 魏冰观念前卫,她结婚几年,决定不要孩子v 但同事在老板面前说她为了往上爬,不要孩子v 同事看她眼神怪怪的,一道无形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v 她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功利1老员工自居作用v 老员工会以主人自居,并无意识地履行考核新成员胜任能力的责任。v 新职员会受到
13、各个老员工的关注,如果行为不符合老员工的期望,则新职员难以被接纳2初入职者的心理预期与行为表现新员工受自身素质和心理预期影响,会做出不同的行为表现v 有些人因为对工作角色定位不准,对工作不熟悉,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适应问题,甚至发展为抑郁问题。3第一印象v 社会心理学表明,90%的人在最初几分钟就彼此做出判断v 人类视觉占主导v 外表在印象中占50%,说话38%,工作质量和责任感只占10%魏冰为何被孤立v 魏冰名牌高校毕业,入职民企。她专业能力强,个性强。老板喜欢她这样的人,刚入职就得到重用。这引起公司资格老的员工嫉妒v 魏冰观念前卫,她结婚几年,决定不要孩子v 但同事在老板面前说她为了
14、往上爬,不要孩子v 同事看她眼神怪怪的,一道无形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v 她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功利3.4.2如何帮助新职员形成好印象v 仔细了解企业文化了解规章制度,初来乍到,想改变企业文化只能给自己带来麻烦v 快速熟悉每个同事打造企业组织社交圈,避免钻入某个狭隘的小团体v 少说话,多做事v 适度表现,不要过火过犹不及v 谦虚好学你不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才能把你当回事v 严守劳动纪律v 不为失败找借口“我希望下属有承担错误的勇气,我不会因为犯了小错就改变对他的看法,但我看重一个人面对错误的态度”第四章旅游动机教学重点:需要和动机的关系教学内容:动机的产生过程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发
15、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动机是在人希望其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 二动机的产生过程三旅游者的动机l 三求心理:求补偿求解脱求平衡 个性与行为(第5章)教学重点:u 个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u 个性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教学内容:u 了解个性与气质、性格的关系u 掌握气质的四种类型及各自的特征u 掌握气质与性格的关系u 掌握个性结构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5.1 个性概述u 你的个性是什么?u 你的个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u 能否训练自己的个性使它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5.1.2 个性的定义l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l 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16、l 个性是指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5.2气质5.2.1气质的定义l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l 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5.2.2气质的特点l 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只是这种改变较为缓慢,困难,不易觉察.l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5.2.3气质的分类及各自特点l 多血质l 胆汁质l 粘液质l 抑郁质 多血质特点l 多血质
17、 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l 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气质的人善于交际,平易近人,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环境;l 他们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时成绩卓著,要求反应敏捷并均衡的工作对他最合适.黏液质l 粘液质 又称稳重型, 缄默而沉静的类型l 反应比较缓慢.但不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平衡. 行动缓慢而沉着 l 情感上不易波动,不易发脾气,不易流露情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 l 要求有条理的,冷静的和持久的工作,对于粘液质的人最为合适.胆汁质l 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 ,暴躁l 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l 在克服困难上有坚韧不拔的劲头抑郁质l 抑制质又称忧郁,属呆板而
18、羞涩的类型 l 耐受性,可塑性,兴奋性也都很弱,容易疲劳 ,孤僻 ,多愁善感l 内心体验深刻l 思辩气质的两重性不同气质类型的神经系统特性5.4性格 5.4.1性格定义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5.4.2性格特点u 性格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u 性格总是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5.4.3性格分类u 表现在对现实方面的性格特征对社会、对集体、对其他人的态度 :关心集体或自私自利 对劳动 :勤奋或懒惰 对自己的态度 :自尊心自信心或自卑 u 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起伏、乐观与悲观u 性格的意志特征:
19、勇敢还是忧柔寡断、胆小怯懦 、 坚韧不拔,还是半途而废 u 性格的理智特征:深刻或肤浅 、粗略型或精确型 5.5性格与气质关系u 性格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气质有先天性质。(不同生活环境)u 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难于改变;性格虽然也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较易发生变化u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优劣之别。性格与气质的联系u 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自制力的形成,果敢的形成u 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勤劳u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优劣之别。u 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使之服务于生活实践的要
20、求。5.6个性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学习成熟遗传与环境的产物5.7人格结构与行为5.7.1人格结构分析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PAC理论。 5.7.2人格结构分析理论的内容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父母”心态( Parent )权威和优越感 “成人”心态( Adult )客观和理智为标志“儿童”心态( Child )无知和冲动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理论。5.7.3人格结构与旅游行为1 人格结构把人格分成了三个独立的部分 每个部分都分别支配着不同类型的行为 人们的快乐源泉主要存在于儿童自我状态中5.7.3人格结构与行为2
21、说服 先激发其快乐情感,使跃跃欲试_C_打动 然后理性说服,让其得出还可以_A_合理化 最后提出一个高尚的或者有意义的理由_P_意义化作业u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请你对自己的个性作一个评价控制点马基雅维里主义 只要行的通,我就采用它 讲究实用,对人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 结果能够为手段辩护 工作:谈判技能的工作和由于工作的成功能带来实质效益的工作工作绩效缺乏绝对标准的工作就不适合自尊u 人们喜爱或者不喜爱自己的程度u 自尊与成功的预期成正比,他们选择冒险而非传统性的工作u 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对外界影响更为敏感,他们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评估,因此更乐于赞同他人的意见自我监控u 根据外界情境
22、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能力,权变能力u 低自我监控者倾向于各种情境下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格和态度,因此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做什么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u 高自我监控者在管理岗位上更能够成功 在不同的观众面前呈现不同的面孔冒险性u 接受或者回避风险的倾向性u 高冒险性的人比低冒险性的人决策更为迅速,在作出选择时候使用的信息量也更少u 但两者决策的准确性是相当的u 工种不同则风险的多少性不同A型人格、 B型人格u A型人格不断驱动自己在最短时间里干最多的事情,总在焦虑状态u B型人格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无休止地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u 自我评估u 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u 生涯机会
23、的评估u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u 制定行动方案u 评估与反馈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交往(第6章)教学重点:u 社会交往两个层面的内容与关系u 社会角色的理解教学内容:u 掌握社会交往两层面的内容及关系u 了解矛盾的产生u 掌握社会交往的两重性u 掌握社会角色的含义u 了解社会交往的因果环 5.1 社会交往的两重性 人们常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总感觉不顺心?5.1 .1社会交往概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完整社会交往涉及的环节社会交往的主体:角色与角色、人与人社会交往的内容:利益、人际社会交往的过程:因果环5.1.2 社
24、会交往的内容社会交往内容的两层面 利益交换 人际交流利益交换的五种行为l 物品交换l 价值交换l 行为交换l 信息交换l 观念交换人际交流的内容在社会交往中的相互认知、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社会交往两层面的关系 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同时存在利益层面:用什么交换人际交流:对他人的动机作出评价卖鞋即:人做的事情和做事情的人联系起来利益交换会赋予一定的人际内容 旅游:利益交换人际交流 两个人评价第三个人:利益交换人际交流5.1.3 矛盾的产生认知偏差人们根据一定表面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l 社会交往两方面出现问
25、题都有可能产生矛盾l 大量的矛盾不是利益之争,而是气之争l 许多矛盾不一定有利之争,但一定有气之争。即大量的矛盾是认知偏差造成的5.2 社交中的角色l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舞l 请问同学们你们扮演哪些角色社会交往的两重性 人和人的交往 角色和角色的交往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变化 社会需要才有社会角色 角色的行为模式随社会发展而变化,而且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一个人多个角色时候,要根据实际所处的社会关系即使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处在社会关系的两端位置,无关系就无角色 经理 社会角色是非个性的,但每个人的个性 不同,扮演的同一角色又会有差异 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是由 社会规定的角色变换 多角色 不同场合应随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及时 变换自己的角色 顺利进行社会交往的条件人与人平等的表现 不同的社会角色是不能平起平坐的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来体现5.3 社会交往的过程因果环5.3.1交往的因果环 社交中存在一个互为因果关系的因果环 有“良性”因果环和“恶性”因果环 人们之间有矛盾时候,应注意因果环5.3.2影响因果环的因素 从行为公式分析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