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调查报告(共16页).doc
《涵洞调查报告(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调查报告(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长燃气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厂引水涵洞工 程 地 质 调 查 报 告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专心-专注-专业自 审 意 见本次工作是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等国家现行规范,调查工作量基本合理符合规范要求。本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等勘察手段,初步查明了引水涵洞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了调查区域的稳定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正确,划分了围岩类别,对引水涵洞涌水进行了评价。该报告内容较全面,文字较简明,图件清晰美观,达到了调查的要求。 本报告经审查修改完善后,可提交设计使用。 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2、目 录1 绪言渝长燃气自来水厂引水涵洞路线全长3200m,起于水厂接水口,止于东兴村烟坡取水口。该引水涵洞修建于1998年,为水厂的配套工程。由于该涵洞大部分仅一般的喷浆封闭处理,只有少部地段作了供衬支护,多数地段受长时间的风化作用,洞身每年都发生垮塌的现象,严重危及供水涵洞的安全和长寿区供水安全。因此,渝长燃气自来水厂于2012年10月15日特委托我公司对引水涵洞全线进行调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1.1 目的任务1.1.1 任务依据本次调查要求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的有关要求规定执行。 1.1.2 工程概况调查区引水涵洞为水厂的引水涵洞,全长3200m,引水涵
3、洞轮廓净宽3-5m,净高3-5m,内净空面积S=10-20m2。1.1.3 目的任务根据有关调查要求:对引水涵洞区主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和地质论证,根据对各级勘察资料(含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证,为引水涵洞初步设计方案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参数,具体任务是:(1)初步查明引水涵洞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对岩质引水涵洞应查明岩层层理、片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关系与形式。查明引水涵洞通过地段地层层序、成因地质年代、接触关系、岩层风化破碎程度。(2)初步查明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程度、规模及影响范围。(3)对于深埋引水涵洞应预测升
4、温情况,对岩层坚硬、致密、性脆、构造应力集中的地段,应预测发生岩爆或大变形的可能性;对于软弱岩层,应查明分布范围,预测其蠕变变形。(4)初步查明引水涵洞是否通过煤层、矿体、采空区、岩溶区等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段。初步查明采空区开采规模、采空区位置、层数、深度、坑道现状;(5)初步查明引水涵洞区井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必须判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侵蚀性和洞身各段涌水量的大小。(6)初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及对引水涵洞的影响,岩溶含水层的分布,地表水的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情况及其季节变化规律。(7)结合引水涵洞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对引水涵洞区的水资源进
5、行普查,并作出评价。1.2 调查工作评述1.2.1 调查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标准本次工程地质初勘工作遵照执行的标准是: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2.2 调查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本次调查工作量是在线路区1:10000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基础上,本次工程地质调查工作采用主要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测绘为基础同时收集利用相关的各种地质资料。1.2.3完成工作量本次引水涵洞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于2012年11月1日,我院组织技术人员开始进行地面调绘工作
6、,2012年11月3日结束全部野外工作,历时3天,完成了各项任务。外业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了内业资料整理及综合分析研究。1.2.4 调查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严格遵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完成的各项工作达到委托方提出的技术要求。工程地质测绘:1)1:10000引水涵洞轴线工程地质测绘:以实地测绘和调查访问为主,圈定和划分不同地层及岩土体界线;分析地层、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及其产状,测绘中特别注意了节理裂隙的统计调查及与引水涵洞的关系,加强了地下水露头点的调查观测。 2)实测岩土体、风化带界线,逐段填绘地质界线。2 引水涵洞区工程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7、概况引水涵洞进洞口位于长寿区东兴村烟坡取水口,有水泥公路直达,交通较方便。出洞口位于自来水厂,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2.2 气象、水文2.2.1气象引水涵洞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湿度大,冬冷夏热,降雨丰富,夏季多暴雨,据长寿气象站1961201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8.0,极端最低气温-3.7(1961年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1.4(1972年8月27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24.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4%,多年平均蒸发量802.4mm。2.1.2 水系引水涵洞区位于梁平向斜南东翼,受构造控制,区内冲沟较发育,平面
8、上多属树枝状水系。该引水涵洞出口段位于水厂的坡角平缓地带;进口段经小型冲沟汇集到地形低洼处形成水库,其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为水厂的水源。2.3地形地貌调查区为构造剥蚀溶蚀丘陵地貌,地形多呈圆包状,最高点为引水涵洞进口段,高程约227m;最低点位于引水涵洞出口点,高程约205m,相对高差达22m左右。2.4 地质构造引水涵洞位于梁平向斜南东翼,引水涵洞穿越地层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325330820,岩层倾向变化较小,倾角变化较大。区内构造较简单,未发现断层。引水涵洞轴线与岩层走向呈40的角度相交。据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钻孔揭露情况,引水涵洞区进口岩层产状:3308,出口:32520。裂隙较发
9、育,分别在引水涵洞进、出洞口段的节理调查统计表明:进洞口:2563,裂隙宽0.23cm,部分充填粘性土,延伸58m,间距为0.502.50m;28681,裂隙宽0.53cm,部分充填粘性土,延伸35m,间距为1.202.50m。出口:27675,张开,裂隙面粗糙,泥质充填,延伸一般23m,间距为2040cm,结构面结合差;20532,张开,裂隙面粗糙,泥质充填,延伸一般14m,间距为1050cm,结构面结合差。引水涵洞区洞身段岩层倾角大,裂隙产状变化也较大,裂面大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开状,宽330mm不等,部分泥质充填;延伸35m,间距15m。钻探揭露岩芯,多见分离现象,层间结合一般。2.5
10、区域稳定性及地震调查区位于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带,引水涵洞主要穿越的构造为梁平向斜南东翼,引水涵洞穿越地层为单斜构造,新构造运动相对较弱,表现为间歇性抬升,地震设防烈度6度,引水涵洞与构造线斜交,区域地质整体稳定性较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该区地震基本烈度相当于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其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定执行。2.6 地层岩性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结果表明:引水涵洞区内穿越地层及岩性由老至新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及第四系(Q)地层。现分述如下:(1)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涵洞 调查报告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