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7页).doc
《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黔教高发【2012】86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为重点,以
2、强化大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推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本科科研与实践教育体系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由学校统一组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式实施。项目实行学院、学校、省、国家四级立项制度。第三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遵循“立足兴趣、鼓励创新、培养能力、引导自主、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自由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公平立项,科学运作。第四条 项目注重过程,兼顾成果。注重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和体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业实践,注重培养大学生个性化发
3、展和综合素质,注重训练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五条 计划组织机构包括: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各学院(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第六条 贵州大学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院、科技处、人文社科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其职责是: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专家评审、检查、验收计划项目等相关工
4、作;负责与教育部、教育厅的联系与协调工作;负责协调全校的教学资源,为计划实施提供保障;负责监督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等。第七条 贵州大学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任担任,成员由各类学科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指导、咨询工作;负责对我校实施计划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在领导小组的协助下负责计划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及评优工作;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等。第八条 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组长由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本单位
5、相关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全面规划本单位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本单位的立项申报工作,审查本单位申报项目的可行性;负责制订本单位计划的实施细则;负责为参与计划项目的学生选派高质量的导师团队;负责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监督工作,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第九条 项目要求一、选题原则: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项目过大、过难、过深,要满足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努力能独立自主按时完成。二、选题来源:教师科研或学生自主确定。三、项目研究范围:项目以解决本学科、交叉学科、企业研发、自然界或人类生活中的某一问
6、题为出发点,以知识、技术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为主要目的。四、项目研究内容 :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根据学科知识基础和兴趣,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定创新性训练项目研究内容,并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并完成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新训练项目包括产品设计、发明制作、软件开发、社会调查等类别。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3创业实践
7、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五、项目成果形式: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调研报告、创业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等。六、项目研究周期:项目研究周期一般控制在13年。原则上要求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七、项目申报时间:项目原则上每年34月申报一次,每次申请由学校发出通知之日起开始受理。八、已获准立项资助的项目,不得重复同级申报立项。第十条 申报对象及要求 一、以我校全日制本科大二、大三学生为主体,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大一、大四学生为辅,作为项目参与者。二、申请者应品学兼优,
8、对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精神。三、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团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团队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并相互协作。四、每个学生只能申报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五、在研项目未结题者,其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同一级别的新项目。六、学校鼓励符合条件的本科生积极参与项目训练,提升、拓展自身创新能力。第十一条 指导教师及要求一、每个项目须配备1名指导教师(与企业联合指导时,可配备2名指导教师,其中学校和企业各1名)。指导教师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指派或项目研究团队自行聘请)。二、指导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 大学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训练 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