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共6页).doc
《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操作方法等实验因素进行规划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也就是科学素质、创新精神的形成过程,同时它也是中学生将来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学生实验设计的原则。 1、 实验的可行
2、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拟定好实验方案后,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容易获取,不易获取的的器材就应避免实验设计。试验中物理量是否可测 ,实验现象是否可观察。只有设计研究和分析的实验项目都能够容易测量,设计才有实际意义。 2、实验的简化性原则。 一个好的设计实验,以简单易行为首选。从器材到步骤,尽量选取费力少、效果明显的实验器具和操作流程。 3、实验的可操作性原则。 器材的选取、实验的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实际实验时,容易操作且操作程序简单为最佳。 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是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来
3、构思设计解决新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有如下要求: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双基是实验基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日常教学和活动中渗透设计思维,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物理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才能为进行实验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
4、通过对一些常规实验进行不同类型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课本介绍这个仪器目的就为后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做功与速度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等三个实验中速度的测定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测定做准备。讲完这一仪器教师可补充提问,用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速度能否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能研究的话器材、实验条件方面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呢?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对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加以改进,逐步在设计中体现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测定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设计,学生肯定想到根据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测定,但如何用测力计
5、测出动摩擦力来教师可引导如何拉动物块?是否必须匀速拉动才得到动摩擦力?能否用轻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一端连着物块放在木板上,这样只要拉动木板就得到摩擦力了与如何拉动还有关系否?还能否用动能定理或牛顿第二定律来求呢?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物理也就变得有兴趣了。这样各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首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互相指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最终拿出最合理的方案进行试验。 3、强化实验设计训练,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性试题,一般是根据课本中已出现的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所使用的基本器材以及实验中学过的有关方法,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按照实验的设计方案及要求,完成实验有关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学生 物理 实验设计 能力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