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pptx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pptx(1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组成一、组成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淋巴循环淋巴循环 淋巴淋巴 组织液循环组织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二、作用二、作用 免疫成分、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组织免疫成分、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组织 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体液不停的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体液不停的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向流动,周而复始
2、,称为血液循环。液循环。 三、血液的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三、血液的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一)大循环:心脏与全身(除肺泡毛细血管)所有器官(一)大循环:心脏与全身(除肺泡毛细血管)所有器官 的血循环的血循环(二)小循环:心脏与肺之间的血循环。(二)小循环:心脏与肺之间的血循环。(三)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循环(三)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循环四、心血管器官的组织结构四、心血管器官的组织结构(一)一般组织结构:分三层(一)一般组织结构:分三层 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或内弹性膜)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或内弹性膜) 中膜:由平滑肌或
3、心肌构成中膜:由平滑肌或心肌构成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二)心脏和血管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二)心脏和血管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1.1.心壁心壁 心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心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心肌膜:包括心肌和结缔组织支架心肌膜:包括心肌和结缔组织支架 心外膜:属浆膜心外膜:属浆膜心壁心壁心内膜心内膜包括内皮、内皮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下层和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心肌膜心肌膜包括心肌和结缔包括心肌和结缔组织支架组织支架心外膜心外膜属浆膜属浆膜2 2 动脉动脉内膜内膜包括内皮、内包括内皮
4、、内皮下层和内弹皮下层和内弹性膜性膜中膜中膜由平滑肌构成由平滑肌构成外膜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织构成3 3 静脉静脉与动脉基本相同,但与动脉基本相同,但(1 1)管壁薄,管腔)管壁薄,管腔大,数量多,体循环大,数量多,体循环静脉分浅、深二组,静脉分浅、深二组,浅静脉位于皮下,深浅静脉位于皮下,深静脉行于深部,与相静脉行于深部,与相应的动脉伴行。(应的动脉伴行。(2 2)平滑肌细胞和弹性成平滑肌细胞和弹性成分较少,结缔组织相分较少,结缔组织相对较多。(对较多。(3 3)具有)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瓣大动脉的结构图大动脉的结构图4.4.毛细血管:一层内皮细胞,细胞下
5、面附于基膜上毛细血管:一层内皮细胞,细胞下面附于基膜上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5.5.淋巴管:与静脉相似,但(淋巴管:与静脉相似,但(1 1)在行程过程中有淋巴)在行程过程中有淋巴 结介入;(结介入;(2 2)腔大壁薄、瓣膜多。)腔大壁薄、瓣膜多。6.6.毛细淋巴管: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内皮细胞间隙毛细淋巴管: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内皮细胞间隙 大,基膜薄或不存在。大,基膜薄或不存在。连续毛细血管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五五 心脏心脏(一)心脏的形态位置(一)心脏的形态位置 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间的心脏被心包包裹,位于胸腔两肺
6、间的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纵隔内。心脏似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尖向左前下方,底向右后上方,近心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底处有环行的冠状沟。心外形分为心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底、心尖、胸肋面和隔面。(二)心脏的结构(二)心脏的结构1.1.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心脏的分腔、各腔的通路及构造 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心脏分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2.2.心脏的传导系心脏的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及其终支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
7、束及左右束支及其终支(四)心脏的血管(四)心脏的血管 1. 1.动脉:右冠状动脉(动脉:右冠状动脉(1/31/3)、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2/32/3)分)分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和旋支。2.2.静脉: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心静脉: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心最小静脉最小静脉3 3条途径回右心房。条途径回右心房。(五)心包:(五)心包:包裹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是浆膜层(壁层和包裹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是浆膜层(壁层和脏层)脏层)浆膜浆膜 (serosa )浆膜为衬在)浆膜为衬在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器官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器官表面的薄膜,贴于体腔壁表表面的薄膜,贴于体腔壁表面的
8、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面的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从腔壁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器官表面,称为浆膜脏层。器官表面,称为浆膜脏层。浆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间隙浆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间隙叫做浆膜腔,腔内有浆膜分叫做浆膜腔,腔内有浆膜分泌的少许浆液,起润滑作用泌的少许浆液,起润滑作用。 浆膜的组成成分为间皮和浆膜的组成成分为间皮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 二、动脉:二、动脉:(一)肺动脉(一)肺动脉(二)主动脉(二)主动脉1. 1. 升主动脉升主动脉 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左心室至第二胸肋关节2. 2.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升主动脉开始弯向右后方至第4 4胸椎体胸椎体 (1 1
9、)头臂干:)头臂干: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至右胸锁关节,分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 2)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 (3 3)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肱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挠动脉和尺动脉 3. 3. 胸主动脉胸主动脉 壁支:壁支:9 9对肋间动脉对肋间动脉 脏支:食管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脏支:食管动脉和支气管动脉4. 4. 腹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降主动脉, ,以膈为界)以膈为界) (1 1)壁支:)壁支:4 4对腰动脉对腰动脉(2 2)脏支:成对的有肾动脉、肾上腺动脉和精索内动脉;不
10、成)脏支:成对的有肾动脉、肾上腺动脉和精索内动脉;不成 对的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对的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3 3)髂总动脉)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髂外动脉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腘动脉胫胫 前、后动脉前、后动脉(降主动脉(降主动脉,以膈为界)以膈为界)三、静脉三、静脉(一)肺静脉(一)肺静脉(二)体循环静脉(二)体循环静脉1.1.上腔静脉系统上腔静脉系统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静脉、上肢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上肢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半奇静脉。2.2.下腔静脉系统下腔静脉系统 髂内、
11、外静脉和门静脉构成髂内、外静脉和门静脉构成 门静脉:是两端都连有毛细血门静脉:是两端都连有毛细血管的静脉干。门静脉由肠系膜下静管的静脉干。门静脉由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门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门静脉内没有瓣膜,因此当门静脉高静脉内没有瓣膜,因此当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则可经属支逆流。压时,血液则可经属支逆流。 脾脾肿大、胃肠淤血、痔肿大、胃肠淤血、痔四、淋巴系统四、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管道 一、淋巴毛细管一、淋巴毛细管 二、淋巴管二、淋巴管 三、淋巴干:三、淋巴干:9 9 条条 四、淋巴导管四、淋巴导管 1. 1.胸
12、导管胸导管 2. 2.右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器官 脾、淋巴结、胸腺脾、淋巴结、胸腺淋巴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组织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和异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如蛋白质细胞和异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瓣膜作用,只进不出)。皮细胞的瓣膜作用,只进不出)。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结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织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支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门部为髓质区。皮质
13、区有淋巴小结、弥散门部为髓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髓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髓质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质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简称髓窦)。淋巴窦(简称髓窦)。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应。全身共汇集成全身共汇集成9 9条淋巴干: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左、右颈干。、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左、右右锁骨下锁骨下干。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
14、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左、右、右支气管纵隔干。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条肠干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管汇合成左、右腰干左、右腰干。 全身全身9 9条淋巴干最后合成条淋巴干最后合成2 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乳糜池乳糜池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与第之间,与第911肋相对肋相对,其长轴与第,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肋一致,脾属于网状皮系
15、统,是人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地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血、免疫、造血和贮血滤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用。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生理特性Bio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yocardium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excitability)自律性自律性(aut
16、orhythmicity)传导性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收缩性(contractivity)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细胞的类型 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及功能根据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及功能上的区别,粗略分为两类:上的区别,粗略分为两类:1 1、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无自律性、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无自律性2 2、自律细胞: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但、自律细胞: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但收缩功能基本丧失收缩功能基本丧失心肌细胞收缩模式心肌细胞收缩模式图图窦房结窦房结:P P细胞及过渡细胞细胞及过渡细胞房室结房室结:房结区房结区,结区结区,结希区结希区房室束房室束左束支左束支右束支右束支
17、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和分布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和分布一、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一、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约-90mV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与骨骼肌细胞明显不同 主要分为5个时相:Action potentialAction potentialNa+Na+内流内流K+K+外流外流K+K+外流外流Ca+Ca+内流内流K+K+外流正反馈外流正反馈Na+-K+ pumpCa+ pumpNa+-Ca+ pump( (二二)
18、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细胞膜两側的离子浓度梯度为驱动力,细胞细胞膜两側的离子浓度梯度为驱动力,细胞膜相应离子通道开放为前提,进行跨膜转运。膜相应离子通道开放为前提,进行跨膜转运。 外向电流外向电流( (outward current)outward current) 内向电流内向电流( (inward current)inward current) 离子泵及离子交换离子泵及离子交换自动去极化自动去极化逐渐增强的逐渐增强的净内向电流净内向电流i iNaNai iCaCai iNaNai iK Ki iK K0 0期期:1-2:1-2msms1 1期期:10
19、:10msms2 2期期:100-150:100-150msms3 3期期:100-150:100-150msms4 4期期普肯耶细胞跨膜普肯耶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电位形成机制目前认为目前认为4期有一种期有一种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强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的内向电流(If),),主要是主要是Na+内流,从内流,从而导致自动除极。另而导致自动除极。另外,外,4期内导致膜复期内导致膜复极化的外向极化的外向K+电流电流(Ik)逐渐减弱,亦)逐渐减弱,亦有助于膜去极化。有助于膜去极化。快反应自律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跨膜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电位形成机制(1)进行性衰减的)进行性衰减的K+
20、外流是窦房外流是窦房结细胞结细胞4期除极的重要离子基础之期除极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一;(2)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If(主要是主要是Na+内流。但它不同于心室内流。但它不同于心室肌肌0期除极的期除极的Na+内流。此钠流可内流。此钠流可被铯所阻断);被铯所阻断);(3)T型钙通道被激活,型钙通道被激活,Ca2+内内流。在自动除极过程的后半期,窦流。在自动除极过程的后半期,窦房结细胞上的房结细胞上的T型钙通道被激活,型钙通道被激活,Ca2+内流使膜电位进一步减小,内流使膜电位进一步减小,当除极达当除极达-40mV时,激活时,激活L型钙通型钙通道,引起下一个自律性动作电位。道
21、,引起下一个自律性动作电位。慢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0期除极慢期除极慢(7ms);*AP幅值小幅值小(70mV)*复极简单复极简单(无无1.2期期)*4期有自动除极期有自动除极.0-20-40-60304普肯耶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普肯耶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I ICa-TCa-T0期期:Ca2+内流内流(ICa-L)3期期:K+外流外流(IK)I IK K激活激活(1)渐减的渐减的K+外流外流;I If f(2)渐强的渐强的If(Na+内流内流)(3)Ca2+内流内流(ICa-T)(4)背景内向背景内向(Na+)电流电流I IK K失
22、活失活( (三三)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3.3.钠通道的状态钠通道的状态: : 细胞膜上大部分钠通道处于备用状态细胞膜上大部分钠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是是 该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该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2.TP水平水平:反比反比;1.RP水平水平: 与与RP绝对值反比绝对值反比钠通道的状态钠通道的状态: :(1)(1)激活状态激活状态: :开放开放; ;(2)(2)失活状态失活状态: :关闭并不能被再次激活关闭并不能被再次激活; ;(3)(3)备用状态备用状态: :关闭但可被激活关闭但可被激活. . * *复活过程:随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已复活过程:随膜内电位的负值
23、增大,已 恢复活性的钠通道数增多。恢复活性的钠通道数增多。 * *钠通道三种状态的转换是电压依从性和钠通道三种状态的转换是电压依从性和 时间依从性的时间依从性的. .(四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可引起局部兴奋的时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可引起局部兴奋的时期(2)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3)超常期超常期 (supranorm
24、al period,SNP)(1)ERP: 兴奋性丧失或极低兴奋性丧失或极低, 无论多强的刺无论多强的刺 激都不能引起心肌兴奋激都不能引起心肌兴奋. 相当于从相当于从0期去极化至复极化期去极化至复极化-60mV;(2) RRP: 兴奋性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兴奋性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相当于从复极化相当于从复极化-60mV至至-80mV;(3) SNP: 兴奋性略高于正常。兴奋性略高于正常。 相当于从复极化相当于从复极化-80mV至至-90mV(RP). 2.心肌兴奋性特点及其与收缩的关系心肌兴奋性特点及其与收缩的关系 *特点:有效不应期很长特点:有效不应期很长(数百毫秒数百毫秒), 相当于整个收缩期
25、加舒张早期。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意义意义:(1)(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不发生不发生(完全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 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而能保持而能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以实现心脏以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的泵血功能。(2)导致期前收缩后发生代偿间隙导致期前收缩后发生代偿间隙钙通道的种类:钙通道的种类:L型:型:Ica-L(long lasting)为为0期和平台期的慢通期和平台期的慢通道,阈电位道,阈电位-30 -40mV,儿茶酚胺可影响。儿茶酚胺可影响。T型:型:Ica-T(transient) 的阈电位的阈电位-50 -60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循环系统 结构 功能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