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1)重点(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1)重点(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1)重点(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1)一、环境成本的涵义长期以来,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被排除在经济学的视野之外,更谈不上专门考察环境要素的成本。大气、水的纳污能力(Assimilative Capacity)、景观功能等环境资源,因其具有功能上的无形性、占有和利用方式上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耗上的间接性,被排除在资产范围之外,其成本也无从估算。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成本核算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但目前理论界关于环境成本的内涵,观点莫衷一是。从国内外文献资料看,讨论环境成本时往往有其特定的立足点,对环境成本很难给予一致的定义。联合国统计署(UNSD)1993年发布的环境与经
2、济综合核算体系中所采用的环境成本概念包括两个部分:(1)自然资源数量消耗和质量减退而造成的自然资源价值的减少;(2)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支出,即为防止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为改善环境、恢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美国环境总署认为环境成本包括:(1)传统成本,如资本设备、材料、人工、物料、设施、结构、清理价值。(2)潜在的隐藏成本,包括管制性环境成本,如通告书、报告、监测、测试、研究、建模、修复、簿记、计划、培训、检查、行文、标签、准备、防护性设备、医疗检查、环境保险、财务担保、污染控制、泄漏反馈、暴雨管理、废物管理、税费等;前期成本,如厂址补偿费、厂址准备、研发、工程设计与
3、采购、安装费;后期成本,如关闭遣散费、存货处置费用、关闭后的看管费用、厂址调查费用;自愿性环境成本,如社区关系、贫困救济、监控、测试、培训、审计、确保供应商质量、报告(年度环境报告)、保险、计划、可行性研究、修复、回收、环境研究、研发、栖息地和湿地保护、土地规划、其他环境项目、对环境组织或研究者的财务支持。(3)或有成本,包括未来遵循成本、罚款、对未来法令的反应、修复、财产损害、个人伤害赔偿、法律费用、自然资源损害、经济损失损害。(4)形象与关系成本,包括公司形象、与客户关系、与投资者关系、与保险公司关系、与专家关系、与工人关系、与供应商关系、与信贷人关系、与所在社区关系、与管制者关系等。经济
4、学家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四种:(1)因企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影响而引致的成本,这些成本在法律上并不要求企业负责;(2)企业因环境管制而导致的财务负担;(3)环境业绩的成本;(4)所有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成本。另外,Miller and Blair从环境投入产出分析角度将环境成本分为三类:(1)环境使用成本。即经济活动当事人为正常使用稀缺性环境资源而支付的费用。(2)环境损害成本。环境使用成本最终是用以补偿环境资源的正常损耗,如开发替代资源,勘察、发现新资源,促进自然力的恢复,从而保证环境资本的非减性和环境服务的可持续性。从理论上说,只要按照机会成本原则确定并征收使用者成本,就能避免人为的环境损
5、害。然而,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不能实现。这是因为一方面环境资源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环境物品的价格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反映资源稀缺性的信号,结果使环境资源遭到掠夺性开采。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信息不完全,使其制定的排污收费标准偏离(大多数是低于)真实的社会成本,导致全社会的污染排放量超出既定的纳污能力。当环境使用成本不能得到充分补偿时,其直接后果是环境品质遭到损害,而由此造成的损失不仅包括环境价值损失(环境资源数量耗竭与质量降级),而且还会使生产活动乃至人体健康蒙受损失。所有这一切损失构成了环境损害成本。(3)环境保护成本。当环境损害发生后,人类为恢复环境经济的良性互动,还需要额外付出努力和投入,
6、由此便产生了环境治理成本。在“压力状态反应”的行为模式中,人类为预防和避免事后的环境损害,往往在经济活动之初就采取预防措施,这种事前的预防成本与事后的治理成本共同,构成了环境保护成本。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将环境成本定义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二、实施环境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一)环境成本核算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
7、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中国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建立和实施环境会计是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环境会计核心内容的环境成本核算也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部分。(二)环境成本核算是正确计算绿色GDP的需要。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最初是在国民收入统计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单一的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投入产出核算,GDP计算的统计过程中没有将自然资源
8、成本和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计算进去,不能有效地体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各项经济增长指标也不能如实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会虚增国家财富,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诱使人们追求产值、攀比速度,而不顾资源的耗减、降级和环境的恶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传统GDP为主要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有误的指挥棒”。如通过滥用资源、污染水体、砍伐森林、侵蚀土壤和灭绝生物等方式带来的GDP增长显然不合理,必须从GDP中扣除相关的资源环境损失。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有必要对传统的GD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绿色GDP”的计算和核算,需要以微观企业的环境
9、成本核算为基础。(三)环境成本核算是正确计算企业成本的需要。就企业成本来讲,传统会计只计算制造成本,而对难以计价的自然资源忽略不计,造成企业无偿占用和污染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私利”,虚增自身利润。环境会计通过建立环境成本核算模式核算企业的自然资源成本,在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环境成本,能够较准确地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能耗,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四)环境成本核算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改变、废弃物处理、产品安全与卫生等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决策,整个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环境 成本核算 模式 构建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