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内容思维导图格式完美版me(共8页).doc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内容思维导图格式完美版me(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内容思维导图格式完美版me(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势或框架 组织理论(广义),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 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理论 组织设计理论(狭义),以组织结构为核心,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设计: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 基本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古典(行政,刚性,马克思、亨利)、近代(行为,人)、现代(权变) 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范);动态:人、设计、各种问题: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培训,但静仍占主导。静动 现代是动 基本原则 厄威克:目标、相符、
2、职责、组织阶层、管理幅度、专业化、协调、明确性设计 我国:任务与目标、分工与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多维立体(强调结果):1、按产品分事业部(产品利润中心),2、按职能分参谋机构(成本中心),3、按地区分管理机构(地区利润中心); 新型模式 模拟分权(强调过程):将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核算,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分公司与总公司; 子公司与母公司; 企业集团(依托型、独立型、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非常设机构)。 程序 分析影响因素(环境、规模、战略目标、信息沟通);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选择合
3、适的部门结构;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 部门结构模式的选择 (强调过程):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任务小组),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组织结构 (传统) (强调结果):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既强调结果,也强调过程); (以关系为中心):超事业部制、多维立体。设计与变革 (钱德勒)组织结构服从战略。对组织结构做调整:增大数量、扩大地区、纵向整合、多种经营。 诊断: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关系分析。图1-7 征兆(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 变革 程序 依据 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
4、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图1-6 方式(改良式、爆破式、计划式) 结构的整合 新建企业 依标准对部门、层次、岗位和职位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重复和冲突。 实施 (计划式) 现有企业 表现:各部门常有冲突、过多委员会、高层成裁判和调解者、结构本身失去协调机能。 过程(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 推除阻力(让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与计划;组织与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力)注意事项(仔细研究、充分酝酿,试点,配套工作)内容 狭义(静态):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条件、比率、时间为指标)。(五年以上)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广
5、义(动态):上述三种;培训开发计划;薪酬激励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劳动组织、员工援助、劳动卫生、安全生产)。 作用 满足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人力资源规划的 环境 外部环境(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行业的特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程序 原则 确保需求、与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信息;2、了解企业现状;3、供求预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制定供求平衡计划(落脚点、归宿);5、评价与修正。
6、(P27图1-8) 人员计划的编制:需求、供给、培训、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政策调整、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内涵 估算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结合。(核心、前提) 内容1、需求预测(总量预测);2、存量与增量预测(现有量与将来增加的量);3、结构预测;4、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作用 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1、对组织(需求,竞争力);2、对人力资源管理(依据、积极性) 局限1、环境的不确定性;2、企业内部的抵制;3、预测的代价高昂;4、知识水平的限制。人力资源预测程序里的第三点需求预测 一般影响因素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企业总
7、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出勤率),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程序1准备(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迈克尔波特:新加入、策略、替代品、顾客群、供应商);2、预测;3、编制计划(平衡式P37) 方法 定性方法:经验,描述,德尔菲法(提出目标、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问题、考虑专家意见修改预测结果、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进行最后预测)。 定量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通过因果关系预测未来),经济计量模型法,
8、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总量预测 影响企业人员需求量参数专业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能源消耗情况、定额工时、作业率、废品率生产技术水平、新项目投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研究成果获奖、科技成果转让企业管理幅度、企业信息化程度、信息传送速度、决策速度、企业其他各类人员的数量核心部分 类型 内部供给因素: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供给预测 外部供给 因素:
9、地域性因素,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渠道:大中专院校、军人、失业人员、其他 步骤:1、现状;2、将来;3、数据;4、汇总数据,内部预测;5、分析因素,外部预测;6、内外结合总监经理主管员工离职率总监0.80.20.2经理0.10.80.050.05主管0.050.60.050.3员工0.050.10.70.15 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 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 供给量=现有量+流入量-流出量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流入量=现有量*(1+降职+招聘) 流出量=现有量*(1+晋升+辞职) 马乐可夫模型: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的规律,推测组织未来
10、的人员供给情况。 例: 供不应求:1、富裕-空缺;2、高技术:培训、晋升、招聘;3、延长工时;4、提高技术构成;供求平衡 5、非全日制临时工;6、全日制临时工供大于求:1、辞退;2、合并、关闭臃肿机构;3、提前退休、内退;4、提高素质;5、培训;6、减少工作时间、降薪;7、多员工分担以前一个or少数人的工作,按任务发工资。 个体差异原理:测评的对象是人的素质,素质是有差异的(差异客观存在、不为人意志转移,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基本原理 工作差异原理: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体现在:工作任务和内容差异,工作权责差异,即决策权力和决策影响力不同。 人岗匹配原理:按照人适其事、
11、事宜其人的原则,包括的匹配有: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员工与员工、岗位与岗位。 选拔性测评(选拔优秀员工),特点:区分功能(不同素质、不同水平);标准刚性强(使人不含糊不解);过程客观性(数量化、规范化);指标灵活(以客观、便于操作与相关性为前提);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测评类型 开发性测评(开发员工素质),特点:摸清情况(了解优势与不足);针对结果提出开发建议。 诊断性测评(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特点:内容十分精细或广泛;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 考核性测评(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特点:概括性;结果要有高的信度和效度。 客观与主观相结合体现在:测评
12、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法选择、评判与解释结果、是一个有机的结合过程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经验判断与观察;行为的性质;性质特点;不深入;模糊印象。定量:量化; 行为的数量; 忽视质量特征; 表面、形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测评原则 静态: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 便于横向比较; 可以看清被测评者之间的相互差异;是否达到某种标准;忽视了原有基础与今后的发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趋向。(心理测验、问卷、考试等) 素质与绩效相结合一、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动态:对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测评; 从前后变化的情况而不是当前达到的标准进行测评;了解其素质的实际水平; 不便于相互比较。(评价中心、面试、观察评定等) 素质(
13、德、能、识、体);绩效(业绩实效);互为表里,素质是条件保证,绩效是事实证明,素质中预测绩效,绩效验证素质。分项与综合相结合分项:分解为一个个项目分别独立地进行测评,将结果简单相加;综合:综合素质的各方面进行整体系统的测评。 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一次量化:直接(违纪次数、身高、体重);对象有明显数量关系;具有实质意义,也称实质量化。 二次量化:间接(先用文字描述,再用数字表示);没有明显数量关系;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的素质特征,形式理化。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类别量化:将对象划分到几个类别中,然后赋予不同的数字(“分数”只起符号作用,无大小之分)。 量化方法 (二次量化) 模糊量化:把对象划分到
14、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隶属程度分别赋值。 顺序、等距与比例量化 顺序量化: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赋予相应的顺序数值; (二次量化) 等距量化:顺序关系,对象间的差异相等;比例量化:顺序与等距关系,倍数关系。 当量量化中介变量,不同类别或并不同持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特点:近似的等值技术、主观量化形式、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 标准即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 (从揭示的内涵看)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 (从标准表示的形式看)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与方向指示式。(从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分)测定式与评定式。 要素 标度即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有量
15、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等。 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 横向结构要素分解,列出相应的项目,注重测评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和独立性。包括: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环境要标准体系 构成 素(工作性质、工作背景);工作绩效要素(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等)。 纵向结构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与规定,按层次细分,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测评内容(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测评目标(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 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飞行员);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公务员) FRC品德测评
16、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报告的方式即可以是个别的谈话,也可以是集体的问卷。 品德测评法 问卷法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包括:卡特尔16因素(16PF)、艾森克(EPQ)、明尼苏达多(MMPI)等个性问卷。测评方法 投射技术隐蔽真正的测评目、间接测评技术,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作为诱导被试者内心思想情感的一个手段。特点:测评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 知识测评法美国布卢姆“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 我国把它分为:记忆、理解、应用。 能力测评包括:一般能力测评(智力测验:个别/团体);特殊能力测评(文书能力测
17、评、操作能力测评、机械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主要针对高层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学习能力测评(心理测验、面试、情境测验等)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准备阶段:收集必要的资料; 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测评方案的制定(被测评对象、指标体系、参照标准、测评员工的选择、测评方法的选择)。 实施阶段 测评前的动员;具体实施 (核心) 测评时间(上午9点左右)和环境的选择;案例P94-99测评操作程序(测评报告、实际测评、回收测评数据) 测评结果调整 引起结果误差的原因:指标体系和标准不明确、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常用的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级 人力资源 管理 考试 教材内容 思维 格式 完美 me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