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ppt课件-糖代谢.ppt
《生物化学ppt课件-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ppt课件-糖代谢.ppt(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4章章 糖代谢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陈耕夫副教授陈耕夫副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概述一、概述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三、糖的有氧分解三、糖的有氧分解四、磷酸戊糖途径四、磷酸戊糖途径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六、糖异生六、糖异生七、血糖及其调节七、血糖及其调节一、概述一、概述(一)糖的概念(一)糖的概念 糖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大多即碳水化合物,大多数可以用数可以用Cx(H2O)y标示其分子式。标示其分子式。 其化学本质为其化学本质为多羟
2、基醛多羟基醛或或多羟基酮多羟基酮类及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其衍生物或多聚物。一、概述一、概述(二)糖的分类(二)糖的分类l 单糖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l 寡糖寡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如蔗糖、麦芽糖等合的糖苷键相连,如蔗糖、麦芽糖等l 多糖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维素等。l 结合糖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又分为: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又分为u糖脂糖脂: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3、糖与脂类的结合物。u糖蛋白糖蛋白: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表现为蛋白质的理化性: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表现为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质。u蛋白聚糖蛋白聚糖:糖与蛋白质结合物,表现为多糖的理化性质。:糖与蛋白质结合物,表现为多糖的理化性质。单糖单糖OHOHHHOHHOHOOHOOHHHHOHOHHOHHCH2OH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已醛糖)果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已酮糖)OHOHOHOHHHOHHOHOOHOHHOH2CHHOHHCH2OH寡糖寡糖麦芽糖麦芽糖 (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蔗蔗 糖糖 (sucrose):葡萄糖:葡萄糖 果糖果糖乳乳
4、糖糖 (lactose):葡萄糖:葡萄糖 半乳糖半乳糖多糖多糖l淀粉淀粉是是植物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淀粉颗粒颗粒a a-1,4-糖苷键糖苷键多糖多糖l糖原糖原是是动物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糖原的结构特点:糖原的结构特点:1. 葡萄糖单元以葡萄糖单元以a a-1,4-糖苷键糖苷键形成长链。形成长链。2. 约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a a-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加,溶解度增加。3. 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
5、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于其被酶分解。多糖多糖l纤维素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作为植物的骨架。-1,4-糖苷键糖苷键结合糖结合糖糖脂糖脂 糖类与脂类结合糖类与脂类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形成的复合物。结合糖结合糖糖蛋白糖蛋白 如血型的抗原性来源于糖蛋白多糖链,如血型的抗原性来源于糖蛋白多糖链,糖链末端单糖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血型。糖链末端单糖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血型。 GalGNAcGalGalNAcSer(Thr) GalGNAcFuc GalGNAc FucO型 GalB型GalNAcA型 GalB型GalNAcA型Gal GNAc ( 13)( 12)【Gal半乳糖半乳糖; GalNAc乙酰
6、半乳糖胺乙酰半乳糖胺; Fuc岩藻糖岩藻糖; GNAc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结合糖结合糖蛋白聚糖蛋白聚糖 由一条或多条糖基侧链和一个核心蛋白以共价键相连形由一条或多条糖基侧链和一个核心蛋白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复合糖。在复合糖中糖的含量远高于蛋白质(糖的含量成的复合糖。在复合糖中糖的含量远高于蛋白质(糖的含量可超过可超过95%),故蛋白聚糖主要表现为多糖的理化性质。),故蛋白聚糖主要表现为多糖的理化性质。透明质酸透明质酸硫酸角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连接蛋白连接蛋白蛋白聚糖核心蛋白蛋白聚糖核心蛋白一、概述一、概述(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l 糖在
7、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碳源和能源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碳源和能源 l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核苷等物质的原料。l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一、概述一、概述(四)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进行(四)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小肠进行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糖原以及麦芽糖
8、、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其中以淀粉淀粉为主。为主。 消化部位消化部位: 主要在主要在小肠小肠,少量在口腔。,少量在口腔。淀粉消化的基本过程淀粉消化的基本过程 人体不能消化食物中所含有的大量纤维素,但人体不能消化食物中所含有的大量纤维素,但纤维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成分。纤维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成分。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 +麦芽三糖麦芽三糖 (40%40%) (25%25%)-临界糊精临界糊精+ +异麦芽糖异麦芽糖 (30%30%) (5%5%)葡萄糖葡萄糖 唾液中的唾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 -临界糊精酶临界糊精酶 肠粘膜上皮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细胞刷状缘
9、口腔口腔 肠腔肠腔 胰液中的胰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一、概述一、概述(五)葡萄糖的吸收和转移(五)葡萄糖的吸收和转移u 葡萄糖的吸收葡萄糖的吸收 葡萄糖吸收部位为葡萄糖吸收部位为小肠上段小肠上段,以,以单糖单糖形式吸收。形式吸收。葡萄糖吸收是一个依赖特定载体转运的、间接葡萄糖吸收是一个依赖特定载体转运的、间接耗能耗能的主动吸收的主动吸收。u 葡萄糖的转移葡萄糖的转移 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后,主要依赖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后,主要依赖葡萄糖转运葡萄糖转运体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作用进入细胞。的作用进入细胞。一、概述一、概述(六)葡萄糖的代谢概况(六)葡萄糖的代谢概况葡
10、萄糖葡萄糖酵解酵解途径途径丙丙酮酮酸酸无无氧氧 乳酸乳酸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 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糖原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磷酸戊磷酸戊糖途径糖途径 核糖核糖+ +NADPH+H+淀粉淀粉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有氧有氧H2O及及CO2ATP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概述一、概述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三、糖的有氧分解三、糖的有氧分解四、磷酸戊糖途径四、磷酸戊糖途径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六、糖异生六、糖异生七、血糖及其调节七、血糖及其调节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一)定义(一)定义 在机体在
11、机体缺氧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乳酸的过程的过程称为称为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亦称),亦称糖的无氧糖的无氧氧化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无氧分解的基本过程(二)糖无氧分解的基本过程l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pyruvate),称,称之为糖酵解途径之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l 第二阶段:第二阶
12、段: 由丙酮酸转变成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乳酸。1. 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ATP ADPMg2+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Glu G-6-P F-6-P F-1,6-2P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 O CH2HO H HOOHH OH H OH H H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13、, G-6-P)P P O CH2OH HOOHH OH H OH H H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 4种己糖激酶同工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酶,分别称为至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是型,称为型,称为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lucokinase) )。 它的特点是:它的特点是: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受激素调控。 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己糖激酶的同工酶己糖激酶的同工酶2.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磷
14、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己糖异构酶己糖异构酶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P P O CH2OH HOOHH OH H OH H H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3. 6-磷酸果糖转变为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 ATP ADP Mg2+
15、6-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l6-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6-phosphfructokinase-1)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1,6-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1, 6-fructose-biphosphate, F-1,6-2P)CH2OHOCCCCCH2OOHOHOHHHP P
16、P P1,6-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 4. 磷酸己糖裂解成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分子磷酸丙糖 醛缩酶醛缩酶(aldol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CH2OHCOCH2POCH2P PO5.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
17、糖的同分异构化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CH2OHCOCH2POCH2P PO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Pi、N
18、AD+ NADH+H+ 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1,3-二磷酸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酸 O=CCOHCH2POP POP POADP ATP 磷酸
19、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 (phosphoglycera(phosphoglyceratete kinase) kinase)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生成高能键,使ADPADP磷酸化生成磷酸化生成ATPATP的过程,的过程,称为称为底物水平磷酸
20、化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phosphorylation) ) 。1,3-二磷酸二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O=CCOHCH2POP POP PO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COOHCOHCH2POP PO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
2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phosphoglycerate mutase)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OHCH2POP PO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CH2POP POOHOH9.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烯醇化酶(enolase(enolase)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
22、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COOHCCH2POP POOHOH+ H2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COOHCCH2P POADP ATP K+ Mg2+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pyruvate(pyruvate kinase) kin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
23、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OHCCH2P PO丙酮酸丙酮酸COOHC=OCH3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成乳酸反应中的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来自于上述第6 6步反步反应中的应中的 3-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丙酮酸丙酮酸 乳酸乳酸 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NADH + H+
24、NAD+ COOHCHOHCH3COOHC=OCH3E1: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NAD+ 乳乳 酸酸 糖酵解的代谢途径糖酵解的代谢途径GluG-6-PF-6-PF-1, 6-2PATP ADP 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NAD+ NADH+H+ ADP ATP ADP 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2E1E3NADH+H+ 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三)糖
25、无氧分解过程总结(三)糖无氧分解过程总结(1)反应部位:)反应部位:胞浆胞浆;(2)糖酵解是一个)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不需氧的产能过程;过程;(3)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催)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催化不可逆反应的三个关键酶是化不可逆反应的三个关键酶是己糖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三)糖无氧分解过程总结(三)糖无氧分解过程总结(4)产能的方式和数量)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净生成ATP数量:从数量:从G开始开始 22-2= 2ATP 从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ppt 课件 代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