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设计说明(共6页).doc
《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设计说明(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设计说明(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土地平整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3、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007)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二、主要工程设计1、旱地坡改梯:旱地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剥离表土、清基、砌筑田坎、回填平整、表土复位等工序。旱地坡改梯流程(1)梯地定线a、根据梯地规划确定为梯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上到下划一中轴线。b、根据梯地断面设计的地块表面斜坡线,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地的斜坡中线基点。c
2、、从各台梯地斜坡中线基点出发,用水准仪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地的施工清基线。d、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2)清基以各台梯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区。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5cm,暂时堆在下方,施工中与整个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将清基区的基础清理稳固得基岩或底土层,并清除石砾等杂物(如有洞穴及时填塞),整平,夯实。(3)修筑石坎块石之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石坎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4)保留表土表土逐台下翻法。适用于坡度较陡,地块表面较
3、窄(10m以下)的梯地。步骤如下:整个坡面梯地逐台从下向上改造,先将最下面一台地块表面修平,不保留表土。当第一台梯地回填平整后,将第二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一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地地块的表土取起,翻移到第二台地块表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5)修平田面将地块表面分成下挖上填和上挖下填(即挖高填低)两部分;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地坎下方取土,填到地坎上方。其余地块表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地块表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这样可提高工效,节省劳工。地块表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用水准仪检查是否达到水平(
4、或按设计要求的纵向比降)。要求误差不超过1%。2、其他草地开发:其他草地是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其他草地的整理,可以提高对土地利用的价值,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其他草地整理的工作程序是先清除杂草,根据其他草地整理区域中的不同坡度地段设计与改坡度对应的田面宽度。其他草地坡改梯施工包括定线、剥离表土、爆破松土、清基、砌筑田坎、回填平整、表土复位等工序。具体流程见旱地坡改梯流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规范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3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
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WL/T41999;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二、设计标准1、工程级别按照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2 工程等级划分),本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按等5级建筑物设计。2、排水标准 按照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13 设计标准3.2.2),本项目设计排水标准为:排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6小时暴雨,6小时排除。3、防洪标准按照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P15 设计标准5.5),本项目蓄水工程防洪标准按重现期20
6、a确定,引水、提水工程防洪标准按重现期10a确定,灌排建筑物防洪标准按重现期5年确定。4、设计使用年限项目区通过此次工程建设必将改善当地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灌排标准,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三、设计原则:1、本着“安全、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2、合理确定建筑物等级,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因地制宜选择建筑物结构形式,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破坏。四、新修蓄水池本项目所设计蓄水池为敞开式矩形蓄水池,体积为50m3,为现浇C20钢筋砼结构,其施工程序分为: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池壁池底现浇、防渗处理、附属设施安装施工等部分。1、材料1)水泥。在配置混凝土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
7、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且不低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其他种类水泥。水泥在进场时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实验报告,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内容进行检查验收。从出厂之日算起,如果水泥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未经复查实验不得使用。2)砂。蓄水池施工用砂采用特细沙,砂的泥含量5%,有害杂质含量的限制见下表项目砼强度等级(C30)云母含量,按质量计,不宜大于/%2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不宜大于/%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质量计,不宜大于/%4尘屑、淤泥和粘土总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实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配成砂浆,进行强度对比实验,予以复核3
8、)碎石。蓄水池施工用碎石颗粒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级配情况公称粒级(mm)累计筛余(按质量计%)筛孔尺寸(圆孔筛,mm)2.55101520253040506080100连续粒级51095100801000150515951019010030600100520951029010040700100530951039010070901545050540951049510075903065050单粒级1020951008510001501530951008510001002040951008010001030609510075100457501004080951007010030600100碎石中针、片
9、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25%,泥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2.0%,且不宜含有块状粘土。有害杂质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按质量计)不宜大于1%。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4)水。混凝土拌合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5)砖。蓄水池施工用砖采用标准页岩砖,规格为24011553,抗压强度不低于MU20。2、基坑开挖首先,根据蓄水池设计有关参数,用全站仪确定蓄水池位置,进行施工放线,并测出相应标高,请监理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蓄水池基坑开挖应首先作好排水处理,防止地表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流入施工现场,冲刷基坑边坡;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开挖超过1
10、.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或进行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专用坡道或爬梯;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按规定在基坑边沿设置防护栏杆。不加支撑的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土 的 类 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沙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沙土)1:0.751:1.001:1.25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软土(井点降水后)1:1.003、池底建造。
11、池底施工程序分基坑底土处理、混凝土浇筑等环节。1)基坑底土处理。因本项目未做地质勘探,在基坑底土处理时应首先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的承载力,并在现场进行坑探试验。如土基承载力不够时,应根据设计提出对基坑底土的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如扩大基础,换基夯实等措施。须在地基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建筑物施工。首先在池旁设高程基准点,根据设计尺寸开挖池底土体,并碾压夯实底部原状土。人工夯实,各处遍数要相同,不能漏打和少打。2)混凝土浇筑:在人工夯实的基础上,现浇钢筋砼池壁、池底,标号为C20砼,池底厚度为15cm、池壁厚度为30cm,依次推进,形成整体,一次灌筑完成,并要及时收面三遍,表面要求密实、平整、光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平整 农田水利 工程 田间 道路 工程设计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