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培训文档(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核算培训文档(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什么是成本1、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广义成本包含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贯穿于产品从原料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成本。2、什么是生产成本。通俗的讲就是公司为生产一种产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包括料(材料,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工(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等各项支出)费(制造费用,包含折旧费维修费及其他与生产相关的各项费用支出)及动力等。 2.1原材料。原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原料及主
2、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 2.2职工薪酬。职工薪酬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各项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高温费等各项支出 。我们公司严格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缴纳比例约为个人工资总额的38%。五险一金指的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按照当月实发工资的16%缴纳。(原比例为18%,自09年7月1日起下调为16%
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部分按照个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8%缴纳,其中2%列入社会统筹,6%列入个人账户。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公司部分按照当月实发工资的2%缴纳。失业保险个人部分按照个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1%缴纳。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包含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公司部分按照上年省平均工资的8%缴纳,其中2%列入职工个人门诊统筹账户。(08年省平均工资25918元,月缴纳173元/人)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按照个人上年平均工资2%缴纳,列入个人账户。大病医疗保险09年为5元/月/人。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公司按照当月实发工资的0.7%缴纳,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公司按照当月实发工资的0.
4、3%缴纳,个人不缴纳。住房公积金。公积金个人部分按照个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11%缴纳,公司按照个人缴纳金额1:1上缴。2.3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职工薪酬;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 2.4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包括后勤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管理部门房屋建筑
5、物、机器设备折旧、职工教育经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等。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1)利息支出,(2)汇兑损益,(3)银行及金融机构手续费。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1)应由企业负担的因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保险费、销售佣金等。(2)销售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水利建设资金、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销售税金及附加里不
6、包括增值税,增值税是一个价外税,理论上来讲不影响收入和利润。 3、公司成本分配图4、生产成本核算方式4.1人员工资福利的分配。按 照各分厂生产装置、部门人员实际工资分配,各装置下各产品按照产品产量分摊。4.2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按照计量部门提供数据在分厂间(生产装置)按实分配,各产品按照产量分摊。4.3制造费用的分摊。制造费用按照各分厂实际发生情况分配,各产品按照产量分摊。 4.4造气分厂水煤气成本计算。4.5合成分厂氢气成本计算,并按照计量部门数据在各生产装置间分摊。4.6各产品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按照分厂及物管部门数据分配到各产品中。二、成本管理。1、成本管理的内容。企业的成本管理包括成
7、本的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业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成本分配。成本分配,即是将间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工序或产品中。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确定成本对象。企业必须确定向什么部门、产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对象常常是企业中的分部。如果企业中的一个分部被授予一些决策权,并成为成本对象,那么会计系统将对该分部进行业绩评价。(2)归集共同成本并分配到成本对象中。(3)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与将要分配计入成本对象的共同成本有关的作业指标
8、。共同成本通常是通过成本分配基础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基础能够大致反映成本对象对共同资源的消耗方式。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2、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是企业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唯一要素,所以要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才能谋生存求发展,关键还是拼成本,谁成本低谁就能占市场,出效益。 3、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作用。(1)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目标;(2)成本管理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
9、存的主要保障;(3)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4、成本管理的原则。(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成本控制不只是会计人员的事情,成本的节约与控制需要自上而下,要树立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树立成本意识,参与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原料采购、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
10、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要求分厂核算员对分厂产品的原料物耗比例必须了解熟悉,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分析查明原因,及时上报。(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考虑投入产出比,对于可以替代的原料工艺一定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如是用松节油还是用 蒎烯生产香料产品)(4)集中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由各个部门和有关人员共同
11、完成的,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相互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协调各部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本着集中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集中统一”是指成本管理工作应在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和统一核算:“分散管理”是指由各个厂、分子公司、各生产部门及职能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分工,对应负责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5)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技术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配方、工艺、自动化程度等)。要搞好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其实,成本管理工作不能仅仅看成是一项会计工作,它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因此,成
12、本管理工作不只是财务部的事,与公司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要克服搞技术的不问成本、搞成本管理的不参与技术决策的倾向。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涉及产品设计、工艺改革、设备改良、材料选用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设备人员、采购人员都应懂成本、关心成本;成本管理人员则应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细化核算、准确核算、及时核算。 (6)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管理虽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其所依赖的基础却是我们基础管理的水平,比如管理流程的顺畅与否,交接班记录的准确与否,计量管理的好与差,基础统计的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本管理;当然,如果基
13、础管理都搞好了,但没有专业成本管理的归集、汇总和类比分析,那么基础管理的功效也就半途而废了。因此,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走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相结合的路。 (7)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析影响各种降低成本的因素,制订可能实现的最低成本目标,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实际执行结果达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最低化成本原则时,首先应注意全面研究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很多,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研究各种降低成本的潜力,使可能变为现实。 5、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要点。5.1成本预测 (1)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
14、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 成本预测属于经济预测的一种,它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内部和外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成本特性和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料,分析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其重要性程度,运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从而确定未来一定时期的可能成本水平和目标成本。成本预测的目的在于寻找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并为作出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成本预算根据计划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及有关资
15、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计量形式表现计划期产品的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成本水平,并作为控制与考核成本的重要依据。为降低产品成本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降低成本的自觉性,严格控制生产费用,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保证企业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预测的意义。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预测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成本预测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3)成本预测的程序。1)根据供应部对原材料价格的判断预测原材料单价;2)根据该产品的历史情况预测各种原材料的单耗;3)根据产品生产实际员工人数及工资水平预测工
16、资及福利;4)根据历史情况预测产品制造费用;5)根据销售部门预测产品售价预测销售税金及附加;(4)成本预测举例。以乙酸邻叔丁基环乙酯为例,产品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项费用和税金三大块。 1)固定成本包括职工薪酬、折旧、维修费用、污水处理、仪表、小工工资。2)变动成本包括邻叔丁基苯酚、钌催化剂、三乙醇胺、醋酐、氢气、蒸汽、冷却水、空气、动力电。3)三项费用和税金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5.2成本控制(1)成本控制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通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的监督,及时发行并纠正发生的偏差,采取措施,使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支出
17、控制在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标准的范围内,以保证产品成本降低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一般按成本费用发生的时间先后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成本控制使企业产品成本按照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与克服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使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以达到减少各项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2)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
18、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3)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 (4)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成本控制反对“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方法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
19、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活动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5)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
20、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原料消耗受设备工艺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建立完全标准的定额,要考虑建立合理的消耗比例。(理论消耗)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
21、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四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目前公司的计量标准化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流量计受压力稳定影响很大,但一定要尽量减小误差。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
22、运行的基本保证。 按照不变价格来计算标准成本。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
23、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6)成本控制的方法。1)从成本中占比例高的方面着手。2)从创新方面着手。3)从关键点着手。4)从可控制费用着手。5)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着手。 (7)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1)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标准
24、 ;建立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成本。2)强化成本的日常控制。对材料的控制;对工资的控制;对制造费用的控制。3)发挥成本事后控制的作用。成本的事后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延续,而事中控制是事后控制的前提。成本有了事中控制,就能在每一项生产费用发生之前或发生之时加以控制,把它限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事中控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限于一时、一地、一事的单项成本控制,至于总体全局,对于一个时期、一个单位、一种产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则有待于成本的事后控制才能有效实施。 成本事后控制的内容包括:形成一个正式的成本控制报告制度;开展成本差异调查,尽快采取
25、措施纠正偏差 ;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与物资利益紧密结合 。5.3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是指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严格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并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通过一系列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从而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既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情况进行归集、分配及其对象化的过程,也是对各种劳动耗费进行信息反馈和控制的过程。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实际成本核算资料与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的比较,了解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时为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资料,并为制订成本价格提供依据。成
26、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成本核算的内容。1)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2)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3)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成本核算的实质是一种数据信
27、息处理加工的转换过程,即将日常已发生的各种资金的耗费,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或使用范围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的过程。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和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多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3)成本核算的意义.1)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
28、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3)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5.4成本考核(1)成本考核的概念。成本考核是指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完成情况
29、进行的考查和评价。成本考核一般以部门、班组或个人作为责任对象,按其可控成本条件,以责任的归属来考查其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工作业绩和决定其奖惩。 成本实际指标同计划、定额、预算指标对比,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评价成本管理实绩。是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成本实行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考核时,应以国家的政策法令为依据,以企业的成本计划为标准,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可以将产品的计划成本或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分解,指定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指标,分别下达各内部责任单位,明确其在完成成本指标上的经济责任,并按期进行考核。 (2)成本考核主要内容。1)编制和修订责
30、任成本预算,并根据预定的生产量、生产消耗定额和成本标准,运用弹性预算方法编制各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作为控制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如目标成本节约额(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节约率(即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 3)根据各责任中心成本考核指标的计算结果,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5.5成本分析(1)成本分析的概念。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对实际成本的水平、构成情况,采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其完成情况、差异额,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的过程。(2)成本分析的作用。产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
31、项综合指标,通过分析便能了解一个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具体成本项目等的分析,可以总结成本管理工作中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成本变化的情况,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1)材料消耗数量分析,实际与核定的定额;2)材料单位成本价格变动分析;3)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分析。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成本分析的任务。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5.6成本改进 成本改进是一种意识,它强调的是持续改进,通过成本改进,要实现成本结构的优化,通过成本改进,要促进工艺技术的改革,通过成本改进,要提高全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