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内涵式发展(共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内涵式发展(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内涵式发展(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 实现内涵式发展九江海关 熊捷【内容提要】 海关人力资源紧张与不断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内陆海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势必要从观念、思路、方式上深化改革和创新,创新构建现代海关制度下的新的通关管理和作业模式。新的通关管理模式应当体现统一性、便利性、效率优先、信息共享、社会认可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适应社会及海关事业发展的需求。【关键词】 隶属海关 岗位重新设置隶属海关(含各级办事处)作为海关系统中基层单位,担负着海关对外业务事务办理等职责,海关面临问题的共性是人力资源紧张与日益增长业务量之间的巨大矛盾,而解决这一
2、矛盾,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根据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南昌海关结合实际,开展了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工作,目的是为优化海关人力资源配置、贯彻落实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是海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本文试就从大监管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对隶属海关在业务环节开展岗位重新设置取得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观点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探讨。一、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符合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求隶属海关岗位的思路源于大监管体系建设,早在1994年,海关总署正式确立了现代海关制度建设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并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和论证,自1995年2009年期间,海关系统围绕该目标
3、,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2009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确定了把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作为我国海关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的重要工作,以便在全国海关形成一个整体功能强大,包括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和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在内的“管得住”、“通得快”的大通关环境,最终打造出一支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队伍,提高通关速度,便利进出口贸易,实现海关功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两年来,各级海关始终在探索一条符合社会需求,适合关情的大监管体系建设之路。海关大监管体系是海关系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构建科学高效的职能管理体系为基础环节、以构建务实顺畅的通关监管体系为目标导向、以构建周全可行
4、的监督保障体系为发展后盾的一种创新思想。海关大监管体系在内容构成上主要包括职能管理体系、通关监管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在职能管理方面,我国海关将立足于海关管理的高效运行,通过理顺三级事权,明确职能定位,在各层级、各领域建立起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监督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海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努力形成环环相扣、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链条;在通关监管方面,通过内外勤分离,实现监管职责分工,破解当前海关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服务。在监管上着眼提高海关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发挥一线监管、后续管理、打击走私等各
5、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有效监控,建立起与“大通关”相适应的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海关大监管体系;在监督保障方面,我国海关通过建立周全可行的监督保障制度来对海关权力进行监督,保障海关工作不骄不躁、高效廉洁。其中包括审计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其他社会舆论的外部监督,及海关风险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重点突出海关内部的监督,是按大监管体系中的自我纠错、自我监督的监督体系。隶属海关岗位进行重新设置正是围绕以上三个体系进行开展,最终目的和实现方式符合大监管体系建设的需要。二、隶属海关岗位重新设置使基层海关部门从对口性调整为有效性
6、海关系统的机构设置虽然几经改革,但仍被部门性所困,固有膨胀林立之态。由于直线层次性结构体制所致,使得层层对口性机构设置弊端难以根治。即使已经被严格限制了的隶属海关,为了对口,亦时常要对应多个上级职能部门相同或不同的指令,而其自身的执行职能效益往往被重复或冲突的指令所淹没。由于中间层次的庞大,基层组织被动向小而全发展,使得更多的提高效益的资源和潜能,被浪费于非主流业务之中。在日益信息化管理的环境之中,机构设置应该弱化部门性,强化有效性。网络结构管理机制要求决策集中化和执行有效性程度很高,而部门特殊化程度很低,或者根本不存在。管理程序就是最高规范,科学决策所形成的规范化程序,不可再行层层随意解读。
7、弱化部门性就是要删除不必要的层次,缩短组织的垂直界限,缩短职权链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把等级障碍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决策指令快捷传达,执行信息迅速反馈,执行操作简化顺畅。特别是基层海关组织的内设机构应依据不分割同一作业层面原则而设,有用则立,无用则废,有事则取,无事则弃。唯此,部门性被共性所替代,上级统一指令的覆盖面更广,下级实际执行能力更强。当前,尤其应注意解决隶属海关机构设置小而全的问题,应通过岗位整合归并,抑扩扬缩的办法进行调整,以促进合理布局的形成。以笔者所在的南昌海关为例,岗位重新设置打破了原有岗位归属上的简单对应,按照统筹、整合、集成、优化原则,将工作属性相同或工作内容具有互
8、补性且不构成制约关系的岗位统一整合归并为接单审核、专业处置、查验稽核管理、查验稽核外勤和风险监控统计5个岗位。具体如下:一是归并原通关、加贸部门所有的台面作业,设置接单审核岗,主要负责进出口接单审核、税费管理、企管审批、加工贸易备案核销等32项审批类业务,实行业务一站式窗口办理;二是整合原加贸、监管、稽查部门的查验、稽核查的内勤职责,设置查验稽核管理岗,负责舱单及转关管理、查验指令细化、选定稽核查对象、稽查审核作业等12项外勤管理类业务,实现外勤工作管理与执行相分离;三是归并原加贸、监管、稽查部门全部外勤执行业务,设置查验稽核外勤岗,负责实地查验及放行、监管场所管理、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减免税
9、核查,保税中后期核查、企业稽查、单耗下厂核定等外勤执行职责,实行外勤统一作业;四是归并分散在原各业务部门的疑难处置和业务协调督办,设置专业处置岗,负责归类、审价、原产地管理、单耗等疑难处置、业务协调督办等15项业务和功能,实现专业处置和中枢驱动;五是整合风险监控与统计职能,实行风险管理与统计评估监控的深度融合,设置风险监控统计岗,实现隶属海关层面的风险监控和自我纠错。三、人力资源配置应从两小一大调整为两大一小,将现场海关执行队伍由分散运作转化为专业化运行目前,海关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从整体上看呈两小一大形态,即决策指挥层和具体执行层队伍相对较小,而职能管理层队伍相对较大,这亦是层次性管理体制所致。
10、就我国海关监管区域扩大、各地差异明显的实际而言,司职能管理之职的中间层次(直属海关)还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解决最高决策指挥层(总署)在实际管理中对某些方面够不着、管不上的问题是有益的。但现有的三级层面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两小一大调整为两大一小,即决策指挥层和执行层更大一些,职能管理层要小一些,以保证管理体制从垂直趋向扁平。从配置数量上看,最高决策指挥层应有足够的人力负责全系统管理程序的确定,并确保组织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具体执行层即基层海关应有足够的人力将决策指令实施于每一现场,并确保指令所赋予的目标得以实现。而职能管理层则可以尽量小而精,其作用不是仅关注单独职能范围内的有限目标,二是应帮
11、助具体目标的实施,协调整体目标的实现。从配置构成上看,最高决策指挥层应以智囊型人才为主,职能管理层应以通用型人才为主,具体执行层应以技能型和专家型人才为主。应特别注意避免高才低用,资源浪费现象。从配置需求上看,应以统一、规范的职位评估方法,使各层面都做到因职设岗,因事用人,量化工作负荷,降低运行成本,尤其是执行层面,岗位配置应以共性进行整合。笔者所在南昌海关初期是由广州海关负责筹建,其内设机构和岗位均按口岸海关的模式来设置的,建立初期职能管理层队伍人力较现场海关配备基本均等,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江西外贸进出口总值连年增幅在50%以上,海关各项业务迅猛发展,海关新设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落实 监管 体系 建设 要求 实现 内涵 发展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