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6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6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020湖南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A.甲类岩石B.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D.丁类岩石2.图中数码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B.喷出作用C.地壳下沉D.高温熔融(2019浙江模拟)下图为板块边界及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组成岩石圈的是()A.B.C.D.4.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岩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A.甲大于乙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D.无法判读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
2、为主。下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第56题。5.郭亮村绝壁岩层()A.具有层理构造B.含有丰富的化石C.由变质岩构成D.由岩浆冷凝而成6.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2021河北唐山模拟)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端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石质主要为泥质变质岩。其中,带有“石眼”的端砚尤为珍贵,“石眼”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尘泥结构。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据此完成第78题。7.带有“石眼”
3、的端砚原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A.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地壳抬升B.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外力沉积地壳抬升C.地壳抬升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地壳抬升8.端砚能“蓄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A.透气性好B.岩性致密C.吸水性强D.硬度较大读图,完成第910题。图1图29.图1的四处中,与图2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A.B.C.D.10.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2021甘肃金昌模拟)在地核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的加热下,最靠近地核的那部分地幔会形成一个就像“烟囱中的滚滚浓烟”一样垂直上升的热柱,地幔中这种呈柱状分布的热
4、异常领域,称为地幔柱。下图为世界地幔柱局部分布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11.当地幔柱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对接触岩石的影响主要是()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固12.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A.欧洲中东部B.北美中部C.东非大裂谷D.青藏高原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13.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A.高温变质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喷出冷却14.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15.(2021河北张家口调
5、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金钉子”是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寻找的一些特别的地层剖面和地质点,以此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一些化石物种生活在特定的地质时期,且又广泛分布,它便可以作为特定地层的标志。于是,地质学家能在标准地质剖面上寻找到一个特征明显、分布广泛的化石物种首次出现的位置,将此点位作为划分地层界线的“金钉子”。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外宣布,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我国浙江省江山市确立。注:三叶虫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1)判断构成江山“金钉子”地层的岩石类型,
6、并说明理由。(2)简述江山“金钉子”地层景观的形成过程。(3)简析成为“金钉子”的理想地层要求。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贵州群山中的“观天巨眼”睁开了。2016年7月3日上午,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历时11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大窝凼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发育,是平塘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材料二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
7、特征。(2)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答案:考点规范练12.1.B2.A第1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读图可知,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第2题,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分别是侵入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34.3.B4.C第3题,岩石圈是位于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不包括软流层,则组成岩石圈的是,B项正确。第4题,图中生长边界是新岩石产生的地区,距生长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新,反之,年龄越老,所以甲、乙两地岩石年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C项正确。56.5.A6.D第5题,
8、根据材料可知,岩石以砂岩为主,砂岩属于沉积岩,其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故选A项。第6题,砂岩是流水沉积、固结成岩的结果,后经地壳运动断裂抬升,遭受外力侵蚀形成该地貌,故选D项。78.7.A8.B第7题,首先,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较为柔软的沉积岩;后该地出现火山喷发,火山尘泥侵入先形成的沉积岩中,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了带有“石眼”的泥质变质岩;最后,地壳抬升,该类岩石被带到地表,并形成了端砚原石。第8题,端砚原石岩性致密、透水性差,水不易被吸收,B项正确。910.9.B10.D第9题,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图2中软流层物质上升,为大陆板块的生长边界。图1中的为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的消
9、亡边界,A项错;为非洲内部的生长边界,B项符合;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属于海洋板块,C项错;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项错。第10题,海沟位于消亡边界,故A项错;海岭属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项错;图2中有断层,所以不是褶皱山,C项错;裂谷是软流层热流的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致破裂,然后出现下陷而成裂谷,故D项正确。1112.11.B12.C第11题,地幔柱给接触到的岩石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第12题,读图可知,地幔柱主要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如南太平洋超级柱、大西洋中脊、非洲超级柱,故四个地区中最可能出现地幔热柱的是东非大裂谷。1314.1
10、3.B14.D第13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软流层的岩浆上升侵入岩石圈内部,缓慢冷却凝固而成。第14题,题目文字材料和图示显示,岩石表面温度一开始较岩石内部略高,但随之迅速降低,而岩石内部则降幅缓慢。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和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故D项正确。15.答案(1)沉积岩。理由: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岩层中含有化石。(2)寒武纪时,该地区为远古海洋,海洋接受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成为高地(山地丘陵);在外力作用下,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观。(3)有足够的沉积厚度;连续沉积;具备丰富多
11、样、保存完好的化石;无构造扰动和变质作用。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岩石有化石和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故为沉积岩。第(2)题,由材料可知,三叶虫主要生活在寒武纪的海洋中,可推测寒武纪时该地区不断接受海洋沉积,形成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后经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历侵蚀岩层裸露,形成图示地层景观。第(3)题,由材料可知,“金钉子”是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故每层沉积应有足够的沉积厚度,以便于清晰观察;需要接受连续沉积,保证各时代地层均有;具备丰富多样、保存完好的化石,以便于研究;无构造扰动和变质作用等干扰。16.答案(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2)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解析第(1)题,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被流水溶蚀塌陷形成天坑。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从水文、土壤、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析其形成过程。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