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docx
《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四五农业种业发展规划“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种业得到较快发展,有效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用种安全,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探索山区现代农业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上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我省种业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未来五年我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我省实现农业
2、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业根基。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现状分析(一)资源保护利用初显成效全省全面启动88个县(市、区)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完成了42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累计收集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3.6万份,其中1.49万份编入国家种质资源库保存目录;启动9个市(州)36个县(市、区)107个乡镇的菌类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采集菌物标本1.35万份,保存0.7万份DNA标本,开始了菌株评价及利用工作;完成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立项和辣椒种质资源中期库建设;全省32个地方种畜禽遗传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累计收集41个
3、种畜禽遗传材料16507份,开展了从江香猪、关岭猪、城东花猪、长顺绿壳蛋鸡和三穗鸭5个地方种畜禽资源保种工作。(二)品种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213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27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137个。玉米自育良种领先西南地区,贵单8号14年来一直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自交系QR273、热抗白67和7031等亲本为代表组配的玉米品种占西南玉米种业过半市场。高粱自育良种在酱香型白酒产业上占据绝对优势,“红缨子”高粱成为茅台酒唯一指定品种,“红珍珠”成为酱香型白酒应用最多、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高粱良种自给率达100%,为我省千亿级白酒产业提供了
4、强有力支撑。油菜自育良种领先全国,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油菜双隐性核不育杂优育种理论,省内油菜良种自给率达81.7%,育成的杂交种在长江流域13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三)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初具规模投资建成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形成了南繁科研育种乐东基地、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旱作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遵义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4个核心基地,规模1135.58亩,全部纳入国家南繁育种核心区永久保护,成为农作物育种应用与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现入驻育种单位30余家,科研育种人员300余名,完成近13万份育种材料加代,67万份杂交材料组合,获得国家审定品
5、种9个,省级审定品种174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841.5万亩,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37个,制定技术标准9个,在各级期刊发表文章1422篇,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53项。(四)良种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建成1个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岑巩),隆平高科等八家全国大型种子企业入驻岑巩,打造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岑巩模式”,为省内外提供“生产”杂交水稻良种4000万公斤。建成马铃薯(威宁)、油菜(长顺)、天麻(大方)、茶叶(湄潭)等4个国家级农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威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达3万余亩,长顺杂交油菜制种基地达1万余亩,大方天麻良种繁育基地达1万余亩,湄潭茶树苗木繁育基地达50
6、00亩。建成榕江县优质稻地方特色品种“锡利贡米”种子繁育基地,锡利贡米系列曾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米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建成国家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3个,省级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1个,省级种羊测定站1个。(五)种业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省、市、县三级共核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29个,其中8家被评选为省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十三五”期间,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科研投入3000余万元。全省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06家,其中获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种牛3家、种猪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牛4家、羊3家、猪20家、鸡6家、鸭1家),其中中和恒瑞()有限公
7、司进入全国种牛企业前五强。(六)服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2020年农作物种子条例重修颁布实施,建立省级种子储备制度,率先建立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信息系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种子认证试点示范省份,设立了24个国家种子市场价格监测点,建立了种业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种业数据一站式查询。“十三五”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5万余个,制种基地田间检验和转基因快速检测面积达40余万亩,查处种子生产经营违法案件100余起,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实施企业税收信贷优惠政策,推行制种保险制度,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岑巩县制种参保率100%,全省种业服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二、机遇与挑战(一
8、)发展机遇1.种业振兴提升新高度国家相继出台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关于落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文件,把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作为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争端带来种源供应问题,种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面临深刻变化。2020年12月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
9、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业振兴上升到新高度。2.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国长期保存作物种质资源52万份,畜禽地方品种560个、遗传材料90多万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10万份,均居世界前列。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审定畜禽新品种配套系93个,占全部审定品种56%,良种生产性能明显改善。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为核心、52个制种基地县为骨干的“国家队”,保障了70%以上农作物用种,240家核心育种场和9500多家扩繁基地辐射带动和有效保障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畜禽用种需求。目前,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
10、95 %,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45%、40%。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种业实现跨越发展。3.科技革命迈开新步伐当前我国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的不断完善,为发掘携带优异基因的种质材料,定向改良创制高产、优质、抗逆、高效利用养分的新种质奠定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大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最新技术和方法,已经完成主要农作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加速了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挖掘和克隆。单倍体育种、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技术为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目前,世
11、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生物育种已进入一个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的新时代。4.特色种质资源优势蕴藏新机遇我省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大粒香、香禾、酒用高粱、薏苡、油菜等地方粮油资源独具特色,43个县(市、区)有大厂茶、秃房茶和大理茶等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湄潭苔茶、石阡苔茶、贵定鸟王种、都匀毛尖种等地方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城西辣椒、遵义朝天椒、大方线椒和黄平线椒等地方名优辣椒闻名全国;玛瑙红樱桃、贵长猕猴桃和蜂糖李等地方名特优精品水果家喻户晓;天麻、石斛、白及和太子参等道地中药材在全国影响力逐渐扩大;已发现的大型菌物1
12、266种,隶属44科,202属,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红菇科、白蘑科和锈伞科中的菌物种类占已知数的49%;中蜂是我国最优良的蜂种之一,各类丰富的特色种质资源奠定了全省发展特色农业最坚实的物质基础。5.粮食安全和特色产业提出新要求要求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辣椒、茶、李、蓝莓、薏苡、太子参、石斛、天麻和白及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地方种质资源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明显。“十四五”期间,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大做强十二个农业
13、特色优势产业,发挥现有种质资源优势,推进新品种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是新时期对种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二)面临挑战1.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种植养殖结构调整、动植物适生环境发生改变,导致部分珍稀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白洗猪、城东花猪等资源濒临灭绝;威宁黄牛、毕节大蒜、黄杨小米辣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发掘,优良性状不断退化;对现有的种质资源开展深度鉴定评价不足,优异核心种质资源创制和优异基因挖掘数量不多;缺乏规范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资源圃及配套的保护技术体系;畜禽遗传资源保存能力弱,保种场、基因库的数量不足,极大限制
14、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2.育种创新能力不足我省育种创新能力与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自育品种对产业支撑不够。截止2020年底,水稻良种自给率仅为19.4%,茶自育品种占16.3%;大宗食用菌自育品种母种占20%;蔬菜自育品种占7.5%,辣椒自育品种占比28%;百香果68%的种苗从省外引进;特色道地中药材品种省内自繁供应占15.2%。我省畜禽种源主要从省外调入,牛本地品种养殖量约占33%;羊本地品种养殖量约占57%;生猪地方品种养殖量仅占6%,国外引进品种占90%以上;快大型白羽肉鸡祖代、优质种牛精液和胚胎多依靠国外引进。3.良种生产能力亟待提升省级农作物制繁种基地基础设施尚未达到高标准农田
15、建设要求,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种子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精选、处理、仓储等设施设备不全,加工贮藏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专业化服务跟不上。城北黑猪、关岭牛等特色畜禽资源核心育种场种畜禽生产能力不足,良种繁育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条件配套不完善。4.种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全省农作物种子企业129家,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多为国际国内大型种业企业的代理商,部分企业只引不育、只繁不育、只选不育,没有一家全国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商业化育种起步较晚,70%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少,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全省106家种畜禽企业仅有1家进入全国前列。5
16、.种业支撑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全省DUS测试中心1个,仅能做水稻、玉米和小麦等少数作物种类DUS测试,仅有1个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体系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种畜禽生产性能测试能力不足。全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机构1家,市(州)级检测中心尚未完成考核认证,种畜禽质量检测机构1家,质量控制能力亟待提升。由于部分基层种子管理机构拆并,种子检验检测、执法取证等管理能力削弱。全省种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作物种子的产供需信息采集、供种调度和分析预警能力不足。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按照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整体要求,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科技
17、创新为突破,以供种安全为底线,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净化市场为保障,汇聚资源、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健全体系、创新机制、强化政策,加快种业振兴,筑牢我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业根基。(二)基本原则坚持筑牢种业基础。从农业发展实际出发,遵循育种创新规律,对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创新和利用,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坚持长短结合、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坚持推动育种创新。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特色农产品保优势的需要,对标国内先进水平,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基础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和制度创新上久久为功,补短板、破卡点、强优势。坚持
18、扶优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和引进优势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坚持统筹协同推进。省级统筹,市、县委和政府跟进抓落实,农业农村部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上下一体,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及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总体定位山地农业资源大省。全面查清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完成农作物、畜禽(蜂)、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应收尽收;完善农业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分类布
19、局保种场、保护区、种质资源圃,应保尽保;确定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抓紧鉴定评价,挖掘一批山地特色农业种质优异基因。特色品种创新高地。加强省内外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创新平台的作用,常规育种、生物育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一批突破性品种,油菜、山地玉米和酒用高粱等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选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茶、辣椒、天麻、地方名李、猕猴桃等特色农作物优良品种实现重大创新;畜禽(蜂)自育品种实现零突破。良种繁育优势基地。以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为重点,以省内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新建一批省级特色产业高标准良繁基地,不断夯实粮油作物,茶、辣椒、中药材、水果等为主的特色作物,猪、牛
20、、羊、家禽和中蜂为主的畜禽(蜂)养殖业繁育基础,推进“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成就不断升级。西南品种测试中心。利用我省高中低海拔不同生态类型资源禀赋,涵盖西南五省和陕西、湖北生态相似区,打造农业新品种测试、展示和示范中心,实现品种展示示范、跟踪评价、新技术、新产品推介等多种功能,推进优良新品种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四)总体目标“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集中力量强优势、破卡点、补短板、控风险,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推进种业自主创新,提升种业企业竞争力,推动种业基地提档升级,净化种子市场环境,加快种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我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1、奠定种业根基。种质资源。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鉴定评价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3000份以上,保存畜禽遗传材料2万份,水产种质资源信息全部录入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系统。品种选育。打造6个育种创新平台,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育种联合攻关取得明显成效,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培育畜禽特色优势新品种(新品系、配套系)2个以上,实现畜禽自育品种零突破,供种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种业企业。引进和培育有竞争力的种业领军企业5家以上。种业基地。新(扩)建良种繁育基地9个,种业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种业支撑体系。基层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
22、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作物品种测试、区试审定能力明显提升,品种展示示范体系、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和种子市场信息体系建立健全。四、总体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结合新时期粮食安全和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力规划布局,紧扣种业创新和良种供给,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形成种业发展新格局。(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布局构建以种质资源库(基因库)为核心、种质资源圃(场、区)为支撑、原生境保护区为补充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1.作物种质资源保护(1)种质资源库(4个)种质资源库。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城西;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城西;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城西;辣
23、椒种质资源库:新蒲。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或改扩建中期库、入库前种子加工处理室、分析检测室,配置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系统、田间表型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服务系统等设施装备。(2)种质资源圃(19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1个)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高原山区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城西。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农机具房、种子仓库、基地综合用房、离体保存库(组培室、种苗库、冷藏库等)、晒场、隔离网室、玻璃智能温室和大棚(简易钢架)等土建和田间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圃(18个)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圃。水稻:城西;大豆:普定;香禾:从江;玉米:城西;酒用高粱:仁怀;
24、芸豆、粳稻:七星关;薏苡:兴义;薯类:城西;油菜、紫苏:城西;花生:碧江;特色蔬菜:城西;猕猴桃:修文、城西;李:城西;茶树:城西;西南道地药材:南明;天麻:城西;淫羊藿:修文;黄精:松桃。主要建设内容:农机具房、种子仓库、基地综合用房、离体保存库(组培室、种苗库、冷藏库等)、晒场、隔离网室、玻璃智能温室和大棚(简易钢架)等土建和田间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等。2.畜禽遗传资源保护(1)省级畜禽遗传种质资源基因库(3个)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城西、乌当;家禽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基因库:清镇。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标本室、模型制作、畜禽地方品种血液库、全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冻精、胚胎等保存库,配套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农业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