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放射医学技术(师)职称考试CT.MR影像诊断基础.docx
《2017年放射医学技术(师)职称考试CT.MR影像诊断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放射医学技术(师)职称考试CT.MR影像诊断基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CT/MR影像诊断基础一、颅脑(一)病变的基本CT表现1、脑实质密度改变与正常脑组织相比,病灶的密度变化分为:(1)高密度灶:指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钙化、血肿、肿瘤等。(2)等密度灶:指密度类似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通常根据脑室、脑池的移位和变形或在周围水肿带的衬托下,可以判断等密度病灶的存在。(3)低密度灶:指密度低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部分脑肿瘤、囊肿、脑梗死、陈旧性出血、脑水肿或脑脓肿等。(4)混杂密度灶: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的病灶,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和畸胎瘤等。2、结构、形态改变发现病灶后,还应该注意病灶的大小
2、、部位、边缘、数目,病灶内有无出血、坏死,以及病灶周围有无水肿、中线结构是否有移位、脑室和脑池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等。3、对比增强改变根据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血供情况的差异,注射对比剂后,会产生相应的密度改变,从而能更好地显示病灶。(二)颅脑常见疾病的CT表现1、颅脑损伤(头皮软组织伤、颅骨损伤、脑实质损伤)(1)颅骨骨折颅盖骨折:多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骨折片陷入颅腔,压迫脑组织;位于大静脉窦部的骨折。颅底骨折: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性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CT表现:CT是颅骨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骨折的连续性中断、移位,还可见颅缝增宽分离;并能确
3、定颅内血肿的位置、氛围和周围的脑水肿,以及脑室变形和中线移位等情况。颅底骨折常累及颅底孔道,从而损伤通过的神经血管,并可发生鼻窦粘膜增厚、窦腔积血;前中颅底骨折多见,前颅底筛板骨折易造成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鼻漏;中颅底骨折易累及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2)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CT表现:损伤区局部低密度改变:其大小从几厘米至全脑,形态不一,边缘模糊,白质区明显。约有1/3为多发病灶。低密度区数天至数周后,有些可以恢复正常脑组织密度,有些进一步发展为更低的密度区,提示脑组织软化。挫裂伤重并且范围大者,晚期可出现脑内囊性病灶。散在点
4、片状出血:位于低密度区内,形态常不规则,有些可融合为较大血肿。37天开始吸收,12个月完全吸收或遗有低密度区。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重的脑挫伤常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大脑纵裂池、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但数天后密度即减低、消失。占位及萎缩表现:挫裂伤范围越大,占位效应越明显。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重者出现脑疝现象。水肿高峰期过后,占位征象逐渐减轻,后期出现脑萎缩征象。合并其他征象:如脑内血肿、脑外血肿、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等。2、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血液积聚在颅腔内达到一定体积,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变,产生脑受压和颅压增高症状,称为颅内血肿。(1)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积聚
5、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CT表现:平扫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梭形)高密度区,边界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可跨中线),血肿密度多均匀。后期血块完全液化呈低密度,可见占位效应。(2)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CT表现:急性期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硬膜下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但不跨中线),由于常合并脑挫裂伤,故占位效应显著。(3)硬膜下积液CT表现:可直接显示硬膜下积液,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与脑表面间薄的新月形低密度区,其密度略高于或等于脑脊液密度。局部脑回轻度受压。3、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
6、脑血管疾病,常见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主要病因是脑的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CT表现: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表现或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24小时后CT检查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其特点是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占位效应:脑梗死后2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此时可有占位效应。脑萎缩:一般在脑梗死1个月以后出现。腔隙性梗死:是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CT表现: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为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
7、化灶。(2)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CT表现:急性期: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灶,CT值在5080Hu,灶周出现水肿,血肿较大者可有占位效应。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减低,灶周水肿由明显到逐步减轻;血肿周边吸收,中央仍呈高密度。慢性期: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病灶大者呈囊状低密度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动脉瘤破裂。CT表现:直接征象: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量大时呈铸型。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疝等。(3)动静脉畸形(AVM):CT平扫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病灶,其中可
8、见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以及高密度钙化和低密度软化灶。增强可显示异常血管和引流血管。(4)颅内动脉瘤:指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CT表现: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有均匀强化,CTA三维立体重建可显示动脉瘤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5)颅内肿瘤星形细胞肿瘤是原发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向外可侵犯皮层。星形细胞瘤分为14级,1、2级分化良好,恶性度低;3、4分化不良,恶性度高。CT表现:幕上、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均匀的低密度灶,类似水肿,少数为混杂密度病灶;约1/4的病变有钙化;肿瘤边界大多数不清楚。1、2级分化良好,恶性度低。、级密度不均匀,
9、肿瘤中的高密度常为肿瘤内出血,钙化出现率很低。3、4级分化不良,恶性度高。少突胶质细胞瘤为颅内最易发生钙化的脑肿瘤之一。CT表现: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点,钙化可呈局限点片状、弯曲条索状、不规则团块状。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CT表现:肿瘤多位于脑室系统内,以第四脑室为多。肿瘤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内可有散在低密度囊变区和高密度钙化。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CT表现:典型表现肿瘤以宽基底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可有颅骨的增厚、破坏或变薄等脑外肿瘤的征象。垂体腺瘤按体积分为垂体微腺瘤(10mm)和垂体大腺瘤。CT表现:垂体微腺瘤需冠状位和薄层增强扫描;垂体大腺瘤:肿瘤呈圆形,
10、也可呈分叶状。冠状位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之故。颅咽管瘤可沿鼻咽后壁、蝶窦、鞍内、鞍上至第三脑室前部发生,但以鞍上多见。CT表现:肿瘤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CT变化较大。松果体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多呈球形,包膜完整,也可浸润生长。CT表现: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于三脑室后部出现,边缘清楚,稍不规则、不很均匀的略高密度灶。钙化常见而清楚。听神经瘤是脑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CT表现: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耳道为中心。肿瘤多为类圆形,少数为半月形。可压迫第四脑室,使其变形闭塞,形成阻塞性脑积水。脑转移瘤CT表现:肿瘤密
11、度不等,60%70%的病例为多发,且多表现为很小的肿瘤却有广泛水肿,此为转移瘤的特征。小病灶大水肿。二、五官和颈部(一)眼及眼眶1、眼部异物眼眶异物分类:按异物位置分:眼内异物、球壁异物、眶内异物;按异物种类分:金属异物及非金属异物。按异物吸收X线程度分:不透光异物(阳性异物),如铁屑、矿石等能较完全吸收X线,形成致密阴影;半透光异物,如铅、矿砂等部分吸收X线,形成密度较淡阴影;透光异物(阴性异物),如木屑、竹刺等不吸收X线不显影。CT表现:CT横断及冠状面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眶内异物的位置及异物数量。CT对不透光和半透光的异物较X线平片敏感,可发现小至0.6mm的铁、铜等金属,对铝等半透光异物,
12、显影最小径为1.5mm。对一些合金、玻璃碎屑亦可发现,但对木屑、泥沙等透光性异物不能检出。2、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眼眶骨折在头外伤中常见,视神经管骨折多见于复杂颅面部骨折或颅底骨折。CT表现:常规采用HRCT,能很好地显示骨性结构改变。视神经管骨折CT表现为视神经管骨质中断移位,视神经变形及继发蝶窦内黏膜增厚或积血。3、眼部肿瘤性病变(1)视网膜母细胞瘤:为神经外胚层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CT表现:直接征象:眼球壁肿块突入玻璃体腔,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多见,钙化可呈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扩散或转移征象:眼球完整性破坏或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2)泪腺肿
13、瘤:是眶内肌锥外最常见的原发肿瘤。CT表现:良性者表现为泪腺窝区肿块,软组织密度,多数均匀,少见钙化,边界光整,泪腺窝扩大,骨皮质呈受压改变,无骨质破坏征象;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还可表现为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恶性者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眶壁骨质破坏,肿瘤可侵犯及颅内。(3)海绵状血管瘤:因肿瘤内有较大的血管窦腔,呈海绵状而命名。CT表现:眶内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平均55Hu,肿瘤钙化少见;可见眶尖“空虚”征,即眶内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增强扫描的特征性“渐进性强化”表现。(4)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海绵窦瘘一般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内
14、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CT表现: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窦增大,还可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二)鼻和鼻窦鼻和鼻窦的异常影像学表现有黏膜增厚,窦腔积液,肿块,窦腔形态、大小异常,鼻腔大小,形态异常,鼻骨质异常,邻近解剖结构改变等。1、鼻窦炎和鼻息肉CT表现:在CT扫描中可显示鼻窦密度增高,鼻甲肥大,鼻窦粘膜增厚,并可以显示鼻窦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鼻息肉CT扫描所见为单侧或双侧鼻腔、鼻窦软组织团块儿影,通常为黏液或软组织密度,用软组织窗显示更为明显。2、鼻和鼻窦肿瘤良性肿瘤种类较多。良性肿瘤:(1)内翻型乳头状瘤CT表现:鼻腔或者筛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乳头状。密度均
15、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可引起骨质吸收破坏或骨质增生。(2)骨瘤来自胚胎性软骨残余,病人多为男性。CT表现:鼻腔、鼻窦内见边缘清楚的骨密度肿块为其直接征象。CT检查可观察骨瘤范围及继发改变。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性、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及转移瘤。(1)上皮恶性肿瘤,病理上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样囊性癌等。CT表现:软组织肿块:一般密度均匀,肿块较大时可有液化坏死、部分肿瘤还可见钙化。侵袭性生长:直接侵及邻近结构;骨质破坏明显、虫蚀状骨质破坏。(2)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分为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等。CT表现(嗅神经母细胞瘤):根据嗅神经分布、肿瘤绝大
16、多数位于鼻腔顶部,表现为鼻腔内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易侵犯邻近骨质。3、鼻和鼻窦骨折HRCT能客观显示外伤后诸骨骨质细微改变,已成为常规检查方法。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三)耳部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CT表现:乳突蜂房密度高,气腔间隔骨质吸收、密度减低。鼓室、乳突内积脓,表现密度增高,有时可见液平。2、慢性中耳乳突炎病理可分三型:单纯性、坏死型、胆脂瘤型。CT表现:单纯型:听小骨骨质吸收、破坏、鼓室黏膜增厚,乳突窦或较大气房黏膜增厚。坏死型:听骨破坏,严重者可致听骨链中断、破碎,上鼓室、乳突窦可见骨壁破坏、模
17、糊、密度增加。胆脂瘤型:可见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并骨质破坏。(四)口腔颌面部CT对口腔颌面部基本病变的诊断主要在两个方面。1、涎腺腺体形态、大小和密度的变化;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鉴别。2、颞颌关节的变化,关节形态的改变:主要见于下颌及面颅骨发育障碍。骨质的钙化见于类风湿颞颌关节病变、肿瘤等。外伤骨折可引起骨质连续性中断。(1)腮腺良性肿瘤:其中以良性混合瘤最多,其次为腺淋巴瘤(Warthin瘤)。CT表现:混合瘤表现为腮腺内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与正常低密度的腺体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呈均匀或环形强化。Warthin瘤可呈分叶和多房小囊样表现。(2)腮腺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放射 医学 技术 职称 考试 CT MR 影像 诊断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