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党政
2、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公文种类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
3、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
4、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公文格式第九条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
5、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
6、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第十条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
7、、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行文规则第十三条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
8、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
9、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政机关 公文 处理 工作条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