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操作规范.doc
《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操作规范.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操作规范_市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操作规范针 法 毫针 一、进针 1、单手进针法 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
2、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 行针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
3、等法。 3、治神与得气 (1)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 (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2)出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指将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电针 一、电针的选穴 与毫针刺法治疗大致相同。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l-3对穴位(即是用l-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电针的选
4、穴既可按经络选穴又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例如 (1)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 (2)上肢部:颈夹脊6-7天鼎(臂丛);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 (3)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 (4)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八髎(骶神经)。 二、穴位的配对 一般根据受损部位的神经支配。例如 (1)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穴额部配阳白颧部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 (2)上肢瘫痪以天鼎或缺盆为主穴三角肌配肩髎或臑上肱三头肌配臑会
5、肱二头肌配天府一;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3)下肢瘫痪股前部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部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配阳陵泉。在针刺主穴和配穴时最好针感能达到疾病部位后再接通电针器。 三、操作方法: 1、电针的用针除用不锈钢外也可用银特制。一般选用26-28号粗细的毫针。 2、使用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 3、把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通电和断电时应注意要逐渐加大或减小电流强度以免给病员造成突然的刺激。 4、针刺穴位
6、有了治疗所需的得气感应后(神志失常、知觉麻木、小儿患者例外)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度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接两支针柄)然后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更长时间。如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 l-2分钟后再行通电。如果病情只需用一个穴位可把一根导线接在针柄上另一根导线接在一块约25厘米大小的薄铝板上外包几层湿纱布平放在离针稍远的皮肤上用带子固定。这样针刺部位的电刺激感应很明显作用较集中而铝板部位因电流分散感应微弱作用很小。 四、适应范围 电针的适应证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症
7、痹症痿症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癫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五、注意事项 1.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器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 2.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故须事先告诉病员让其思想上有所准备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电针刺激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厥、弯针、断针等异常现象。 3.患有严重心脏病者在应用电针时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的强度要小些切不可作强电刺激以免发生意外。 4.在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如出现一侧感觉过强这时可以将左右输出电极对换
8、。对换后如果原感觉强的变弱而弱的变强则这种现象是由于电针器输出电流的性能所致。如果无变化这说明是由于针刺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引起。 5.曾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因氧化而导电不良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成金黄色导电性能也不好。这类毫针最好不用如使用须将输出电极夹在针体上。 6. 在使用电针时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器的输出部分发生故障或导线根部有断损应修理后再用。 7. 毫针经多次使用后针身容易产生缺损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 皮肤针 一、器具药物 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
9、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二、操作方法 1、循经叩刺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们、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2、穴位叩刺 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用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3、局部叩刺 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
10、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三、刺激强度与疗程 1、轻刺:用力稍小皮肤仅出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2、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赤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3、中刺: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 四、适应范围 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咳嗽、慢性肠胃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 五、注意事项 1.
11、 针具要经常检察注意针尖有无毛钩针面是否平齐滚刺筒转动是否灵活。如有针尖钩毛、生锈等要及时修理或调换。针具要经常浸泡在75乙醇或其他消毒液内。有条件的应使用一次性灭菌针具。 2 .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痛苦。 3 . 叩刺的部位也应严格消毒。局部如果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 4 .叩刺局部和穴位若手法重而出血者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防止感染。 灸 法 一、灸法的分类 1、艾炷间接灸 艾炷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
12、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1)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2)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
13、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2、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
14、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3)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
15、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3、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二、注意事项 1、灸法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症、寒证和阴症为主对阴虚阳亢的疾病和邪热内炽的病症不宜施灸。 2、施灸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3、颜面五官、阴部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使用直接灸。 4、孕妇的腹部和骶部不宜施灸。 推 拿 疗 法 一、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虽然流派
16、众多风格各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绝大部分手法应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 1、持久:是指手法操作过程中能过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的作用在足够的时间仍不走样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而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2、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它包括直接作用于体表之力和维持手法所需要之力。 3、均匀:是指手法操作使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和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一致应使手法操作既平和而又有节奏性。 4、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温柔灵活手法变换时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预防 保健 技术 操作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