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
2、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 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设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单纯地列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让学生去对比可能使学生感到比较乏味而不愿意学习假如老师拿出两根彩带(红、黄),并告诉学生它们的长度。再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哪根长?有什么方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根长呢?”可以请
3、学生上台演示。再接着问“你是怎样比的?红彩带比黄彩带长出多少呢?你能指出来吗?老师这儿有一把剪刀你准备怎么做?从哪儿开始剪?剪下来的这一段是什么?这样一一询问之后就可以小结出:要知道两根彩带谁长谁短只要把它们两根的顶端对齐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这里比较两根带子的长短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对齐”这一环节通过比一比、量一量从中悟出了计算方法体会到数大数小的道理。还可以搞个小活动“比比谁更高”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把米尺发放到同学自己手里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同组的同学对本组所有身高进行比较对比出最高
4、的和最矮的这样在同学们自身的充分参与中生动、形象、深刻地学习数的大小使学生通过比较同学们的身高进一步熟悉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而且把米尺发放到学生自己手里更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互相协助的精神。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探索有趣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事半功倍的学好数学! 二 、教学中注意精心提问激趣 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制场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
5、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节中先讲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在唐僧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摘了6个桃子唐僧要把桃子分给三个徒弟吃怎样分合适?(让学生动手分分看)唐僧分的是:孙悟空3个猪八戒2个沙僧1个。沙僧对唐僧分的有意见吗?(有)有什么意见?(分的不公平有的多有的少。)怎么分没有意见?请一名学生假扮唐僧重新分老师指出像这样分的每份同样多叫 “平均分”。这个故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6、另一方面又由于年龄小缺乏正确的探索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需要给每个人探究问题的时间、空间又要做好引导者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7、。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民生 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三、 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判断学校的方向再来判断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这样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加深对着部分知识的理解。多让他们实践就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反之丧失了这种兴趣求知味同嚼蜡是不会出好成绩的。看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