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列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字词,疏通文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通过探究与交流,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移山的态度,理清文章脉络。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字词,疏通文意,感受人物形象。2.难点:体会人物对移山的态度,理清文章脉络。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四、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以题激趣。(约 3 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PPT出示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
2、种排列,教师重新设计题目板书。愚公渺小,而山实在是太大了,老师这样板书你们认同吗?如此渺小的愚公,却要移大山,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故事,一探究竟。(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本(约10分钟)1.介绍作家、作品(约 1 分钟)(PPT展示下文,由学生结合自己预习资料进行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 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
3、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2.掌握字词 (约2分钟)检查预习,通过开火车读、抢答读等方式检查重点字音。冀(j) 塞(s) 迂(y) 汝(r) 曾(zng) 魁(ku) 诸(zh) 渤(b) 遂(su) 荷(h) 箕(j) 畚(bn) 龀(chn) 孀(shung) 匮(ku)亡(w) 朔(shu) 厝(cu) 雍(yng) 陇(lng) 3.初读课文。(约5分钟)(1)教师先范读,学生
4、跟读。再由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点名不同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指正点评。 4.整体感知(约2分钟)问题:通过朗读,请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坚持不懈要移走挡住道路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天帝,命大力神成功搬走了二山。(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约10分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生尝试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引导疏通重点句子含义。(PPT 展示重点字、词、句,教师引导,理解疑难字词)1.重点实词惩:苦于。毕:尽、全。许:赞同。龀,换牙。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易:更替。彻:通达,这里指改变。2.通假字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甚矣, 汝之不惠
5、 (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3.一词多义且: A.将近; B.况且。固: A.本来; B.顽固。献: A.提出; B.奉献。曾: A.甚至; B.竟然。惩: A.苦于; B.惩罚。4.古今异义阳 古义: 山之南, 水之北。 今义: 太阳。阴 古义: 山之北, 水之南。 今义: 阴天。指 古义: 直。 今义: 手指。曾 古义: 连都 今义: 曾经。荷 古义: 肩负、扛。 今义: 莲。毛 古义: 草木。 今义: 毛发。5.特殊句式a 甚矣, 汝之不惠。 (倒装句)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6.指导朗读根据理解,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四)交
6、流探究,理清文脉 (约15分钟)1.“山”是什么样的山?明确:(1)数量:太行、王屋二山;(2)大小:方七百里,高万仞。(3)位置:冀州之南,河阳之北。(4)困境: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人”是什么样的人?思考:文中有几个人?分别是谁?主要人物有什么特征?明确:(1)数量:有五人。(2)人物: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3)人物特征:愚公(年且九十),智叟(叟:老头),遗男(始龀:七八岁);3.“事”是什么样的事?(1)面对这样的山,主人公要做什么样的事?明确:愚公决定:移山。(2)愚公如何移山的,容易吗?明确:山之大-方七百里,高万仞;人之少-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路之远-叩石垦壤,
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移之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结论:移山任务异常艰巨。4.“态度”是什么样的态度?(1)任务如此艰巨,文中人物对移山的态度都是什么样的呢?明确:1智叟: “笑”,轻蔑讽刺;2其妻: “疑”,疑问担心,但也支持;3其子孙:“许”,赞许;4遗男: “跳”,高兴、乐意,人小志气大;5重点分析智叟的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处于关心而献疑,智叟是有意挖苦和嘲讽而质疑。(2)同学们,根据大家的态度,请看我们的板书,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明确:智叟和大家态度不同,不应和大家站在同一边。(3)看来大家对移山的态度有所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24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