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doc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2014 年 第 44 卷 第 1 期 : 27 36 专题 : 2013 年 1 月中国 东部严重雾 霾天气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 气象条件分析 张人 禾 * , 李 强 , 张若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 , 北京 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29 * E-mail: 收稿日期 : 2013-08-08; 接受日期 : 201
2、3-10-31; 网络版发表日期 : 2013-12-18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 (批准号 : 41221 064)资助 摘要 2013 年 1 月 , 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 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 . 本文利用资料诊断 , 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 , 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 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 . 结果表明 , 2013 年 1 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 , 在中国东 部区域 , 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 , 500 hPa 的高压异常抑制 了对流的发展 , 而表面风速的减弱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雾霾向区域外输送 , 水平风
3、垂直梯度 的减小减弱了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 , 对流层低层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得 大气近地 层变得更加稳定 . 这些气象背景场为雾霾天气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 件 . 对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分析表明 , 雾霾天气区域内的表面风速及其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 水平风垂直切变对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动力影响 , 二者偏小 (大 )时雾霾天气偏强 (弱 ); 对流层 中低层的层结不稳定性以及近地面层的逆温状况和温度露点差对雾霾天气的演变可以产生 热力影响 , 层结不稳定性和逆温偏大 (小 )以及温度露点差偏小 (大 )时雾霾天气偏强 (弱 ). 多元 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 热力和动力因子
4、对这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大致相同的 作用 , 气象 因子可以解释超过 2/3 的雾霾天气逐日变化的方差 , 方差贡献达到 0.68.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中国东部区域 2013 年 1 月 雾霾是发生在大气近地面层中的一种灾害天气 , 由于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降低 , 可以对社会 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 同时 , 雾霾天气 发生时大气气溶胶聚集在大气近地层 , 使得大气污 染增强 , 空气质量下降 , 会 对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危害 (李子华等 , 2008). 研究表明 , 雾和霾的长期变化趋 势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 城市的 扩张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热岛效应的
5、增强 , 可以使雾 的发生频次在城区呈减少趋势 , 而在郊区呈增加趋 势 (Sachweh 和 Koepke, 1997). 城区浓雾发生频次的 减少趋势除了与城市加热的增强趋势有关外 , 也与 悬 浮颗 粒物 的减 少趋 势有 关 (Witiw 和 LaDochy, 中文引用格式 : 张人禾 , 李强 , 张若楠 . 2014.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 44: 2736 英文引用格式 : Zhang R H, Li Q, Zhang R N. 2014.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6、 persistent severe fog and haze event over east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7: 2635, doi: 10.1007/s11430-013-4774-3 张人禾等 :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2008). 19801995 年 , 美 国霾 的减少 趋势 伴随 着 PM 2.5 浓度的减少 , 并且与硫化物排放的减少趋势一 致 (Schichtel 等 , 2001). 中国雾日数有明显的季节和 年代际变化 , 冬季最
7、多 , 春季最少 ; 在 20 世纪 7090 年代较多 ,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减少 ; 而霾日数自 2001 年以来急剧增长 (孙彧等 , 2013). 中国雾日数减 少趋势的产生 , 与冬季日最低温度 的升高以及相对 湿度的减小趋势有关 (刘小宁等 , 2005), 霾日数的增 加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趋势 以及平均风速的减少趋势有密切的联系 (高歌 , 2008). 另外 , 中国霾的变化趋势与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密 切相关 ,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国东部和南部 , 霾日具 有增加的趋势 , 而在经济相对滞后的东北和西北地 区 , 霾日出现减少趋势 (吴兑等 , 20
8、10). 关于中国雾霾天气的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联 系 , 已有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如前所述的雾霾长期 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之 间的关系 , 另一方 面集中在局地气象条件与雾生消演变过程 (Niu 等 , 2010)以及与霾天气的联系 (童尧青等 , 2007). 一些研 究分析了雾霾天气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 按照地面天 气形势 , 可以把中国大范围的大雾分为均压型和锋 前型两大类 , 其中前者主要与辐射雾相联系 , 而后者 则主要跟平流雾相联系 (林建等 , 2008); 大气低层暖 平流、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和充沛的水汽条件 , 对中国 东部 大范围大雾 的产生具有 重要的作用 (张新荣
9、, 2006).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 当大 气对流层中层出现 较强的纬向环流、对流层低层在弱高压脊控制下并且 出现较弱的表面风时 , 有利于严重霾天气的发生 (吴 兑等 , 2008). 2013 年 1 月 , 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雾 霾天气 , 江苏、北京、浙江、安徽和山东雾霾日数为 当地 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 (杨琨等 , 2013). 图 1 给出 了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数距平在中国的分布 , 其中气 候值取为 30 年 (19812010 年 )1 月的气候平均 . 可看 出大约在 110E 以东以及 40N 以南的中国东部 地区 , 许多区域的雾霾天数距平都超过
10、了 5 天 . 有 4 个距平 天数达到 10 天以上的高距平区域分别出现在广东中 西部区域 , 湖北北部附近区域 , 北京、天津和河北附 近区域 , 以及东部沿岸地区的江苏和山东南部区域 . 最大距平中心出现在江苏东部区域 , 距平天数超过 了 20 天 . 已有的研究往往将雾和霾区分开来 , 分别研究 28 图 1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数距平 单位 : 日数 ; 气候值为 30 年 (1 9812010)1 月的气候平均值 ; 空白区 域数据缺失 与 其相对应的气象条件 . 虽然雾和霾分别属于不同 的天气现象 , 但雾和霾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 (吴兑 , 2006; 杨军等 , 201
11、0). 在中国气象观测站的实际观测 中 , 对雾和霾的区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吴兑 , 2006).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 当雾和霾天气同时发生 时 , 在它们之间难以确定明确的界限 . 雾和霾经常混 合在一起 , 形成雾和霾混合的雾霾天气现象 (王润清 , 2012). 由于雾和霾都与能见度的降低相联系 , 因此 能见度实际上是雾和霾的一个综合度量 . 图 2 分别 给 出了中国东部区域 (110122.5E, 22.540N)平均的 2013 年 1 月以及 1 月气候平均能见度的逐日变化 , 其 中气候值为 30 年 (19812010 年 )1 月的逐日气候平均 . 可看出在 2
12、013 年 1 月 14 日 , 能见度明显偏高 , 大于 气候平均值 . 此期间内能见度偏高是因为在 14 日 , 发生了一 次全国范围强冷空气 过程 , 受 强冷空气 图 2 中国东 部区域平均能见度 2013 年 1 月逐日变化 (实线 ) 和 1 月 气候平均能见度逐日变化 (虚线 ) 气候值为 30 年 (198 12010 年 )1 月的逐日气候平均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2014 年 第 44 卷 第 1 期 影响 , 中国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杨琨 , 2013). 1 月 5 日以后的整个时段内能见度持续偏低 , 均小于气候 平均值 , 说明这次雾霾天气具有显著的持续性特
13、征 . 同时 , 在雾霾天气持续期 间 , 其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天 气时间尺度变化 , 其中在 15, 23 和 31 日能加度分别 出现最低值 , 比当日的气候平均值降低了大约 3 km 左右 . 考虑 到雾和霾 天气的混合 性质 , 本研究 将把 2013 年 1 月发生的雾霾天气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研 究 . 另外 , 2013 年 1 月发生在中国东部地区的雾霾天 气 , 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显著特 点 , 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研究气象条件对这次雾霾天 气所起的作用时 , 不仅应该考虑大气环流背景场对 雾霾天气持续性的影响 , 也应该考虑气象因子在雾 霾天气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
14、 事实上 , 对比 2013 年 1 月 2 日 08 时和 13 日 08 时的地面天气形势 , 2 日 08 时中国受强冷空气影响 , 而 13 日 08 时中纬度地区经 向型环流较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增强、中国东部地 区处于弱的均压区 (张小曳 , 2013), 说明了气象因子 与 2013 年 1 月雾霾天气的演变具有密切的联系 .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资料如下 . (1) NCEP/NCAR 日平均大气再分 析资料 (Kalnay 等 , 1996), 时间范围 从 1981 年 1 月 1 日到 2013 年 1 月 31 日 , 水平分辨 率为 2.52
15、.5, 垂直分辨率为 17 层 ; (2)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地面观测日值数据 , 资料 为 1 天 4 次 , 分别为北京时间 02, 08, 14 和 20 时 , 19812012 年的历史数据使用了 743 站的资料 , 2013 年 1 月利用了 848 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 ; (3) NCEP 提 供的 2013 年 1 月大气温度的 FNL 分析资料 (final analyses data), 资料为 1 天 4 次 , 分别为北京时间 02, 08, 14 和 20 时 , 水平分辨率为 11 , 本文的分析中 用到了 FNL 分析资料中大气对流层低层 100
16、0 和 925 hPa 两个垂直层次的气温资料 . 本文中的能见度分析利用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 观测数据 , 大气变量主要利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 料 . 由于 FNL 分析资料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 在 计算 2013 年 1 月大气低 层温度的逐日演变时使用了 FNL 分析资料 , 在文中使用 FNL 分析资料之处予以 了说明 . 1.2 方法 利用 NCEP/NCAR 再分析资料中的 19812010 年 30 年的 1 月份逐日资料 , 计算得到大气变量 1 月 气候平均 值以及 1 月逐日气候平均值 . 能见度的 1 月 逐日气候平均值也由 19812010 年 30 年的
17、 1 月份观 测资料计算得到 . 考虑到 2013 年 1 月的强雾霾天气 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的 110122.5E, 22.540N 区 域内 (图 1), 本文的分析中将有关变量在此区域进行 了区域平均 . 19812012 年能见度历史数据利用了此 区域内 218 个站的观测资料 , 2013 年 1 月利用了此区 域内 316 个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 . 在本文的分析中 , 用到了相关 分析以及多元线 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 另外 , 还用到了两个表 征大气热力不稳定度的常用指数 K 指数 (KI)和 A 指数 (AI), 它们的计算公式 (章国材等 , 2007)分别为 I 85
18、0 500 d850 d 700 850 700 500 (2) 式中 , T 和 Td 分别为气温和露点温度 , 下标 850, 700 和 500 表示 T 和 Td 所在的高度分别为 850, 700 和 500 hPa. K 指数和 A 指数是实际天气业务中常常用来判 别大气层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章国材等 , 2007), K 指 数和 A 指数的值越大 , 表示大气层结越不稳定 . 由式 (1)和 (2)可看出 , K 指数和 A 指数都考虑了中低层大气 的垂直温度梯度 (T850T500), 它们在物理上的区别主 要表现在 A 指数同时考虑了中低层大气 (850, 700 和 5
19、00 hPa)中水汽的饱和程度 , 而 K 指数只考虑了一层 (700 hPa)的水汽饱和程度 , 但增加了考虑 850 hPa 的 水汽条 件 (Td850). 因此 , A 指数在判别大气层结稳定性 时 , 考虑了整个中低层大气的水汽饱和程度 . 2 2013 年 1 月中国气候异常特征 为了分析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强雾霾天气所对 应的大气环流背景场 , 图 3 给出了 2013 年 1 月大气 对流层低层 (925 hPa)和中层 (500 hPa)的位势高度、温 度、风场和风速的距平分布 . 在对流层低层的 925 hPa 等压面上 (图 3(a), 中国大陆上空气压偏低 ,
20、 中国 东部海洋上空气压偏高 , 表明 2013 年 1 月的东亚冬 29 张人禾等 : 2013 年 1 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图 4 2013 年 1 月表面 (10 m)风速距平分布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正距平和负距平 ; 单位 : m s 图 3 2013 年 1 月 925 hPa(a)和 500 hPa(b)位势高度、温 度、 风 场 (箭头 )和风速的距平分布 位势 高度 (gpm), 黑色 等值线 , 实线和虚 线分别表 示正距平 和负距 平 ; 温度 ( ), 红色 等值线 , 实 线和虚线分别表 示正距平和负距 平 ; 阴影表示风速 (m s ) 1
21、季风偏弱 . 与偏弱的东亚冬季风相对应 , 中国东部对 流层低层出现偏南风异常 , 造成风速减弱 , 气温明显 偏高 . 在对流层中层的 500 hPa 等压面上 (图 3(b), 中 国东部气压偏高 , 一个较强的异常高压中心出现在 42.5N, 120.0E 附近 , 表明东亚大槽明显减弱 ; 与此 异常高压相联系 , 在中国东部 30N 以北出现东南风 异常 , 不利于槽后冷空气向中国东部侵入 ; 另外 , 以 南海北部为中心 , 出现了另一个较弱的异常高压 . 高 压西侧的异常西南风以及北方冷空气的减弱 , 共同 造成了中国东部上空气温偏高 . 图 4 给出了 2013 年 1 月表面
22、风速距平分布 . 可看出风速负距平区域覆盖 了几乎所有中国东部地区 , 即在该区域内表面风速 普遍减弱 . 与东亚冬季风减弱相伴随的中国东部地 区上空对流层低层的偏南风异常 , 是造成中国东部 地区表面风速减弱的重要原因 . 由此可看出 , 对流层 30 中低层出现的来自南方的异常暖湿气流 , 可以将更 多的水汽输送到中国东部地区上空 , 为雾霾天气的 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 同时 , 中国东部上空 500 hPa 的高压异常 , 可以抑制对流的发展 , 有利于 雾霾在大气低层的的聚集 ; 而表面风速的减弱 , 不利 于近地面附近形成的雾霾向区域以外平流输送 , 造 成了雾霾天气在中国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中国 东部 持续性 强雾霾 天气 产生 气象条件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