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唐诗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唐诗整体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唐诗 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唐诗共有15首。按时间划分,15首诗歌中初唐诗歌有2首,分别是八上野望和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盛唐诗歌有8首,分别是八上黄鹤楼使至塞上春望,八下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禅院送友人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唐诗歌有八上的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和雁门太守行,八下的卖炭翁;晚唐诗歌只有八上的赤壁。在课内唐诗的基础上,初唐诗歌补充了从军行(杨炯)在狱咏蝉,晚唐诗歌补充了题李凝幽居春愁曲悯耕者和恩慈寺偶题。学习这20首诗歌,学生能基本了解诗歌基本内容,作者简介,不同时期唐诗的风格特点,掌握一些诗歌鉴赏方法。“编给初中生的唐诗读本
2、”整体设计分为五个课段。前四个课段解决的是诗歌理解的问题。第一课段通过品读、炼字、比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初唐诗风较齐梁诗风的改变;第二课段通过分类补充、意象勾连等方法分析盛唐诗歌“气象万千”的特点;第三课段以背诵、扩写和比较的方法,落实古诗积累要求,分析盛唐到中唐诗歌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第四课段勾连文字、声音和图画,从多方面分析晚唐诗歌衰败的发展趋势。四个课段,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文学史分段编排,完整清晰地呈现了唐诗发展的脉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唐诗的积累。在最后一个课段,学生通过设计唐诗读本,学以致用,在编排的过程中形成较为系统的唐诗知识框架。【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反复诵读,能
3、够背诵并默写课内唐诗;2.在诵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归纳唐诗不同时期的特点,能通过品味唐诗丰富的意象说出各首诗歌表达的情感。二、思维目标1.分析、比较并归纳不同时期唐诗的特点,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和概括思维能力;2.通过扩写诗歌、制作读本等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在逻辑,增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三、价值目标1.感受唐诗的韵律美和意象美,体会诗人对社会人生观察的敏锐,能从诗歌的文字中汲取人生智慧,增进个性成长中的生活经验;2.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唐诗的特点,体会唐代诗人关注现实、心怀天下、以诗言志的创作取向,观照自身,反思生命成长中的价值追求。核心任务:结合唐代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诗歌类型、诗歌内
4、容,在自我补充相关诗歌的基础上,为初中八年级学生设计一个唐诗读本。【教学实施】第一课段初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核心任务:通过诵读、品读和比读,说出初唐诗风的特点。一、学习任务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自己理解的诗歌情感;2.通过“炼字析句”,品读野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军行在狱咏蝉四首诗歌的情感;3.通过比读庾信、徐陵的两首宫体诗,说出初唐诗风较齐梁诗风的改变。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内诗歌资源: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关内容;2.课外诗歌资源: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庾信奉和山池、徐陵春日。四、完成任务(一)初读诗歌解疑难小贴士元、明、清学
5、者为唐诗分期,以618年至712年为初唐,713年至766年为盛唐,766年至836年为中唐,836年至907年为晚唐。1.请熟读以下四首诗歌:翻阅字典,读准字音;划出停顿,读好节奏。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6、。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2.用自己的话在20字以内简要说出这四首诗歌的含义,在不理解意思的诗句旁做好标记,可寻求同学或老师帮助。(二)炼字析句赏诗情1.从各首诗中提炼一个你认为在情感表达上起重要作用的字,并结合整首诗来阐述你对这个字的理解;示例:野望一诗颔联中“唯”一字用得巧妙,不仅写出了傍晚时分太阳的余晖让连绵的山脉染上了暮色的场景,勾勒出一幅暮秋山色图,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感。2.从每首诗中找一处有深层含义的词或句,结合全诗分析词或句的深义;示例:野望一诗中的“采薇”有典故。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
7、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在诗中,“采薇”一词隐晦地体现出诗人仕途不顺后隐居田园的失意忧愁。3.从每首诗中选出最打动你的诗句,并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理由;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理由:这两句诗没有别离的悲伤沉重,反而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开阔的心胸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虽与友人远隔千山万水,但只要情谊深厚,情感便不受空间的限制。诗人的豪迈旷达令人惊叹!4.以小组为单位,与组员分享自己“炼字析句”的成果,并派出代表与全班分享。(三)比读深思明诗风小贴士宫体诗南朝梁陈间盛行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派的作者除萧纲外,还有庾肩吾、徐摛、庾信、徐陵等。他
8、们的诗作多写宫中女性的姿色、服饰,格调低下,诗风绮靡,是南朝君王、贵族荒淫放荡生活的反映。这种诗风自梁至唐初,其影响延续了一百多年,消极作用甚著。在诗体上,他们重视诗歌声律的谐美,辞藻的秾丽,且有意识地吸收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形式和新鲜的语言,在创作实践方面亦有一些清丽之作。因此,在指出宫体诗内容不健康和诗风靡弱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们在开拓诗歌题材和扩大诗歌表现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品读庾信奉和山池和徐陵春日两首诗,说出两首诗在诗歌选材、意象选择和语言风格上的共同特点。奉和山池庾信(南北朝)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
9、气,云归带雨馀。 注释:乐宫: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系汉高祖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此借指梁皇家宫殿。暇豫:闲暇逸乐。豫,逸乐。望苑:博望苑,汉宫苑名,系汉武帝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此借指梁皇家苑囿。回舆,乘车周游。笳:胡笳,形似笛子,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陵:越。绝浪:极高的浪。飞盖:疾驰的车辆。通渠:四通八达的大道。春日徐陵(南北朝)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径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 注释:横枝度:穿过横出的树枝。九枝盖:指画有九花的车盖。示例:诗歌选材:均是游乐赏景、咏物抒怀之作,描写了自然之景的美好绮丽。意象选择:有清新的自然景物,
10、如桂亭、桐门、花叶、荷花、鸟鱼、夕阳、云雨等;还有较为华美的事物,如乐宫、望苑、飞盖、九枝盖等。语言风格:精心雕琢而成,文辞典雅绮丽,句式精巧工整。2.参考链接材料,对比四首初唐诗歌和两首齐梁宫体诗,可以从诗歌选材、意象选择、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角度分析初唐诗歌的特点。【链接材料】张彩民对初唐诗歌革新理论的再认识示例:初唐诗歌打破了齐梁诗浮靡轻艳的诗风,拓宽了诗歌的选材,不局限于宫廷应制、男女情感、骄奢玩乐等题材,避免矫揉造作、无谓的情感表达。在诗歌主题的选择上,初唐诗人探寻了更多可能。诗可以写壮志难酬的失意,可以写与友离别的复杂情绪,可以写冤屈不平的悲愤.此外,初唐诗歌追求真实浓烈的情思,用
11、真实的喜怒哀乐表达人的本性,无论是咏物抒怀还是借景抒情,都言之有物,不无病呻吟。“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得到了更多认同,风格朴实,情感真挚。五、学习评价1.能够背诵并默写两首课内古诗: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请你查阅资料,再找三首初唐诗的代表作和三首齐梁宫体诗的代表作,说说齐梁诗风对初唐诗风的影响。第二课段盛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核心任务:通过诵读、比照、补充,分析盛唐“气象万千”的风格样态。一、学习任务1.读:使用一种诵读标记法。使用不同符号标注诗歌句子内部的停顿、重音、语调和拖音,并依照标注符号开展小组内的诵读活动,读出9首诗歌的节奏和感情。2.找:使用一种诗歌分析法意象勾连在
12、浏览、通读并整体理解9首唐诗的基础上,发现一个有隐含义的意象,并结合自己对意象的理解品析诗歌。3.分:使用一种组诗阅读法分类建群将唐诗按照作者身份、表现手法、诗歌体裁、诗歌主题、诗歌情感等方面进行来分类对照,并写出分类依据。4.补:了解一种时代风格盛唐气象结合“盛唐气象”知识卡片,对照历史事件,补充相应的唐诗,并简要分析盛唐诗歌气象万千的理由。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1.本单元9首唐诗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使至塞上、崔颢黄鹤楼、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杜甫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参考阅读:浦江清中国文学史稿 魏晋南北朝隋唐卷 盛唐诗歌
13、概述王保桂论古诗的朗诵技巧四、完成任务1.唐诗小组朗诵会阅读王保桂论古诗的朗读指导,对照小贴士中的朗读符号,自主标注九首诗歌的停顿、重音、语调、拖音.并在五人小组内讨论标注依据。确定依据后在小组内诵读。朗读符号示例符号意义短暂停顿。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尾音拉长。2.建立意象库(1)结合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注释、学习提示等逐一默读九首唐诗。(2)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一个意象(有隐含意义),
14、并结合诗歌语境阐释语义。(3)对照小贴士,从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九首唐诗的情感表达。小贴士常见意象的主要类型:(1)象征式意象:借助具体事物,表现特定意义。如菊花,因秋天开放,饮露凌霜,被赋予清高、坚贞、顽强、高洁等象征意义。(2)物语式意象: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如水因为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常被用来比喻时间流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为剪切不断,滔滔不绝,常被用来比喻不尽愁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清澈明亮,深沉灵动,常被用来比喻美人眼睛(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3)谐音式意象:我国古代诗歌巧以语音作桥梁,借用甲字的形式表达乙字的语义,以此委婉含蓄
15、地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如“柳”谐“留”音,因具有“留恋惜别”的寓意。(4)借代式意象:是指用另一有关联的事物代指本体。如桑梓指故乡,“唯桑与梓,必恭敬止”。常见的意象有: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4)根据意象表达的情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唐诗意象库。意象库示例1:按意象类型分意象库示例2:按情感类型分意象库示例3:按诗歌流派分3.盛唐朋友圈分类建群(1)网络调查九首诗歌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将唐诗按照作者身份、表现手法、诗歌体裁、诗歌主题、诗歌情感等多个主题进行来分类比照,并写出分类
16、依据。如:作者身份:朝廷高官群vs归隐高人群名人志士群vs无名贫士群.表现手法:咏物言志vs寓情于景.诗歌体裁:叙事诗vs抒情诗.诗歌主题:时事艰难vs国泰民安. 诗歌情感:委婉含蓄vs慷慨雄浑.(3)猜说对话:如果将同一主题下的诗人拉入一个群聊,猜想他们会就自己的诗歌内容及创作意图展开什么样的对话,小组内讨论、确定。4.知人论世谈风格(1)对照“盛唐大事件”,补充相应的唐诗。历史大事件对应唐诗及分析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号永徽。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
17、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白江口之战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唐灭高丽之战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在唐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军攻灭高丽的作战。韦后之乱韦后之乱是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皇后毒死中宗,阴谋夺权,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
18、,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开元之治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募兵制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后期导致军阀的形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
19、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2)根据小贴士和以上表格,谈一谈唐诗“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小贴士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首提“盛唐气象”。他说:“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封建经
20、济高度繁荣发展,社会政治局面也比较安定,思想文化方面比较自由解放,尤其是科举取士制度,给许多中下层知识分子带来了仕进的希望,展示了理想的美好前景。艺术形象的自然浑厚、含蓄蕴藉,确是盛唐诗歌的一种基本特色,而它又是和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互相统一的。此外,盛唐诗歌在格律上也发展到了十分完备的阶段。我认为原因是: 五、学习评价1.诗薮有评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格,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为什么。2.石壕吏中对差役形象的素材采取了留白艺术。即诗歌明写老妇,将她的话写成“抒情独白”,实则暗写差役,让差役转到“幕后”,请你结合历史背景以及对差役形象和诗歌情感,补全差役的对话或行为
21、。差役:汝家男何在?速令来相见。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差役:老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差役:老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差役:老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第三课段中唐: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核心任务:分析中唐诗歌对盛唐诗的继承与创新。一、学习任务:1.背诗:在初步理解本组所有诗歌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准确记忆。2.扩诗:任选本组诗歌中的其中一首,将其扩写成短篇小说或者散文。3.比诗:从盛唐诗歌和中唐诗歌中各选一首,从背景、题材、情感、词句、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小组综合各人的探究成果,总结中唐诗歌对盛唐诗的继承和创新之处。二、课时安
22、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内诗歌资源:白居易的卖炭翁和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2.课外诗歌资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韩愈晚春以及相关的诗歌注释、作者生平。3.补充资源:袁行霈走下高峰之后的探索中唐诗歌的新趋势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第二章四、完成任务1.“博闻强记”诗歌背诵大会(1)结合注释和作者生平,初步理解6首诗歌,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表达的意思。(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分工,选择其中一首诗歌,为每一联搜集或绘制一幅符合诗意的图画。(3)举办“博闻强记”诗歌背诵大会。汇总搜集或绘制到的图画,以PPT的形式依次呈现,按小组进行抢答。统计抢答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
23、和个人,分别为团体冠军和个人冠军。2.“唐诗新说”扩写大赛(1)任选6首诗歌中的其中一首,梳理出诗中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意象,并以此为基础,想象并补充细节。(2)将诗歌扩写或改写成一部短篇小说或者散文。扩写示例:卖炭翁烧炭部分扩写示例烧完炭之时,已是深夜,火光映着老翁黢黑的脸。刺骨的寒风在深夜中更多了几分凌厉,几乎要将老翁呵出的雾气凝结成冰。雪慢慢地开始下了起来,一片一片地,在寒风的裹挟中打着旋儿。周围的树木都静默着,仿佛是在为这漆黑的夜默哀。身边的一起出来烧炭的年轻人在不停地催促着老翁,生怕老翁添火速度太慢,影响烧炭的进程。3.继往开来话中唐(1)小组合作,在盛唐和中唐的诗歌中各选择一首,从创作
24、背景、所选题材、意象选择、思想情感、词句锤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其他方面分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完成下表。盛唐、中唐诗歌异同分析表所选诗歌比较角度创作背景所选题材意象选择思想情感词句锤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2)综合各小组比较成果,总结出中唐诗歌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和创新之处。小组合作绘制一张以“继往开来,中唐诗风”为主题的手抄报,在班级进行展览。五、学习评价1.杜甫和白居易都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具体诗歌,从选材、思想情感等方面谈谈两位诗人创作上的相同之处。2.李白的诗歌变幻莫测,奇丽多姿,李贺的诗歌想象丰富,新奇巧妙。请你结合具体诗歌,说说李白的“奇”和李贺的“奇”有何不同?第四课段晚唐:鸡
25、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核心任务:分析晚唐诗歌的衰败之因,在500字左右把讨论、探究的结果组织成文。一、学习任务1.一诗一颜色:理解五首诗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晚唐诗歌在意象方面体现的衰败之感,确定本组诗歌朗读视频的背景色调。2.一诗一音乐:从意境、感情两个方面感受晚唐诗歌的衰败之感,为诗歌朗诵视频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进行小组创意朗读设计。3.一诗一人生:知人论世,分析晚唐社会背景对衰败诗风形成的影响,完善朗诵视频的画面文字内容。4.诗歌朗诵会:小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同步录制视频。展示完成后,简要向全班介绍背景颜色、画面和配乐选择的理由。班级总结晚唐诗歌意象、情感的特点。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
26、习资源1.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上古诗:杜牧赤壁;2.课外补充古诗:贾岛题李凝幽居、温庭筠春愁曲、韦庄悯耕者、郑谷慈恩寺偶题;3.背景资料补充: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十章1;4.潘通色彩查询网站:;5.朗诵资源补充:网易云歌单中国古诗朗诵配乐。四、完成任务(一)一诗一画面1.全班同学通读五首诗歌,查找相关资料,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2.每人选择一首诗,在国际色卡网上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诗歌画面的颜色作为展示课件的背景颜色,说出选择依据,并为颜色取名。3.选择唐诗中最具画面感的一句,为此配图,置于展示课件的背景图上。(二)一诗一音乐1.小组根据前三个课段的朗读指导,借助朗读符号,在所选的古诗上
27、标注朗读符号,个人进行朗读练习。2.从诗歌意境、情感方面思考,参考网易云歌单中国古诗朗诵配乐,小组确定配乐。3.根据诗歌和音乐的情感、结构特点,进行小组创意朗读设计并练习。(三)一诗一人生查找背景补充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简要说明社会时代和作者生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为诗歌展示PPT的内容。(四)举行诗歌朗诵会1.小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并同步录制视频。展示完后向全班介绍背景颜色、画面和配乐选择的理由。2.总结五首诗颜色、画面素材及配乐的共同特点。五、学习评价1.胡应麟在诗薮中称晚唐诗歌的特点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结合所读5首诗歌,把你的理解在500字以内表述
28、清楚。2.班级从以下角度为各小组朗诵内容评价:序号评价标准评分(共50分)1颜色、画面、配乐选择贴切。(20分)2朗诵情感充沛(10分)3朗诵姿态大方。(10分)4朗诵形式有创意。(10分)第五课段为初中生编选唐诗读本核心任务:结合唐代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所学诗歌的具体内容,依据编选需要,为不同的阶段再被选1-2首诗歌,为八年级学生设计一个唐诗读本。一、学习任务1. 自主拟题:自主设计读本主题。2. 选诗组诗:基于自己的读本主题选择适合的唐诗,可以参考所学内容,并补充课外唐诗。3. 确定体例,填充内容:自主设计读本具体内容,搭建框架。4. 图书漂流,读本展示:在班级内部进行读本漂流,投票选出最
29、佳读本。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习资源 1.二维码生成器:扫码可听自主朗诵音频2.配图:百度图库四、完成任务1.自主拟题自主选择读本主题:选择感兴趣的任一时期设计,可以以时间为线索设计,可以以某一情感主题为线索串联四个时代,可以以某一流派为线索串联不同时代.总体要求逻辑清晰,线索明确。示例:选择某一时期:盛唐最强音选择某一题材:莽莽大漠情选择某一流派:浅草才能没马蹄走近元白诗派 .2. 选诗组诗:按照读本主题,参考前四课段所学诗歌或自行补充。3. 选定体例,补充内容(1)小组讨论并确定读本中需编排的内容,例如,序言(导读)、诗人简介、诗歌内容及注释、诗歌翻译、诗歌赏析、朗读音频、配图配色.后
30、记。(2)小组分工,搜集内容。(3)汇编内容,校对审核。4.图书漂流,读本展示(1)将小组完成的读本放置教室指定区域。(2)每位学生按照评价标准选择最喜爱的两本读本投票,并用便利贴写上一句推荐读本的理由。(3)得票最多的两本读本获称“金牌读本”。(4)该小组成员将投票同学的推荐理由及教师评价整理为书序。五、学习评价学生在投票环节,对各组读本按照标准选出两本“金牌读本”序号评价标准1读本主题明确,内容逻辑清晰。2选诗恰切,具有代表性。3体例要素完备,顺序合理。4语言表达准确,有个性化品析。5版面设计美观,简洁大方。【单元整体评价】一、单元设计反思本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结合唐代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
31、及所学诗歌的具体内容,补充诗歌,为八年级学生设计唐诗读本”。本单元整合了八年级所有的唐诗篇目,并依据时期不同进行了补充,通过该核心任务,学生可以把握唐代诗歌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对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古诗教学以诵读为基础,因此每个课段都以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诵读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方法指导,并把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诵读方法涵咏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时期诗风的理解,本单元还加入了一些课外古诗,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并勾连所学对诗歌内容自主理解,教师也要进行适时指导,避免学生在诗意上理解产生偏差。第一
32、课段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诵读、品读和比读,说出初唐诗风的特点”。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重点应放在对初唐诗歌的理解分析上,并对比较的角度进行指导和提示。第二课段的核心任务是“分析盛唐诗歌气象万千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诗中出现的丰富意象及其内涵;在分类对照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具体内容阐明分类理由,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三课段的核心任务是分析中唐诗歌对盛唐的继承和创新。在这一课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此前的分类方法以及对比角度,从继承和创新两方面进行归纳探究。第四课段的核心任务是探究晚唐诗歌的衰败之感,这一课段的难点在于知人论世的方法运用。教师不仅要指导
33、学生从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生平对诗歌整体风格进行概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诗人的具体经历对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五课段的核心任务是设计制作唐诗读本。这一课段难点在于对学生对读本内容的编排和撰写,教师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并帮助校对审核。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以诵读为基础,关注诗歌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诗歌含义,以小见大,避免空洞概括,从而将诗歌教学落到实处。二、测试反馈(一)必做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说一切描写景物的语言其实都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请你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中各选一首,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一个人的微信名既能展示独特个性,又能体现高雅志趣,如”挑灯看剑“广厦千万”“钟磬音”等等。请从本专题的20首诗歌中,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短语或诗句作为微信名,并简要说明由来和含义。(二)选做时代会影响一个诗人的整体风格,而同一位作家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请你选择一位作家,搜集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谈谈这位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何变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