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专题云南省红河州2022年第一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_”和“_”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河的人生境遇。(2分)14这首诗的颈联被誉为“神妙”。诗句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自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2分)云南省丽江市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3首句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2分) 14诗可传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作者情感?(2分)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卷(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3“风烟望五津”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4本诗作者送别友人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送
3、别王昌龄时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诗歌的颔联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14.联系作者背景,说说本诗尾联的“长”和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的表达效果有何相似之处?(2分)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3.诗人在描绘景物时善用叠词,请说说诗歌颔联和颈联的几个叠词的作用。(2分)1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日暮时分,总是会让入产生万千情思,本诗的尾联和晏殊浣溪沙中“夕阳下几时回”都写到了日暮。请分别说说两位作者在日暮时产生了怎样的情思?(2分)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故事,完成1314题。(4分)无 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3请说说你对“相见
5、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理解。(2分)14本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龚自珍已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2分)云南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1(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颔联运用典故,选择其一,简述典故及其作用。(2分)14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体现“酬和诗”的特点。(2分)古诗阅读专题云南省红河州2022年第
6、一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_”和“_”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河的人生境遇。(2分)14这首诗的颈联被誉为“神妙”。诗句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请你自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13(2分)“凄凉地”“弃置身”或“凄凉”“弃置”14(2分)示例一:用“沉舟”和“病
7、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人生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从哲理的角度来分析)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积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作者的思想情感角度分析)云南省丽江市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3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2 中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分类 汇编 古诗 阅读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