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docx
《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八纲辨证总结八纲辨证 概述(二)证、病、症的区别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 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 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 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 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 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 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四)八纲定义即 阴、阳、 表
2、、里、 寒、热、 虚、实、 八类证候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表里辨证(病位、病势)寒热辨证(病性)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一、表里辨证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一)表证(Exterior)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
3、、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主症 舌苔薄白 脉浮 头身疼痛次症 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表证舌苔薄白表证脉浮表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 2、表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 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表证辨证要点:(1)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2)以恶寒发热并见为必有症状。3、表证的治疗表证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法。 (即八法中的汗法)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
4、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取微汗 避风寒 慎饮食(二)里证Interior Syndromes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临床特点: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1、里证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无恶风恶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象改变,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舌红苔黄舌淡白边齿痕面白无华舌苔厚腻边齿痕2、里证的病因病机 里证成因有三: (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 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 (外邪直中) (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
5、 直接损伤脏腑气血辨证要点: (1)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 (2)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似的里证 的一些症状3、里证的治疗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里虚证补里实证攻里寒证温里热证清 (三)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非完全入里,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1、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2、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 (1)外邪由表传内,尚未入于里; (2)里邪透表,尚未透于表,邪气居于 半表半里之间; (3)邪气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 争,少阳枢机不利。 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分析 *邪客少阳,正邪分争寒热往来; *邪客少阳,
6、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胆火内郁,脾胃失运不欲饮食; *胆火上扰,心神不宁心烦; *胆火内扰,胃失和降喜呕; *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口苦咽干; *少阳肝胆病可见脉弦。 半表半里证辨证要点:(1)必见寒热往来之症(2)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等症状。 3、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和解表里法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 参、夏、姜、 枣、草 (四)表里证的鉴别 表证 里证病史 新病,病程短 久病,病程长寒热 发热恶寒同见 只热不寒 或只寒不热舌象 舌象变化不大 舌象多见异常脉象 脉浮 脉沉或其他脉 病 例 分 析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寒,曾服
7、“百服宁”,效果不显。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略有汗出,咽喉干痛,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8.5,咽红,扁桃体不肿大。问: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风热上扰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热之象。 诊断表证(表热证) 治疗银翘散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反映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注意: 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区别(一)寒证1、定义:阴盛 实寒证 阳虚 虚寒证2、成因: (1)外感阴寒邪气; (2)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3)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3、临床表现:冷冷清清白滑
8、迟 恶寒、畏冷、冷痛 阳失温煦 喜暖、肢凉、蜷卧 口淡不渴 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 寒不消水 大便清稀 苔白而润 面色白、舌淡阳不运血 脉紧或迟寒主收引 寒证的辨证要点 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为其主要病机 2、脏腑功能低下,肌体失去温煦为主 要临床表现。 4、寒证的治疗原则寒证的治疗原则是:虚寒宜温之(附子、肉桂等)实寒宜散之(生姜、桂枝等) (二)热证1、定义: 阳盛 实热证 阴虚 虚热证2、成因(1)外感火热之邪 (2)寒邪入里化热 (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4)饮食不节,积久化热 (5)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3、临床表现:热渴红数二便结发热恶热喜冷 阳热亢盛 面红目赤 火性炎上 口渴欲饮
9、痰涕黄稠 小便短黄 热灼津伤 大便干结 苔黄干燥 舌红脉数 热迫血疾 热证的辨证要点 (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 为主要病机。 (2)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 为主要临床表现。 3、热证的治疗原则热证的治疗原则是:实热宜清(白虎汤等) 虚热宜补(六味地黄丸等)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 证 热 证寒热喜恶 恶寒喜暖 恶热喜冷 口渴与否 口淡不渴 口渴喜饮 面色赤白 面白或青黑 颜面红赤 四肢温凉 手足厥冷 手足烦热 二 便 小便清长大便溏 小便短赤大便结 舌象 舌淡苔白而润滑 舌红苔黄而干燥 脉象 脉迟或紧 脉数 病例分析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
10、,微恶风寒,曾服“百服宁”,效果不显。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略有汗出,咽喉干痛,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数。查体温38.5,咽红,扁桃体不肿大。问: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风热上扰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热之象。治疗银翘散 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咳嗽加剧,咳出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症见满面通红,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八纲辨证 寒热辨证里证、实证
11、、热证里实热证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高热,大汗、口渴;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热邪扰心烦燥不安;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里实热证的表现。治疗麻杏石甘汤+泻白散 刘某,男,52岁。 2002年10月23日就诊。素体虚弱,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肢冷便溏。昨夜起发热,体温39。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色清,四肢不温,舌边尖红,脉浮数。请按八纲辨证分析之。 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里虚寒证。昨夜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为外有风热表证。此为旧病,又新感风热之邪外有风热表证,故为表热里寒证(表里同病,寒热错杂
12、) 三、虚实辨证 虚实的含义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一)实证1、定义 (1)邪气亢盛(有余), 正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 (2)病理产物停聚2、成因 (1)感受外邪 (2)内脏功能失调,痰饮、 水湿、瘀血、脓液、宿食、 虫积等蓄积。特点: 新起、暴病, 病情剧烈、体质壮实3、临床表现:由于感邪性质、病理产物及病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 壮热,腹胀痛拒按, 胸闷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呼吸气粗,痰涎壅盛,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二)虚证1、定义:正气虚弱(矛盾主要方面), 邪气不盛,邪正交争不剧烈 正气:
13、阴、阳、气、血、精、 津液、营卫等。虚损程度: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2、成因(1)先天不足 (2)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特点:病程较久,病势较缓,体质素虚 气 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气怯,动则气急,纳少不化,舌质淡胖,脉虚无力。乏力气短自汗出, 纳少声低脉无力。 阳虚气虚+虚寒(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等)畏寒肢冷二便清,神疲脉迟舌淡胖。血 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眩晕心悸面黄白, 肢麻舌淡脉细弱。阴 虚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虚热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脉
14、细数 眩晕失眠舌面红, 身热盗汗脉细数。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1、体质强弱 2、发病久暂 3、病程长短 4、声息高低 5、痛处喜按与拒按 6、舌象 7、脉象 8、内伤外感 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咳嗽加剧,咳出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症见满面通红,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里证、实证、热证里实热证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 高热,大汗、口渴;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热邪扰心烦燥不安;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为里实热证
15、的表现。治疗麻杏石甘汤+泻白散 刘某,男,52岁。 2002年10月23日就诊。素体虚弱,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肢冷便溏。昨夜起发热,体温39。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色清,四肢不温,舌边尖红,脉浮数。请按八纲辨证分析之。 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里虚寒证。昨夜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为外有风热表证。此为旧病,又新感风热之邪外有风热表证,故为表热里寒证表里同病,寒热错杂 四、阴阳辨证阴阳的基本含义阴阳是对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高度概括,是证候分类的纲领。阴-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特征;内在的、 向下的、不易发生的;阴邪致病,病变较慢: 里证、
16、寒证、虚证。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1、阴证 里证、寒证、虚证的综合2、阳证 表证、热证、实证的综合具体辨证内容阳虚证(虚寒证) 阴虚证(虚热证) 阳盛证(实热证) 阴盛证(实寒证) 亡阳证 亡阴证 阳亢证1、亡阳证*含义: 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成因: 一般在阳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阴寒极盛,暴伤阳气大汗、大出血、吐泻,失精(阳随阴脱) 中毒、严重外伤 痰瘀蒙闭心窍*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清稀 肌肤不温、手足厥冷 神情淡漠、呼吸微弱 温煦、固摄 面色苍白 推动失司 舌淡而润 脉微欲绝2、亡阴证*含义: 指体液大量耗损,阴液严重亏乏而欲竭所表现出来的危重证候。*成因:
17、一般在阴液亏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壮热不退、大汗不止 大吐大泻 严重烧伤 *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粘, 如珠如油 身灼肢温、恶热 虚烦躁扰 滋润、潜阳失司 口渴欲饮 面赤、皮肤皱瘪 小便极少 唇舌干燥 脉细数疾 4、亡阴、亡阳证的鉴别汗之冷热及稀粘;四肢(皮肤)温凉;口渴喜恶;舌象;脉象. 请看录像资料吴某,女,37岁,2001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以咳嗽,口舌生疮而来诊。症见咳嗽痰粘,胸中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请按八纲辨证分析。 咳嗽,口舌生疮,胸中烦热等为上焦有火,又兼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溏泻等为下焦有寒,故总体为上热下寒证(上实下虚、寒热错杂、
18、虚实夹杂) 李某,女,71岁,2002年4月24日就诊。三年来,大便稀溏,日行3-4次,常伴有下腹冷痛,喜温喜按,平素怕冷,四肢不温,自汗,纳谷不香;症见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胖,脉迟无力。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里虚寒证。病人年事已高,阳气不足,虚寒内生。脾肾阳虚,水湿不化,则大便稀溏。阳虚,温煦机体的功能失常,故见腹冷痛、怕冷等症。脾阳虚,运化无力,则纳谷不香。卫阳虚,固摄无力,则自汗,神疲懒言,舌淡脉迟无力,均为阳气虚的表现。 奚某,男,41岁,2001年1月8日诊。三月前,运动后汗出受风,当夜发热恶寒,头痛,口干,有汗,轻微咳嗽,舌边尖红苔白,脉浮数。自行煎服生姜汤发汗。次日上午
19、病势反重,发热T39不退,大汗,口渴咽痛,舌绛苔黄干,脉洪数有力,给与清热解毒中药,三天后病势减。但低热不退,夜间尤甚,盗汗,干咳少痰,头晕心悸,失眠,舌红绛而干,无苔,脉细数。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病因为汗后当风。开始为风热表证,误用生姜汤发汗,表邪入里化热,转为里实热证。用清热解毒,药证相符,病情减轻。但由于热势较重,已伤阴津,故低热不退,转为里虚热证(阴虚证)。 韦某,女,3岁,2001年8月15日诊。患儿腹泻三天,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混浊,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目眶凹陷,啼哭无泪,无尿,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红无津。请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亡阴证。由于泻下无度,暴泻伤阴,阴津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辨证 脏腑 辩证 期末 总结 病例 分析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