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专题202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阅读观沧海,完成 8-9 题。(共 5 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2 分)9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2、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3 分)答:(二)(共5分)8竦峙 示例:宏伟壮阔(共2分。共2空,每空1分)9示例:曹操的诗句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王安石的诗句写不畏视线被浮云遮挡,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王冕的诗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表达诗人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共3分。曹操诗句,1分;王安石诗句,1分;王冕诗句,1分)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8-9题。(共4分)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
3、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以“_”写乘夜奔袭之状。(2 分)9.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注:幽州台:即黄金台答:_(二)古诗词阅读(共 4 分)8.答案示例:战争的惨烈 半卷红旗(2 分)9.答案示例: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 分)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
4、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1 分)202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二模语文试卷(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7-9 题。(共 6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这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期间寄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阵容和_的追忆,表达了_理想。(2 分)8.用自己的话描写“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一场面。(2 分)答:_9李白行路
5、难(其一)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明两位作者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答:_(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7-9 题。(共 6 分) 7.参考:(1)沙场生涯 (2)杀敌报国、收复失地 评分:2 分。 8.参考: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大家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光明前景。 评分:2 分。 9答案示例: 李白借典故中的梦,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抱负的愿望;辛弃疾借梦抒发了壮志难酬的
6、抑郁愤慨之情。 (共 2 分。李白,1 分;辛弃疾,1 分)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78题。(共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7.对上面两首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词都与边塞征战生活有关,都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B.渔家傲秋思中以“异”字统领上阕景物,强调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C.塞下曲开篇也是写景,宿雁惊飞,既交待了时间
7、,又写出了景色的壮美。D.“长烟落日孤城闭”“大雪满弓刀”两句均借边塞特有景象表现将士们的威武气概。8.邓稼先“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有人推测“燕然勒功”抒发的情感与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相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分)7.答案:B 评分:2分。8.示例:合理。这两处都用了相同典故。同在西北边塞,“燕然未勒”表现出将士们镇守边关,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爱国之心,“燕然勒功”则赞扬了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甘愿献身的崇高品质,二者情感相关。不合理。这两处虽然用了同一典故,“燕然未勒”写出将士
8、们长期镇守边关,有家不能归的无奈情绪,而文章借“燕然勒功”赞扬了邓稼先为国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二者情感不相关。评分:3分。基于判断,谈这两个语句情感各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句关系,1分。2022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再接上“连角起”,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B.“长烟落日”,让人联想到描写塞外壮阔风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而其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C
9、.“燕然未勒”反用典故,这个典故会让人想到了邓稼先一文中杨振宁先生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赞扬邓稼先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是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与本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了“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分析】渔家傲秋思这是一首抒怀诗,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
10、归的心情。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这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邓稼先一文中杨振宁先生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赞扬邓稼先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是正用典故。故选:B(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雁去无留意”抒发了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凄凉悲怆的情感,从而抒发思乡之情。“北风吹雁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精选 汇编 古诗 阅读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