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
《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就概述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为抓手,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农村文化网络、文体设施基本健全据调查,全市20个镇区全部建有文化机构。镇文化服务站、文体健身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332个行政村中,除了村村建有村文化室和村农家书屋外,全市投资2000多万,已使每村都建有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路径等设施的休闲活动中心,新建集中居住点的文体设施也在逐步健全。同时,文化部门还拟定了市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和文
2、化志愿者管理意见,招募了418名农村文化志愿者,缓解了基层有阵地无管理人员的尴尬局面。基层农村文化服务正逐步由单一层次向市、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发展,投入主体逐步由单纯公办向公办、民办、个体办方向转变。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益。(二)公益文化活动深入农村社区近年来,我市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为载体,不断创新公益文化活动,使城镇文化向农村渗透。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也初显成效,大多数镇村基本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各镇文化站全年开放不少于200天,能正常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多项活动。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藏
3、书平均不少于1000册,每天接待读者50人次以上。基本达到镇每月、村每季一场文化活动,平均每阵地每月接待群众均在200人次以上。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剧团118个,被各镇村聘为文艺宣传队,常年为百姓演出,年均演出20000多场,观众累计达600多万人次。市文化部门每年送戏下乡1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4400多场次,图书流动服务点遍地开花。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已成为文化惠民的经常性活动。常年不断的公益文化活动让农民的生活渐趋丰富多彩,文化公益活动改变了农民的消费观念,拉动了农村的文化消费。(三)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近几年,我市以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主阵地,人民群众自办文化为补充的群众文
4、化活动蓬勃兴起。文化宣传部门的文化援助,催生了群众文化的内生机制,发生了由高层“送文化”向基层群众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可喜转变。社区文化活动、老年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开花。“城乡文化互动”工程实施后,各镇认真编演节目,向居民展示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吴窑沈甸、如城阚庄、雪岸凌云、林梓桥口、东陈尚书等镇10多个村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节,群众参与度前所未有、市民反响十分强烈。“放歌巨变”、“小康之歌”、“开放颂”、“腾江越海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式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演出人员中有农村老文艺骨干,有近几年从艺校毕业的新生力量,也有社会的一般文艺爱好者。从“社
5、区文艺大调演”到“民间艺术团体优秀节目汇演”;从首届中国小康村篮球赛到机关和乡镇文化体育乡村文化体育赛事如火如荼。白蒲镇沈桥社区连续八年举办农民艺术节,近万名农民主动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团队和特色家庭团队: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市特色团队”;王勇等四个家庭(团队)分获省和市一等奖。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深层原因分析(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近年来,我市紧扣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联系作为后发地区的实际,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着力用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凝聚全市人民,不断夯实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跨越发展的共同
6、思想基础,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围绕“弘扬新时期城市精神,助推桥港经济腾飞发展”主题,举办了新时期城市精神论坛、新时期城市精神演讲比赛、征文竞赛,创作了城市精神系列歌曲广泛传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了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市还连续开展了“学赶张家港,建设新”、“沿江开发助腾飞,五年巨变看”、“建设全面小康,共创美好生活”、“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四大主题活动分别组织拍摄了惊涛拍岸、大江作证、大地放歌、转型背后的“转型”等四部大型电视政论片,组织市民集中观看,广泛开展讨论,引导全市干群深切感受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总结跨越
7、式发展的宝贵经验,牢固确立持续腾飞的新标杆。扎实有效的文化教化和激励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干群思想的大解放,富有特质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确立。领导重视文化建设是我市农村文化繁荣最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提供了先天基础厚重的历史文化环境是我市文化建设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古邑,建县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近代中华第一大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理学先驱胡瑗、文学家冒辟疆、戏剧家李渔等文化名人辈出。有涉及民俗、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
8、等18项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务院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使新时期文化建设之树枝繁叶茂。近年来我市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时期文化建设为抓手,培育出两个被中央领导批示由中央媒体集中宣传的全国重大典型“爱心邮路”和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赵小亭,深入推进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爱心文化”的建设。以“爱心邮路”为发端,“爱心基金”为基础,“爱心超市”为窗口,“爱心大使”和“爱心团队”为示范的爱心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催生了一系列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的先进典型,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确立爱心文化内涵、丰富爱心活动载体、挖掘爱心典型、推广爱心文化品牌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了凡人善举的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市 农村 文化建设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