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位圆柱齿轮跨测齿数的简便计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变位圆柱齿轮跨测齿数的简便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位圆柱齿轮跨测齿数的简便计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变位圆柱齿轮跨测齿数的简便计算中煤北京煤机公司退休职工 周万峰 摘要:本文给出一个简便的跨齿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并验证了该公式确定的跨齿数是合理的。关键词:变位齿轮,跨齿数,公法线长度。1、推荐笔者的经验公式目前变位齿轮的跨齿数计算公式可谓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有教科书上公式,有各种手册上公式,有参考书上的公式,还有近些年来杂志上发表的公式等等。如果将它们汇集起来恐怕不下十数个之多。但最常见的还是表1所列的几个公式。表1 几个常见的变位齿轮的跨齿数计算公式序号用于直齿用于斜齿1 2 3 4+0.5+0.5注:早先公式1多为教材所选用。公式2机修手册选用。公式3齿轮手册选用
2、。公式4多为机械设计手册选用。不难看出,表1中的几个公式大都比较复杂:平方、开放、三角函数等等项目很多,计算起来十分不便。而且有的公式有时确定的跨齿数也不合理。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算例计算以及反复验证后给出一个跨齿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当压力角时,经验公式为:齿数,斜齿时代入(,可查手册)。变位系数,斜齿时。与变位系数正负有关的系数。当变位系数为正(时p=1.4,当变位系数为负(时p=1.9。通过大量的算例验证后得知,当变位系数为负时,由经验公式确定的跨齿数与表1中的公式(4)确定的跨齿数是完全一样的(见表2)。当变位系数为正时,经验公式与表1中的(2)、(3)、(4)确定的
3、跨齿数绝大多数是相同的,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两者的跨齿数不同。但在不同的情况下,经验公式的情况比理论公式的情况还好些(见表3)。这就说明经验公式确定的跨齿数是合理的。表2 变位直齿轮跨齿数计算公式比较表()齿数 z变位系数x跨齿式计算值确定的跨齿数齿数z变位系数x跨齿数计算值确定的跨齿数经验公式理论公式经验公式理论公式经验公式理论公式经验公式理论公式140.402.612.633356-0.45.965.9766190.603.453.473367-0.526.956.9677240.704.144.184480-0.638.198.1988280.724.614.675596-0.79.839.
4、851010521.07.677.8088124-0.812.7512.7913131001.5013.7113.961414150-1.2014.8914.901515 注:表2中的“理论公式”为表1中的公式(4)。表3 角度变位直齿轮跨齿数计算公式比较齿数Z变位系数 x跨齿数即算值确定的跨齿数全齿高测量点至齿顶及齿根的距离配对齿轮的齿数及变位系数经验 公式理论公式经验公式理论公式经验公式理论公式 190.633.493.544510.16Z=82X=1.4270.714.494.54459.53Z=65X=1.835017.457.577810.28Z=17X=0.59100214.411
5、4.6514159.37Z=31X=1.167-0.76.616.587711.13Z=82X=1.4注:表3中的“理论公式”为表1中的公式(4) 2、经验公式合理性的验证众所周知,凡计算公法线长度首先应计算跨齿数k,根据跨齿数k计算跨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如跨齿数偏多,则测量点(量具卡脚与齿廓的切点)靠近齿顶;如跨齿数偏少,则测量点靠近齿根。这两种情况都使公法线长度测量不准,影响齿厚精度。因此跨齿数的合理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对标准齿轮而言,公法线的测量点应在分度圆附近;对变位齿轮而言,公法线的测量点应在齿高的中点部位,即应在直径为“圆”上。所以,欲知公法线长度是否合理(也就时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位 圆柱齿轮 跨测齿数 简便 计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