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涵盖丰富的生态伦理,其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阐释,为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内涵,分析其现实意义,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就在这巨大的成就下却涌动着愈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大范围的雾霾,锐减的物种,紧缺的资源等强烈地昭示着生态问题的紧迫性。鉴于此,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2、党的十八大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定性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国家发展长远大计,首次独立成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国家总体布局之中,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目标。2021年两会期间,生态保护成热点话题“,铁腕治理”生态问题成政治工作报告新亮点。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充分显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马克思生态伦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诠释,对于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一、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内涵(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应与自然和谐共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认为“人是有生命的自然
3、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并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依托于自然界,发展的物质资料来源于自然界2,假若人类肆意破坏自然,必将给自然生态带来不良影响,反之,自然也会对人类的恶劣行为进行报复,让人类自食其果,这种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正是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狭隘生态观的批判,是马克思生态思想自然观的体现。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互相征服或互相消费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休戚相关的有机整体,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生产及生活资料,是人类精神活动和物质劳动的产生源泉。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爱护自然相当于爱护人类自身,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保障人类持续发
4、展。(二)人的实践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人类优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原因在于,人类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因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依赖与被依赖,更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实践对自然界造成影响,同时也被自然界影响。人类在从事实践活动时不应随心所欲,应充分认识并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规律约束自身行为,合理改造世界。否则,人类将遭到环境的惩罚。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说到:“人类利用实践使自然服务于自身,并支配自然时,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3从长期的实践来看,每一次人类对自然所实施的破坏性实践活动,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自
5、然环境为代价,若不加以及时的挽救和弥补,必然会导致人类失去自然界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人类在支配自然时应以把握、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人类支配利用自然的历史实质上是不断认识利用自然客观规律的历史,与人类持续发展的历史是相一致的。(三)人类与自然实现和谐统一,应改革不合理制度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考察分析后,即肯定了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带去的巨大进步,又揭示了其制度固有的、野蛮的经济剥削、殖民掠夺及反生态性质。在剩余价值最大化的驱使下,资本家们为获取更多的权利地位、财富利益,功利的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只管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毫无顾忌的破坏生态环境,争夺自然资源,加之科学技术
6、的发展,使得人类获取了更加优越的实践技能,进而更加狂妄的展开对自然的掠夺,对生态的污染。气候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等生态问题,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加剧。资本主义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发展现代工业,长期以来,对自然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将人与自然置于对立状态,脱离了和谐统一原则。在生态危机的巨大威胁下,资本主义国家尝到了破坏自然环境,违背自然规律的苦果,试图改变这种局面,然而,资本主义固有的性质和矛盾,使其无法有序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不会再为私利无节制的从自然中索取,破坏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交换,合理调控人与自然关系,从而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
7、一的最佳状态。马克思认为,社会化的人与自然进行的物质交换是最适合且无愧于人类本性的物质变换。因此,生态问题实质上是制度问题,要想从本质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归结于对社会制度的变革。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人类迫切需要正确审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虽说明人可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但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求人不能脱离自然,也不能过度支配、征服自然,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否则,必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生态 伦理 文明 建设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