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难点探讨.doc
《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难点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难点探讨.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难点探讨摘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还存在一些影响教育效果的问题。社会环境、教学理念和优秀教师是影响理工科大学深入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经验,明确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并在校园生活中实现人文教育内化。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人才培养;探讨理工科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主要来源。在现代社会中,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很大程度上是与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人才的竞争相关。理工科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理工科大学的重要课题。自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广受关注的话题1。1995年,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随后许多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迄今为止,我国理工科大学开展的人文教育实践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何加强人文教育变得更为紧迫,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成为困扰许多学者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2。一、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现状我国的理工科大学因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在办学思想上强调培养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
3、,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工程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最主要是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但课程设置往往学时数少,而且很少被列为必修课。选修课学时普遍较少,通常要比必修课的学时少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同时选修课大多数是以大课的形式存在,有些高校甚至不把选修课成绩记入总学分,其教学质量十分有限。另外,理工科大学人文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强,规范性差,也缺乏科学论证,课程门类简单堆砌,安排缺乏连续性,不能设立符合人文素质培养规律的人文课程体系,从而影响到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自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强,有一定的闪光之处,如更热爱自然,更有社会责任感,更珍惜
4、亲情和友情等,但反映人文素质核心的人文精神层面仍然令人担忧,值得反思3。从总体来看,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高,主要表现为:人文价值比较模糊,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素养也比较欠缺,特别是文学艺术修养方面。杨叔子先生用“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这“五精五荒”概括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这对理工科学生更是生动写照,可见,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水平依然不高4。二、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难点教育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也具有自身特点。我国理工科大学虽然在开设人文选修
5、课程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学会做人”等改革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但一些现实问题始终是制约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发展的障碍。(一)人文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大背景。学习者的自觉意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为生存而开展的教育,学生关注的是获得什么样的生存保障。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都在实行应试教育,因此理工科大学生本身在人文教育方面就先天不足。同时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大学生需要面临的经济压力不小,人文知识无法立竿见影满足安身立命的现实需求,因此理工科大学生在人
6、文教育方面的现实需求也不强。许多理工科大学生认同人文教育的价值,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迷茫一代,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十分重视市场对人才选择的要求,而就业意识、竞争意识的逐渐增强,使理工科大学生难以避免受到追求功利的社会潮流的影响。(二)理工科大学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我国的现代教育从诞生以来就离不开时代需求,富民强国一直是国家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将发展科学教育作为理工科大学的首要任务。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突破,使科学教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重理轻文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令科学教育万众瞩目,知识爆炸、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科大学中的地
7、位和作用难以得到足够重视。近些年来,市场化浪潮席卷高校,一些高校的办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十分盛行,缺乏短期经济效益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任重道远。(三)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优秀教师的缺乏。优秀教师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借鉴或沿袭苏联模式,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基本上保留在综合性大学内部,全国院校调整之后所建立的各类理工科院校少有人文社会科学的踪影。在目前的普通理工科大学中,社科部或人文学院通常也是被边缘化的,师资力量薄弱而且编制有限,在人文课程的开设方面比较勉强,而优秀的人文教师又普遍认为进理工科院校工作不会受到重视
8、,事业难以得到发展,因而难以吸引到青年才俊以壮大力量,人文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也会出现明显的不足。优秀教师的不足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平平。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课堂单向灌输模式,侧重于人文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的教授,使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要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以及明确如何教育,需要对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人的成长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规律等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优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三、国外大学的经验20世纪中叶,科学教育也大有取代人文教育一统西方高等教育之势,但到了70年代中期,国外大学出现了一股人文教育“复归”的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0年代末也提出充满人文气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工科 大学人文 教育 难点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