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论通识课教育研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思政理论通识课教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理论通识课教育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政理论通识课教育研究摘要: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政理论通识课教育起步较晚。鉴于此,本课题组在学校开展了针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调查。通过大量发放问卷的回收分析,发现二者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式等衔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进而根据最终数据与文献资料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关键词:思政理论本硕通识教育;实效性;教育实践一、调查方法与步骤课题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硕的衔接问题,集中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至12月。通过学科的专业化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教学找到一块可以立足的领域,从而根本性地解决问题。课题组首先检索、研究了以往学界针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以此作为本次调查问
2、卷设计的基础和参照。结合本校实际具体设计问卷,避免问题过多、过难、过细,避免引发被调查者的误解和顾虑,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和实际质量。问卷的集中发放与回收均由课题组成员完成。对本科生和硕士生各实际发放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样本科学覆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本科生(D班)问卷中: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一至大三;文科27份与理科24份;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2%与68%。硕士生问卷中:学历主要集中在研一至研二;文科45份与理科6份;男女生比例分别为24与76。对问卷编码后利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统计结果展开样本描述和数据解释,得出最终结论与分析报告
3、。二、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在人才培养以及本硕生人格的健全等方面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调查显示,对哲学专业课或者哲学通识课的认知程度本科生和研究生认为一般的人数大致相同,说明同学们对哲学专业课或哲学通识课不是很了解。选择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的理由。D班:选择必修课28人,占本班50%;选修课13人,占31%;兴趣10人,占19%。H班:选择必修课25,占本班50%;选修课16人,占31%,兴趣10人,占19%。可见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部分人选择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的理由是因为是专业课,大家对哲学的认识不是很专业。希望通过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
4、课获得何种哲学训练。D班:选择知识的积累24人,占35.29;学习直接的方法论4人,占8.82;思维训练23人,占33.82;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13人,占19.11;启迪智慧2人,占本班2.96%。H班:选择知识的积累13人,占25;学习直接的方法论9人,占18;思维训练23人,占45;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自己22人,占43;启迪智慧10人,占20。可见本科生和研究生希望通过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能够积累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让自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对于你认为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D班:A(理论)6人,占9.23;B(实践)26人,占40;c(强调数理逻辑)11人,占16.92;D(
5、视为科学文化)9人,占33.85。H班:A(理论)7人,占14;B(实践)17人,占31;c(强调数理逻辑)16人,占33;D(视为科学文化)11人,占22。可见本科生普遍认为实践即为科学,研究生普遍认为科学强调数理和逻辑,或许处于不同的学位层次对科学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这一问题回答的不同,主要源于思政本科生开设了科学哲学这门课程。本科生通过课程了解到前沿学术动态。硕士生,尤其是理科生没有开设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课程。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存在问题。D班:A(过度专业化)29人,占56.86;B(可以接受)20人,占39.22;c(难以接受)2人,占3.92。H班:A(过
6、度专业化)18人,占35;B(可以接受)27人,占53;c(难以接受)6人,占12。针对现存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存在问题,本科生普遍认为过度专业化,研究生普遍认为可以接受,不是很难理解。关于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内容。D班:A(马克思主义哲学)9人,占16.36;B(中哲)7人,占12.73;c(热点问题)28人,占50.91;D(针对文理工科各自实际)7人,占20。H班:A(马克思主义哲学)16人,占31;B(中哲)12人,占24;c(热点问题)20人,占39;c(针对文理工科各自实际)3人,占6。可见多数人认为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内容应该包括热点问题,了解
7、事实,才能与时俱进。关于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是否需要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D班:完全不需要3人,占5.88%;一般性需要32人,占62.75,非常需要16人,占31.37。H班:完全不需要0人,占0;一般性需要32人,占63;非常需要19人,占37。针对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是否需要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问题,研究生和本科生普遍认为一定程度上需要,可见任何一门知识都不能故步自封,需要与其他学科交流渗透。关于哲学类专业课或者哲学类通识课课程在教材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D班:希望建立网上共享资源31人,占60.78;有必要改进15人,占29.41;一定要改进5人,占9.8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通识课 教育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