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探讨.docx
《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探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探讨 【摘要】 基于内部审计视角对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然后具体说明白绩效审计的三个层次: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并初步构建了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最终提出了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推动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部审计 一、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探讨背景 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是指对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促进学校管理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绩效,
2、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高校。我国的财政管理改革已进入以支出管理改革为重点的阶段,高校教化经费支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对高校教化经费支出开展绩效审计,对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和审计,无论是对高等教化事业经费支出的管理改革还是审计事业的发展,都是一条不行或缺的必由之路。高校教化经费绩效审计的审计主体可分为内部审计部门和政府审计部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高校绩效审计的探讨多数是以政府审计部门为动身点,探讨政府对高校的绩效审计,但是仍未形成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统一的指标体系,高校的政府绩效审计处于初步建设时期,开展还需一段时间。 2022
3、年3月24日,教化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看法(教财20222号)(以下简称看法)正式颁布实施,看法明确提出“内部审计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延长,在高校绩效审计中具有主动性,是推动高校绩效审计的动力与保障。因此本文选取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审计主体,以内部审计部门为探讨视角对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进行探讨。 二、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化是非义务教化,既不是消费上具有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也不是在消费上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兼有私人
4、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成分,属于准公共产品。高等教化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确定了高等教化经费投入由政府、学生和社会共同担当,同时不行避开地引入了成本效益观念,而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满意了利益相关者对经费支出效果的须要。2.托付理论托付理论认为,财产全部权和财产经营权分别后,一方面托付人希望人能诚恳、公允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不仅要实现财产的保全,还要实现财产的增值;另一方面,人也有义务向托付人说明受托经济责任的详细履行过程和结果。政府对高校投入资金,托付高校负责人对投入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为社会最大效率地供应公共服务,输出优秀人才;校企合作方、银校合作方等托付方投入或借出资金,希望高校为其盈利;学
5、生缴纳学费,希望能接受到良好的教化。为保障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满意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产生了绩效审计的要求。 (二)现实意义1.绩效审计是高校厉行节约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奢侈,如设备仪器的选购与管理不善,重复购置;基建修缮项目没有长远规划,重复拆建;参与或举办没有意义的会议与活动,铺张奢侈。这些不仅简单滋生高校腐败,还会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当前的高校内部审计侧重于财务收支的总量审计,缺乏对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高校教化经费的某项支出不超预算,并不代表这项资金的运用效率高,这项资金的支出不肯定达到了预期效果,因此这笔资金即使不超预
6、算,也是低效的支出,甚至是奢侈的不合理支出。因此对高校教化经费支出进行绩效审计,对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可以保障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与节约性,提高经费运用效益。2.绩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纵深发展的必定走向20世纪90年头以来,绩效审计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西方国家审计的主流方向(安杰等,2022)。在我国,高校虽然一般都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财政收支、基建修缮、科研经费等方面进行审计与监督,且取得了肯定的成果,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局限于财务预决算以及日常收支活动的精确性、差异性,却很少考虑学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因此我国高校内部审计
7、的创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2022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正式实施。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询问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的目的与绩效审计的内容相统一,因此引入绩效审计不仅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方向,更是内部审计纵深发展的必定走向。 三、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经济性审计经济性审计是指审计高校教化经费支出是否以最低费用获得肯定质量的资源,审计高校教化经费支出是否节约以及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经济性审计是高校
8、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厉行节约以及经费优化配置的方针进行经济性审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审计:1.经费支出的节约性审计审计在保证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状况下,资源的购买成本是否有压缩空间,是否达到最低;审计资源的购买与获得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有无挤占挪用资金;审计是否严格执行了政府选购政策。2.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审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运用教化经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是高等学校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性审计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审计经费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二)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效率性审计效率性强调的是成果与支出的比例关系,
9、追求比例的最大化。对于高校教化经费支出来说,效率性审计是指在肯定条件下,为取得同等的教化成果,高校教化资源的消耗程度,即审计是否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肯定量的成果;审计购入的资源是否优化配置,有无资源闲置与奢侈。效率性审计是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的关键,是连接经济性审计与效果性审计的桥梁。效率性审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效率性审计高校教化经费支出获得老师、行政人员等各种人力资源,其中老师资源是核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发展潜力,因此人力资源的效率性审计的重点是审查老师的人数与学问结构是否合理。2.物力资源的效率性审计物力资源的效率性审计主要是审计房屋、设备、图书等物力资源的利用效
10、率,审计物力资源是否优化配置,有无闲置奢侈。3.财力资源的效率性审计财力资源的效率性审计主要是审计高校教化经费在人才培育和发展科研两方面的支出效率性。 (三)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的效果性审计效果性审计是审计教化经费支出后所实现的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之间的关系,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效果性审计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审计:1.人才培育效果性审计我国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人才培育,是否培育出适合社会须要的人才是评价教化经费支出效果的重要内容。2.科学探讨效果性审计高校的另一职能是科学探讨,即通过科学探讨不断输出新学问,促进社会发展。科学探讨效果性审计主要是审计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四、高校教化经费支出绩效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经费 支出 绩效 审计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