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反思.docx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反思 篇1:数学反思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四章 数学反思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4.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得有用信息,借助列表分析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法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较困难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解方程组的技能.2.通过探究3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图表获得信息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设间接未知数与会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实力.【教学方法】 二 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探究3) 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 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 000元的 产品运到b地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 (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 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由于题目较长,数量关系比较多且不易理清,所以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精确把 握题意,找出题目中的 1.总揽 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等量关系,为列方程组 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问题1: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批产品的销售款-(原料费运
3、输费)=? 依据题目条件,运输费=1500097200,销售款、原料费都不 问题2 : 产品的销售款、原料费、运输费与那些量有关?是 什么关系? 销售款=产品数量产品单价,原料费=原料数量原料单价, 运输费=路程运价货物重量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销售单价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原料 单价有关,而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 重y吨,填写下表分析数量关系: 由表中内容及题目条件可以得出: 铁路运费=1.2(110x120y)=97200 马路运费=1.5(20x10y)=15000 教学说明:老师提 出问题,学生思索、沟通之后师生共同得出 的解答过程,一方面进 2.思索内化,解决问题
4、 一步熟识分析问题的 方法及题目中的数量 解: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依据题意得 关系,另一方面训练规 范的解答格式及运算 0y)?97200?1.2(110x12 ?1.5(20x?10y)?15000 ?x?300 解这个方程组,得? ?y?400 即产品重300吨,原料重400吨 所以销售款原料费运输费 =8000300-1000400-15000-97200=1887800 步引导学生思索:通过问题的解决,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在以后的 学习中须要留意些什么? 3.回顾反思: 结合详细问题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路容 结合题目中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思索下面的问题: 易打开,且感受较深,
5、 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困难时如何处理?什么时候间接设未知数? 有利于学生将新旧知 识融合为一体,构建新 三、巩固训练 娴熟技能 练习题: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打算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 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状况如下表: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 货,假如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你能算出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吗? 通过解答下面的 思索: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出那 问题,进一步训练学生从图表中获得信息的些量? 实力,以及分析、解决 最终的问题是求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为此先应求出这批货物 有多少吨,所以必需先求出甲、乙两种货车一次
6、分别运货是多少吨. 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辆甲种货车与3辆乙种货车一次可 运货物15.5吨, 5辆甲种货车与6辆乙种货车一次可运货物35吨 若设甲种货车一次运货x吨,乙种货车一次运货y吨,则 可以 列出方程组 ?2x?3y?15.5 ? 5x?6y?35? 求出x,y的值以后,货主应付运费30(3x5y)就可以求出. 解:设甲种货车一次运货x吨,乙种货车一次运货y吨, 则货 主应付运费30(3x5y)元,依据题意得 篇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
7、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详细形象性之间的冲突。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他们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老师的共识。然而,并非全部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案例分析、反思 课
8、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终,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嬉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很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老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挚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嬉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好像实施了零距离
9、的对话。但细致视察便会发觉,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喧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意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加了,但他们感爱好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醉于对活动本身的爱好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 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意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学问或技能。 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索的。 三、只顺应做题需求,导致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课例2:解决问题的策略(人教版
10、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支配? 有一老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启东,走近社会,去县城体验生活2天。忽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老师又说:考虑到县城是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我们可以怎么支配在县城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支配?同学们爱好盎然,学习主动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老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
11、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当。下课铃响了,正值执教老师满足地走出教室时,很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县城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县城?”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意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的确将学生的学习爱好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究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向往上完这节课的。但漂亮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
12、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日一样充溢激情。 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志向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老师、学生、媒体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终归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打算了条件。 课例3:圆的周长(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这是一堂数学公开课,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动物王国又要实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围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多媒体动画引出“圆的周长”)。老
13、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挚友看。 案例分析:这不禁让人怀疑:儿童不是最情愿到童话中找寻自己的幻想吗?上面的案例中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好玩的童话情境,为什么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没能调起他们的爱好呢?其实学生的埋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挚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爱好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漂亮生动的童话、活泼好玩的嬉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爱好,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沟通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
14、的动画反而感觉“无趣”了。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好玩、有挑战性,激起他们新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忱。课后反思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缘由,的确须要情境生动、好玩。但“生动、好玩”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欢乐、有效”的学习。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靠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 “圆周长”从背景中分别出来,帮助学生胜利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相识。随后又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学 设计 案例 分析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