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教案.docx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文本解读教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文本解读教案 文学文本解读 一、文本概念的含义 1、广义:全部传达着某种意义的客体,由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根据肯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 2、狭义: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文学文本。具有自足性、封闭性和能指性。 自足、封闭:在各种艺术技巧和规则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艺术世界; 能指:各个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语言意义) 3、作品与文本的联系与区分 文本概念表明白作家不是作品意义的权威,作品的意义存在于文本结构之中,作家的写作只是为读者一个具有能指功能(可以包含意义),可供说明的客体。意义的最终实现,依靠于文本与读者的沟通,即
2、读者的文本解读过程。 二、文学文本解读的性质和过程 1、解读的性质:是一个反映、实现、变更、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推断等多种心里活动机制的特别相识活动和心里活动过程。 2、解读的步骤: (1)一般性阅读:由通晓文字到初步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2)细读:从“释义”到“辨味” 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和确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晓文字,并在通宵文字的基础上去领悟语词、文句的特别意蕴;辨味,是指对文本的特别意味、韵致、情味以及作者专心的感知和体认。 文学观赏一起先就有一个语言的理解即释义的问题。这是文学观赏的起点。如“扬子江头杨柳春
3、,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其中的“潇湘”和“秦”是指与挚友分别之后各奔东西。又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中的“绿蚁”是指新酒酒面浮末的代称,这里是指新酿的酒,而不是“绿色的蚂蚁”。 但文学观赏的高级阶段是指在释义的基础上去“会意”、“辨味”。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探讨词语的搭配,特别句式的意味、语气,以及特别的修辞手 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品尝每个词的本义、示意义、联想义,在详细的语境中重新确定语词的含义和文本的主旨。 (3)指责性阅读:这是一个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长阅读的过程
4、 三、读者必需具备的基本实力 1、审美的看法 好用:(略) 科学: 科学如读唐代诗人元稹梦游春七十韵,一方面通过考据确定元稹年轻时与寒门女子崔莺 莺的恋情经验,确定诗中“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是写诗人虽然抛弃了寒门女子,但心中还是有一种负罪感,因此孤寂生活了八九年。通过考察当时的社会风尚,确定诗中“一梦何足云,良时事婚娶”、“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裕”是将负心看作是一场春梦,转而追求富家小姐,诗人如此直率自供自己始乱终弃竟毫无惭愧之意,是因为这是当时的社会风尚所容忍的行为。 科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萎靡不振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
5、候最喧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喧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0世纪30年头就有读者对这里写到的夜晚树上的蝉声提出疑问,写信给朱自清,认为“蝉夜晚是不叫的”,以至于朱自清自己都怀疑起来,特为此致函昆虫学家刘崇乐,请教蝉是否在夜里真的不叫。 了解一些能够确定作品艺术描写是否真实的学问,在观赏中有时也是必要的,正如朱光潜说的:在文学观赏中,了解一些历史学问“特别重要”,“例如,要了解曹子建的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他和甄后的关系;要观赏陶渊明的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订原本中究竟是悠闲望南山还是悠闲见南山”。 审美: 对文学的理解虽然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作出人随意的理解
6、和诠释。而且,无论是好用的理解,还是科学的理解,也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观赏。即使如了解文史学问、诠注字义,考据故实等,虽然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有时对我们理解作品还是很有必要甚至是必需的,但这种方式最终只是文学观赏的起点。从根本上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观赏来自我们对文学的审美理解。 鲁迅:“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相识,所以感情已经结冰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推断和隔膜的揶揄。凡是科学的人们,这样的很不少,因为他们精确地钻研着一点有限的视野,便绝不能和博大的诗人的感得全人间世,同时又领悟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精神相通。” 对文学作品作审美的理解,就是要与观赏对象保持相宜的距离、一种
7、审美观照的看法,不能用实际的看法对待文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文学的美。朱光潜曾以海上航行遭受大雾和海岸上观雾 1 时不同的心理感受为例,来说明艺术观赏时保持有距离的观赏看法的重要性。 2、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推向力 3、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储备 第一章 诗歌文本解读 1、概述:诗歌的外形式与内形式 (1)外形式: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以干脆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 特征:视觉上分行排列、句式整齐; 听觉上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合于音律。 诗歌外形式上所具有的形态,与诗歌起源于原始人类集体劳动中出于协调动作、沟通感情的劳动呼声有关。 诗歌的外形式给诗歌带来了特别的美感。 (2)内形式:与诗歌的
8、外形式相融合的,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表情形态。详细来说,即诗歌的意象、意境。诗歌要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体验,须要将抽象的情感详细化,内心情感与足以唤起这份情感的外物相融合,转化为心物交融、情景相生的意象、意境,或具有剧烈示意性、隐喻性的形象,使诗情得以感性显现。 (3)外形式与内形式之关系:外形式为内形式服务、是内形式的“形式”;内形式确定外形式,是外形式的“内容”。也就是说,诗歌的整齐、抑扬、回环等外形式上的特点给读者以特别的视觉和听觉上美的感受,是为建构意象、营造意境即诗歌的内形式服务的。假如它只具有精致漂亮的外形式、而不能为内形式服务,那么它就不是真正的诗歌的外形式。 (4)诗
9、歌外形式与内形式上的特点确定了对诗歌作品的观赏方式和对其他类型的作品的观赏方式是很不相同的。其中主要表现在诗须吟诵。吟诵不仅是我们真实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所不行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进入审美思维过程因而顺当进入诗歌情境之中的必不行少的环节。 2 起兴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诗经召南鹊巢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2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翠绿繁茂的桃树啊, 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10、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高兴。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夭夭(音yao):少壮茂密貌。灼灼:花朵盛开的样子。华:花。之子:这个人,那个人,此指新娘。于归:出嫁。宜:使和顺。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倒文以叶韵。左传:“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或云:“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蕡(fn):果实丰腴,红白相间,果将熟的样子。蓁蓁(音zhn):树叶繁茂貌。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蜂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
11、,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漂亮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方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盛。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恒久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密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妙的青春,祝愿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美丽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快乐交融在一起,非常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3、意象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 隔香红,玉钗头上
12、风。温庭筠菩萨蛮 译文:“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人胜”是女子戴在鬓发上的花饰;“香红”指 女子之面,乌黑的头发分开在红润而透着香气的脸颊两边。这首词写女子绣房里的陈设,女子的梦境, 女子的容颜和头饰。俞平伯在分析这首词的时候说,温庭筠“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 听其自然融合譬之双美,异地相逢,一朝绾合,柔情美景并入毫端,固未易以迹象求也。” (1)何谓意象? 简洁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建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 富于主观色调、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详细艺术形象。 (2)意象的作用。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
13、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某刊物发表的一首诗勤奋,可谓有意无象:“天才与勤奋作伴胜利与刻苦相连不要期盼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散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方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 3 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实在不行。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愧。”另一种状况是有象无意,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平滑的镜面反射着物体的图象映出了少女的笑脸照出了老人的目光。”又有人咏虾为:“弯着腰,绝不是对人尊敬。”咏山羊云:“翘着的胡子,不表明
14、年岁大。”都是只知状物,不知寄予寓意,缺乏诗情画意,充其量不过是对事物特有形态的解说,味同嚼蜡,实为无深刻意蕴的肤浅之作。 所以有象无意,说究竟就是立意浮浅或者说忽视了立意。意是诗的主旨,是意境的内核,这种意,不是意念的意,而是意趣的意。即经过情思的物态化后可看可听可感的“意”。正如诗中之象,也非纯客观的景物刻画,而是情思化后的“象”。立意贵在高洁奇妙,不能鄙俗不堪,取象贵在浅近亲切,又不能隐晦太多。这种分寸的确难以把握。所以,古代的费经虞说:“诗贵似浅非浅,不得似深非深”。因此诗作要出新寓意于极常见的物象刻画之中,使人一看就懂,却又回味无穷。 4、意象叠加 美国诗人庞德的名作在一个地铁车站是
15、意象派代表作: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呈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很多花瓣。 这首在西方遐迩著名的诗歌脱胎于唐代诗人崔护的过故人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经庞德本人证明,他承认自己的这首诗是仿照崔护的崔护的过故人庄。在崔护的诗中,“人面”和“桃花”中间还有距离,但在庞德的诗中,两者叠加在一起而融为一体了。用庞德的话说“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在一刹那时间中理智和情感的复合。”它还是“任何一种内心冲动所获得的最充分的表现或说明”。 美国诗人桑德堡的猫:“迈着小猫的脚步/雾来了/它静静地蹲坐着/看看港口/看看城市/然而再走开去”。虽只有短短的六行
16、,由于是将小猫和大雾的景象叠加在一起,它就将芝加哥的城市雾景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 诗歌中的意象叠加就是意象组合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意象的上投影着另一个意象,两个或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如一个国外的诗歌理论家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示意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这种意象叠加在唐诗中可信手拈来。如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一: 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新诗中,人们之所以对北岛所写的古寺击节赞扬,就因为是意象叠加带来的极大的艺术冲击力:“消逝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没有记忆,石头/空濛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17、石头,没有记忆/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龙和怪鸟也飞走了/从房檐上带走暗哑的铃铛/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子/是僧侣的布鞋,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才能分辨,或许/会随首一道生者的目光/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沉重的隐私,爬出门坎”。 古寺的中心愿象是一所凋敝不堪,无人问津的古庙。诗人以一系列意象叠加表明“*”对中国大地造成的破坏是那么严峻,它的荒芜、衰败,犹如史前洪荒时期。仅以诗的前三句说,它的四个意象:钟声、蛛网、裂缝的柱子、年轮乍看是那么的不同,但共同之处却是曲线。这曲线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说的人们在解读这首诗时头脑中所唤起的“力的式样”达到同构而产
18、生的心理共鸣:“*”所造成的灾难是如此曲折而离奇。同样,他写的一首杰出爱情诗黄昏:丁家滩中的意象叠加也是如此富于艺术独创。诗的基本内容是两个恋人同去约会地点丁家滩,因是处于*时期黑云压城的年头,约会是有风险的,何况是去悼念一个为自由而殉难的战友:“黄昏,黄昏/丁家滩是你蓝色的身影/黄昏,黄昏/情侣的头发在你肩头飘动是她,抱着一束白玫瑰/用睫毛掸去上面的灰尘/那是自由写在大地上/殉难者圣洁的姓名”。 接下来所写的是主子公出场就是绝妙的意象叠加:“是他,用指头去穿透/从天涯滚来烟圈般的月光/那是一入定婚的金戒指/姑娘黄金般缄默的嘴唇”。诗中的烟圈投影于月光,月光又投影于戒指,戒指又投影于嘴唇,它们
19、之处都是“圆”,它们虽是“异质”,但却是“同构”。有了这种“同构”,喻体与被喻体因创新,其艺术效应就会被放大。有了这一串意象叠加,男主子公的镇静、坚毅神态就跃然纸上,它就为面面男女主子公的决心作了铺垫,即使他们不说一句话,也是缄默如金:“嘴唇就是嘴唇/即使没有一个字/呼吸也会在山谷里/找到共同的回声/黄昏就是黄昏/即使有重重阴影/阳光也会同时落入/他们每个人心中/夜已来临/夜,面对着四只眼睛/这是一小片晴空/这是等待上升的黎明”。 上述意象叠加之所以有如此艺术魅力,按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看法,就在于它是一个“美丽格式塔”,它的意思是一个“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将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0、其中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地处于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们的。这意味着,它不是各部分的简洁的集合,而是各部分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而一个“美丽格式塔”必需“具有这样 5 的特点:它不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一种层序统一,而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独特性质。对一个美丽格式塔作任何改动势必变更它的性质。”茅盾在蚀三部曲中是这样描写静女士的:“你竟可以说静女士的眼、鼻、口,都是平平经常的眼、鼻、口,但是一切平凡的、凑合为静女士,就立即变而为奇妙了;好像有一种不行得见不行思议的东西,联系了她的肢骸,布满在她的百窍,而结果变是不行分析的整体美。”静女士的美就在于她是一个“美丽格式塔”:她的美
21、既在部分中,又不在部分中,因为她的眼、鼻、口是那样的平常,根本谈不上美,可是一旦形成整体,这“美”就作为新质便显现了。 5、象征 (1)何谓象征:用详细的形象或形象体系,来示意性地意指这一形象或形象体系之外的事物或对象,包括某种思想感情或抽象的意义。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化,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方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方
22、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2)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原则。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是不行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一般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别的、出人意外的支配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意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原委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 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有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
23、是半明半暗,明暗协作,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非常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赛过格律诗,因此很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照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苦痛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示意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文本 解读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