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假期作业.docx
《社会实践报告假期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报告假期作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实践报告假期作业 社会实践报告 课题: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民生 宜昌市秭归县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意义: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所占比重逐年攀升,老年人已成为一个越来越浩大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增长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供给老年人的实力还比较弱,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关切和帮助老年人,主动应对由此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特殊是妥当解决好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小 康社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活动背景: 秭归县2009年12月1日全员人口数据库人口为378696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2881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6%;65岁以上人口43030占总人口比例的11.36%;014岁人口为38779人占总人口比例10.24%;65岁以上人口与014岁青少年的老少比为101.96%, 其中较为偏远的磨坪乡以上四项数据指标分别为18.3%、12.9%、9%和144%;均严峻突破了老龄化人群定义标准的各项数据指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发展趋势与农村劳动力的持续外流,老年父母在家庭养老中获得家人扶养的权利不能很好实现,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挑战,使得老年父母的照看问题凸显出来。故而到秭归县
3、进行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 活动意义和目的: 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亲密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觉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能,不断提高实践实力、创新创业实力,切实驾驭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事。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学问和智力优势,在实践中受教化、长才能、做贡献,用亲身实践相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进爱党爱国情怀。 完成课题的设想及方法: 通过通过走访相关政府部门调查实践所在地当前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人民生活水品等基本状况,走访当地居民和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 必要性: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
4、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指出,全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相对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其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老龄化特征日益显著,这意味着我国所承 1 受的来自老龄方面问题的社会压力将日益增大,面对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上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
5、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夫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如何变更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现状成为一个燃眉之急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现在农村依旧以家庭养老为主。一方面,“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农村依旧盛行。绝大多数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没有为自己将来养老做准备的意识。到了老年,由于年龄增长使得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许多人丢失接着操持农活的实力,尤其是高龄老人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加上自身积蓄不多或没有积蓄,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夫增收难度
6、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冲突突出,引发不少家庭冲突和冲突。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09年底还只能在百分之十的县开展试点,绝大部分农村尚未推广。始终以来,村委会只是负责大方面的政策指导,对于妥当安置老人的工作没有阅历,对自身将要扮演的角色也没有清晰的相识,并且村委会单方面不具有收留、照看孤寡老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二) 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所谓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亲人照看的老人,他们要么是无儿无伴的孤寡老人,要么是与儿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而且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记录
7、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这种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看老人了,再有,老伴去世的话,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意,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其中的少
8、量“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也是很低的。 (三) 病有所医差距太大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实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担当。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依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状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特别普遍。即使老人家庭有实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据2000年北京市老年人基本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年均医疗费支出为3131元,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的1039元。城市老年人医疗费公费支
9、出的占50%以上,且他们中有40%的人被报销部分达总支出的75%以上。农村主要由子女或自己负担,即使由公费支付者,其负担的比例也不如城市高。城市老年人几乎都享有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农村老年人中享受医疗保障的不足40%,且保障的份额较低。以上分析显示出北京城乡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由 于较低的医疗保障,有40%50%的老年人对医疗问题忧心忡忡 。 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现在参与人数已达8,15亿人,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但补贴水平尚低,农村医疔资源薄弱状况的变更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四) 农村老人精神生活单调 当前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匮乏
10、,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数只能通过闲聊、看电视、赶集等方式打发,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即使有一些活动也是更多的针对年轻人开展的,老人没有方法接受更不能参加其中,而其中以空巢留守老人的精神孤独更为严峻。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子女外出期间,40.7%的空巢留守老人表示常常会有孤独感,而非空巢留守老人的这一比例为32.0% 。 二、农村养老问题形成的缘由 (一) 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 在这个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须要那些驾驭肯定的专业学问和技能,拥有旺盛的精力和创新实力的人,而上一代的老年人恰恰不具备这些,结果是有创新实力的年轻人变得炙手可热,老年人渐渐被迫退出社
11、会这个大舞台,新生代优越于老一代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加上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又使得上一代的阅历在许多方面不再适用,失去了对年轻人的文化传授意义,老年人不再被看好,家庭的将来指向代替了过去指向。从而使家庭的伦理重心不行避开的发生下移子女渐渐成为中国家庭事实上的重心,人们更多的关注下一代的发展,老一代的权威随着他们优势地位的丢失而跌落,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而其中尤以高龄、丧偶、无收入、低文化、体弱、女性老年人的权益最易受到损害。中国家庭已由往昔的以孝为本变为子女中心,出现“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倾向。这一状况在农村更甚,从而成为农村养老问题突出的文化心理缘由。 (二) 流淌家庭大量增加 流淌家庭
12、的大量增加是导致空巢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缘由。那么原委是什么缘由使得人口大规模的流淌呢?一方面,过去绝大多数的剩余劳动力被集体生产组织形式所束缚,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后,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确定权,加上户籍制度的放宽和城乡劳动力流淌限制的松动,农村劳动力起先大规模向城市流淌,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可以进城务工的同时,仍旧受到城乡户籍制度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严峻限制,大多数农夫工无法在城市中为家人供应稳定的居处、良好的就医和其他生活条件,在这个前提下,使很多家庭不得不处于“分裂”状态,导致空巢老人群体的出现。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受累多,须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较少的利润,并且劳动所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实践 报告 假期 作业
限制150内